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组织部门如何做好动议工作
范文 张平
摘要:新颁布实施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正式将动议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初始环节,但从总体上来看,对动议环节的研究和实践探索还处于起步阶段,针对目前动议阶段存在的问题,作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于如何在条例指导下,做好动议工作,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干部 选拔任用 动议
2014年1月15日中共中央新颁布实施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正式将动议作为任用党员干部的初始环节,并将其工作条例独立成章。动议在提名之前,主要解决“要不要动”的问题,是选拔与任用干部人员的初始环节。动议环节的规范与公正与否直接决定了党政领导干部人员任用工作的整体质量性。因为此条例的实施尚处于实践研究和探索起步阶段,在实践可行性和条例细节规范上需要在工作研究中进行实用性调整。本文结合干部动议实践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新条例实施环境下如何高质量地做好动议工作。
1. 干部动议实践阶段存在的问题
1.1 动议环节呈现隐形化,是干部选用诸环节中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
干部动议作为干部调整的“总开关”,是选人用人的“总闸”。《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前后,各地加大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探索力度。在改革探索的进程中,动议环节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不少地方还专门出台了规范干部动议环节的相关制度,对扩大动议环节的民主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但有些基层组织,干部动议和提名一般是同步在做,往往是两个环节揉在一起在做。使得动议环节基本上处于隐形状态中。如何提高对动议环节的重视程度,使其从隐性化逐步走向显性化,是当前的迫切任务之一。
1.2 动议程序呈现无序性,临时动议现象较为突出
现阶段,党政领导干部的选用动议在制度规范与操作程序上仍需完善,部分地方在干部动议的时间、条件、数量等操作细节上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工作流程不够清晰,这对新条例的实施带来了极大的难题。
部分地方的动议程序对条件的限制、提出的方法、操作的程序上都没有明确的规定。这种无序性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动议的临时性与随意性,对干部的任用与调整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因素,不少地方干部调动过于频繁,这对党领导的纪律性带来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干部动议程序的紊乱,降低了党在干部任用上的公信力,影响了党在群众舆论中的满意度。因此,在工作实践中研究和探索干部动议的规范性、科学性与高效性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3 动议主体呈现单一化,决定权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近年来,随着党内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实践,干部提名在民主化改革上得到了较好的推进,基本实现了提名主体的多元化转型。但是在实践操作上,由于动议环节的无序性与不透明性,相较干部提名主体而言,动议主体的单一化现象仍普遍存在。不少基层组织的动议主权仍把控在少部分人手里,动议主体的单一化问题势必导致干部任用上的封闭,干部选用若真正实现民主化必须打破这一封闭性现象。因此,明确干部动议主体,实现干部动议的透明化,扩大干部动议主体的范围,逐步实现干部任用的透明化,是当前改革的重要内容
1.4 动议监督呈现空心化,动议环节成为少数人权力滥用的隐形平台
动议环节之所以会成为少数人滥用职权的隐形平台,这与干部选用的不透明性操作息息相关。干部动议权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加大了干部动议的随意性与隐秘性,这种现象的产生除了动议主体不明确、操作程序紊乱等原因外,纪律监督的缺失也是重要的原因。近年来,各地区在对党政干部任用制度的监督上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体制,但在实践操作上仍存在监管力度不足的问题。如何建立干部动议监督体系的责任追究制度,实现权责分明,失责追究的管理体制,这是干部动议人事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2. 新条例下把握基本精神做好动议工作
2014版干部选用条例,新增“动议”一章,把实际存在的选拔任用初始环节明确纳入流程、加以规范,突出了党委(党组)的领导作用和组织人事部门的职能作用,明确了谁来“动议”、如何“动议”、依据什么“动议”及加强动议监督等程序,逐一解决了动议阶段的隐性化、无序化、主体单一化及缺乏监督等突出问题,使得基层组织能做到适时而动、动之有规、议之有据,也为今后加强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提供了依据。
2.1 全面了解干部是做好动议工作的基础
知人,就是通过考察和识别,做到对干部有一个全面正确的了解和认识。要全面、持续地观察干部的行为与思想。分析干部对重大决策问题的见识见解,观察其是否坚持走群众路线,是否坚持如一的履行岗位职责,是否具备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能力,如何其如何正确地处理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等等。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不但要看干部的一时一事,而且要看干部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这是识别干部的主要方法。”多与干部周围的人交流,既要从大事中看“德”,也要从小节中察“德”。只有在各种境况中面对面地接触干部,从多个视角、多个维度认识干部,才能对干部做出符合实际的评价。“急拿现用”、“走马观花”式的考察,无疑难以深入、全面地了解干部。
全面了解干部是干部选用的基础工作,可以通过谈话方式掌握干部情况。通过谈话,可以让每个人把自己了解的情况充分表达出来,还因为不涉及干部调整,干部谈话更容易说真话、讲实情,谈话更加客观。另外,还可以运用年度考核、巡视、审计等方式,对领导班子和干部情况系统掌握,综合研判,为搞好动议打下坚实基础。
2.2 积极主动收集信息,为动议做好铺垫
组织部门要根据空缺职位的情况和班子建设的需要,注意听取主要领导同志、部门负责同志的意见,听取上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分管领导的意见,听取人大、政协、民主党派等方面同志的意见,同时更要充分听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邓小平同志指出,要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欢迎不欢迎”作为识别和选拔干部的标准。要多渠道、多侧面、多角度了解大家的想法,收集信息时态度要诚恳、方式要讲究,要听真话、听实话、听心里话,要能听出弦外之音,做到兼听则明、集思广益,为提出动议方案做好铺垫工作。
2.3 准确进行综合研判。
对领导班子进行分析研判,是指对动议意见所涉及的领导班子的职责特点、运行情况、结构状况等进行综合分析,明确优化方向,以利于有针对性地就选拔任用的职位、条件、范围、方式、程序等提出初步建议。分析研判对公正评价干部、合理使用干部、提高用人公信度大有裨益。
综合研判一要研判大局,重点是完成中心任务、落实重大部署、破解难点问题对干部配备提出的需求;二是研判班子,注意对领导班子的整体结构、运行情况、优化方向和领导干部履职情况等,三要研判干部,重点是基本素质、个性特点、专业特长等情况。
将研判成果运用到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中,有效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组织部门要了解干部、了解有关情况,应当注意把功夫下在平时,经常性地了解考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增强领导班子配备和干部选拔任用的前瞻性、计划性和主动性。
2.4 将初步建议、酝酿和工作方案有机衔接起来
《条例》第11条、12条、13条分别对“动议”环节的这三个关键步骤提出了明确要求。首先由组织部门牵头,在广泛征求干部群众的意见并对干部进行系统的组织考核,在集中民意、综合考核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干部调整动议的初步建议。一般包括干部调整的基本原则、岗位范围和干部数量等。初步建议拟定后,在党委常委会一定范围内进行酝酿。在酝酿会上,组织部门要对征求的群众意见和动议意向做出说明。与会成员应充分发表意见,形成干部调整动议的共识,组织部门根据与会成员的共识制定工作方案。工作方案按照干部管理有关规定及规模情况,明确是否上报上级部门审批。自己的体会是,只有根据工作需要和领导班子建设实际,提出好的初步建议,党委会领导酝酿的过程才能比较顺利;也只有酝酿充分了,才能顺利形成一个好的工作方案,进而在上级审批时,才能达成一致。
2.5 汇报沟通要有理有据,条理清晰
将初步建议向党委(党组)书记汇报,是发挥参谋作用的过程,要做好充分准备,做到“六个说清楚”:一要把动议涉及的班子现状、职位空缺情况说清楚;二要把调整配备的政策和原则说清楚;三要把选拔任用的条件、范围、方法、程序说清楚;四要把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情况说清楚;五要把意向性人选的情况和使用理由说清楚;六要把涉及领导身边工作人员、问题干部复出、破格提拔等特殊情况说清楚。
2.6加强“动议”环节的监督
“动议”环节的增加,对干部监督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前移关口,使选人用人从一开始就纳入干部监督的范畴。规范动议监督,真正解决“动议担责”的问题。一要防止临时动议;二要防止突击提干;三要防止动议干部的片面性,注意少数民族、女性干部的比例;四要防止用非所长,注意人岗相适;五要严格控制破格提拔,防止超职数配备。
与干部选用的其他环节相比,动议环节的隐形化使动议监督相对薄弱,权力滥用现象不同程度存在。规范动议监督,就是要严明动议纪律,制定禁止性规定,完善内部监督制度,推进群众监督,严格责任追究,遏制动议环节的权力滥用。在动议环节,要同样加强对参与人员的纪律教育,必须严格执行相关的组织纪律。对因人设岗、看人调整、临时动议等现象做出禁止性的制度规定,明确要求不指定人选,不限定选拔范围。推行干部动议全程纪实制度,完善内部监督;对每一个流程的相关方案和决定适时公开,引入群众监督。制定动议责任追究办法,对临时动议等违规行为进行严肃追责。规范动议监督,严格责任追究,推进动议监督的制度化,是提高干部动议环节工作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举措。
3. 动议的决定
组织部门经过对领导班子的分析研判,就任用的职位、条件、范围、方式、程序等提出初步建议,向主管领导沟通汇报后,提交党委常委会,在一定范围内酝酿,形成动议方案。党委常委会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采用票决的方式通过动议方案。组织部门根据常委会的决定对动议方案进行修订,修订后的方案要向社会公示,公示无意见可正式发文;如群众意见大,则需要再次修订并提交党委常委会再次审定。至此,标志着动议阶段的结束,进入下一步民主推荐阶段。
参考文献:
[1]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人民出版社.
[2]高中伟.干部选用动议环节的问题考察与流程设计[J].甘肃社会科学.2014 (3).
[3]刘吕红.干部选用提名实践问题研究与流程设计[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 (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