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面向就业的中职计算机教育模式浅析
范文

    摘 要:本文结合当前中职计算机专业就业形势,分析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寻找面向就业学科教学提升突破口,旨在探析促进中职计算机专业面向就业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就业;中职教育;计算机教学

    中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之一,也是为我国培养一线技能型人才的摇篮。计算机专业是中职学校的热门专业,然而在面对就业大环境时,毕业生对比众多的同专业高等教育毕业生明显处于劣势。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难、专业不对口、就业质量低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推动以就业为向导的中职计算机教学势在必行。

    1 中职计算机专业就业现状分析

    计算机专业是当今时代的热门专业,每年有大量的毕业生,整体就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且中职毕业生在与高职、大学毕业生竞争中处于更为劣势的地位,很多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没有找到与专业相关的工作,毕业后从事销售、一线车间操作工等与专业无关联工作,甚至有一些同学从事临时性工作或没有找到工作。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很多,与大环境就业情况不乐观、中职院校学历水平较低固然有关,但究其根本,更重要的原因是中职计算机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偏差、中职计算机教育与就业市场的变化上的偏差。因此,想要改变这一现状,根本上的解决方法还是要对中职计算机教育进行改革,要把就业作为中职计算机教育的最终目标,推行面向就业的计算机教育。

    2 目前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科内容陈旧,课程体系不完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相关软件和技术更新迭代的速度相当快,这就要求计算机学科教育要进行实时更新。然而现阶段中职计算机教材知识陈旧的现象非常普遍。如《计算机应用基础》关于Windows系统版本,很多学校教材还停留在Windows7版本,office还停留在2007版本,《图形图像处理》photoshop仍在以cs3为课本依托等等,这些软件版本其实已经比较陈旧,在实际工作岗位中已经面临淘汰,但教材更新严重滞后于相关软件发展,因此学生在课堂上并没有学习到具有就业竞争力的前沿性知识。另外计算机学科课程结构也存在一定问题。现阶段中职计算机毕业生经常会评论自己的学科水平,多而不精,这通常和课程设置有很大的关系。现阶段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科所设置的课程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硬软件大部分领域,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布线到网站开发,编程、图像处理,知识覆盖面非常广,然而细究会发现每门学科所学深度不足,通常只设置一学期内容,一般每科的周课时数为2-4课时,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只能学到入门知识,并不足直接以胜任相关岗位工作任务。

    2)硬件设施设备陈旧或短缺。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专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需求与学生的热爱。国家和大部分中职类院校也都对计算机专业加大了设备设施的投入,但是在许多中职学校,仍然存在设施设备陈旧、实训场地不足等情况。计算机学科是对设备依赖性比较大的学科,设备陈旧也导致了新课程开设、新技术升级的延迟。同时由于实训设备占地较大,场地限制性比较强,有些学校存在实训设备小于班级人数的情况,这就导致实训课程中部分同学需要轮流作业,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实训课的利用率。

    3)教师实践能力较低。中职计算机教学要求教师除了具备过硬的理论知识以外还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环境中,大部分中职计算机教师的企业实践机会非常少,实践能力主要来源于实验室、实训室的练习,并非来自行业实际生产过程中,导致技能与实际生产作业脱节,这往往也导致了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不能贴合就业实况,降低了知识的就业转化率。

    4)教学方法单一。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理论性知识通常以讲授为主,而实践性知识通常以仿做为主,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知识的传播途径和学生的思维。这种教学模式下,很难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造成学生对知识点缺乏思考的情况,导致学生在工作中对已学知识不能做到快速变通。

    3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

    1)及时更新教材内容,调整课程体系。结合学科发展,缩短教材更新时间,力求课本涵盖学科最前沿知识,从根源知识配置上提升中职生知识储备含金量,提升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调整课程体系设置,细化学科方向。依据不同计算机就业方向,可以在学习完专业公共基础知识后进行专业方向划分,将计算机专业细分为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与应用、应用技术等多个方向,学生根據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进行课程学习。依据专业方向,在课程设置上适当调整各科目课程比重,增加重点学科课程占比,深化学科知识学习,打造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2)提升硬件设施设备。进一步加大计算机专业硬件设施设备建设投入,以服务于计算机教学。在教室设施上,提升多媒体设备水平,教师机除满足基本文档放映外,应流畅支持计算机各学科所需软件的运行,同时配置各类输入输出设备,满足课程期间各类师生交互操作。在实训室改造中,加大实训室规模、更新设备、建立学科实训室,特色实训室,多维度提升实训室价值,满足学生实训需求,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3)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倡导教师在具备教学技能的同时具备职业技能。学校应多组织教师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丰富教师技能水平,同时,应尽可能创造教师进入企业实习实践的机会,让教师队伍真正走入企业,了解企业切实需求,经过实践内化,将企业与课堂相融合,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与企业的桥梁。

    4)改进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课程教学,增强学生技术吸收。结合就业需求及专业特点,对技能型知识,可结合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分组教学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案例教学法,教师依据知识点及学生情况,选取或设计适当案例,通过案例引导讲解传授学科知识,同时通过学生的分析水平、实施水平,判断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调整教学任务。在案例设计过程中可运用实际计算机工作岗位真实案例,拉近学生与就业岗位的距离,丰富“岗位经验”。

    任务驱动法,教师结合教学目标,设置任务情境,以任务为核心,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任务从而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组教学法,教师依据教学任务,将学生进行分组,以组为单位进行任务实施。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同时通过轮换组长及角色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统筹管理能力、时间分配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职业所需能力。

    以上几种教学方法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能较好的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引导及培养,有利于学生走出课堂,走入企业。

    5)进行校企合作。学校可以联合计算机行业相关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学校为企业培养人才,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及就业机会,真正做到将课堂所学运用到工作岗位中。有条件院校可以开设企业定向委培班,以订单式培养计划精准教学,为企业输送技能人才。同时,可聘任企业专家型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由专家对学生进行更为直接的职业引导,为进入就业岗位做铺垫。

    4 结语

    以上是我个人就面向就业计算机教学的一些见解,希望和各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不足之处还望大家指正。希望中职计算机教育能早日全面实现面向就业教学,解决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处境。

    参考文献

    [1]石超.面向就业的计算机中职教育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

    [2]辛红.浅谈计算机网络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

    [3]唐海燕.论通过计算机专业教材改革提高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J].广西教育,2011.

    [4]吴庆松.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的探析[J].才智,2011.

    作者简介

    张文倩(1990-),女,汉,天津,助理讲师,本科,天津市劳动经济学校,研究方向:中职计算机教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3: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