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哪个省管理效能更高? |
范文 | 省级地方政府效率表现为地方政府以较小的政府规模(即较小的政府成本) 提供较多的符合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要求的公共服务、公共物品、电子政务,表现为当地居民具有较高的经济福利水平。 该省级地方政府效率测度体系根据政府效率的内涵及特征,结合省级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投入与产出状况,基于指标选取的基本原则建立50 个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并采用标准离差法(SDM),把众多不同测度指标转换成可以相互比较的标准化值(STD),加权计算我国省级地方政府效率的标准化值,以此进行政府效率的指标、子因素、因素以及政府效率综合排名,比较各省级地方政府效率的相对水平。 整体评价 省级政府效率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具有一定正相关性,部分呈现出不一致 2014年我国31 个省级地方政府效率测度的标准化值以及排名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特征: 省级地方政府效率标准化值排名成阶梯形分布。按照排名由高到低,政府效率大致呈现出“东部—中部—东北部—西部”阶梯形分布趋势。政府效率排名前10 位的省级地方政府中,除辽宁(第8 位) 位于东北地区,青海(第10位) 位于西部地区外,其余8 个省(区、市) 全部位于东部地区;排名第11~第20位的省(区、市) 中,东部地区占了2个,中部地区占了4 个,西部地区占了4个;排名第21~第31位的省级地方政府中,东北部地区占了2 个,大部分位于西部地区,共计7 个。 在阶梯形分布总体趋势下,部分省级地方政府效率呈现出与其所在区域总体排名趋势不一致的情形。有的省级地方政府效率排名明显高于区域平均水平,如西部的青海、重庆、四川、内蒙古和新疆进入前20 位,分别排在第10 位、第14 位、第16 位、第 17 位和第18 位;有的省级地方政府效率则大大落后于同区域的其他省级政府,如江西排名位于全国第25 位,与中部其他省级地方政府效率存在较大差距。 省级政府效率排名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之间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政府效率较高的省级地方政府,其辖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其省级政府效率也较高。政府效率是政府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对比,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是政府配置生产资源、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因此强大的经济支撑有助于提高区域内的省级政府效率,并且省级政府效率也是影响省级地方政府辖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说,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效率的提升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因此,在注重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政府效率是必要的、可行的,而重视经济社会发展也有助于提升政府管理水平与服务效率。 横向比较分析 东部地区省级政府效率相对最高,中部地区有所提升,东北地区有所退步 东部地区省级政府效率相对最高。东部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政府收入相对其他地区较高,基础设施较完备,政府在科教文卫、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投入较大。尽管面临着快速的城市扩张、交通拥堵压力以及房价居高不下等压力,但由于东部地区注重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治理水平,因此东部地区省级政府效率仍然较高。比如,东部地区所含的10 个省级政府中,有8 个名列前10 位,只有福建省和河北省稍微落后,分别位于第11 位和第20 位。 中部地区省级政府效率表现一般,但效率水平较以前有所提升。在中部地区6 个省级地方政府中,相较于2013年,有2 个位于全国中上水平(即安徽和湖北),2014 年则有3 个省位于全国中上水平(即排名第12 的湖北、排名第13 的安徽、排名第15 的湖南),其余3 个省位于全国中下水平(即排名第19 的河南、排名第24 的山西、排名第25 的江西)。中部地区省级政府效率落后于东部地区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东部地区落后,教育、卫生、公共安全、基础设施等相对不足,与之相关的人力、财力投入较少;另一方面,由于政府公共服务理念相对落后,政府职能转变进程缓慢,因此中部地区的政府效率与东部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然而,我们更应该注意的是,中部地区省级政府效率相较2013 年有所改观。如果不考虑电子政务因素,则中部省级政府效率排名整体表现优于2013 年(比如,2014 年只有湖南与山西排名靠后,其他均位于中等左右水平),中部各省电子政务水平对其政府效率有较大影响。因此,在“十二五” 后期,中部地区各省级政府除了要大力发展经济,努力改善民生,注重提高居民经济福利与生活质量,还要不断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提高政府治理、公共服务和应急管理能力,降低政府行政成本,提高政府效率。 西部地区省级政府效率相对较低。西部12 个省级地方政府中,除重庆和青海2 个省级政府的效率在全国位居中上以外,其余10 个省级政府效率位于全国中下水平,并且有7 个省级政府效率位居全国后10 位。究其原因,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以及较高的政府治理成本已经成为制约其政府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尽管西部各省级政府辖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廉价劳动力,但却未能将这些资源优势转化为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这严重影响了当地教育、卫生、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居民经济福利等方面改善进程,制约了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管理水平提升,不利于政府改变传统行政理念、树立服务与效率理念。因此,在“十二五”后期,西部地区各省级地方政府继续面临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与政府效率等多重难题与任务。 东北部地区省级政府效率较好,但较2013 年的表现有所退步。东北部地区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3 省,其政府效率排名分别为第8、第21、第22,其中辽宁省政府效率进入全国前10 名,而吉林和黑龙江则排名靠后。东北地区的省级政府效率水平突出体现在:政府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较为丰裕和完善,居民经济福利较好,这得益于老工业基地的良好基础,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公共服务体系,并有雄厚资金投入到教育、卫生、环境保护等领域。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忽略电子政务,东北三省政府效率的排名依次为第6、第16、第17,包含电子政务测度所对应的排名要高。因此,在“十二五”后期,东北地区除了应继续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借鉴发达国家以及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的先进理念,不断创新政府管理方式,精简政府机构,协调经济发展与社会管理,进一步提高政府效率与公共服务水平外,还要完善电子政务系统,提高网上办公效率,实现政府办公电子化、自动化、网络化,推进政府管理的现代化。 纵向变化新特征 2014年各区域省级政府效率普遍发生变化,呈现出“两头大,有升有降”的区域特征 与2013 年相比,2014年我国31个省级地方政府效率普遍发生了变化。比如,31 个省级地方政府中,有12 个 排名前移,13 个排名后移,只有6 个保持排名不变,可以看出其政府效率排名变化是多样的。排名后移的省份个数略多于排名前移的省份,但是排名前移的省份移动幅度比较大,如青海省的排名上升了14 位,湖南省的排名上升了13 位,而下降幅度最大的河北省,其下降幅度也才10 位。排名前移省份的平均前移幅度略大于排名后移省份的平均后移幅度,也即,排名前移的省份大多涨幅较大,而排名后移的省份虽然个数多,但下滑幅度相对较小。 与2013 年相比,2014年我国东部、东北部、中部、西部地区的省级政府效率变化呈现“两头大、有升有降”的趋势。 在东部地区10 个省级政府中,有3 个政府效率变化为正,即正向变化。只有4 个负向变化,还有3 个排名没有变化。这表明东部地区在整体政府效率高于其他地区的背景下,2014 年排名比较稳定。西部地区12 个省级政府中,有5 个省级政府效率排名前移,2 个保持不变,也有5 个排名出现后移的情况,这说明西部地区省级政府效率整体变化不大,基本保持稳定,这就是所谓的“两头大”。 中部以及东北部等9 个省的政府效率变化如下:与2013 年相比,中部地区6 个省级政府中,有4 个政府效率正向变化,只有2 个负向变化,这说明与2013 年相比中部地区呈现上升态势,其中湖南省的省级政府效率上升了13 位,在上升幅度上排在第2 位,说明其2014年在提高政府效率方面下了许多功夫。而东北部3 个省的政府效率,除了辽宁省的政府效率排名没有变化外,其他两省的政府效率排名都呈现下降趋势,虽然其下降幅度不大,但却是继2012 年以来连续两年呈现下降态势,所以,东北三省应高度关注其政府效率下滑趋势及原因,力争明年有所提升。对中部及东北部而言,其省级地方政府效率变化呈现“有升有降”的特征,即中部地区省级政府效率总体上升,而东北地区省级政府效率总体下降。 典型案例分析 青海 河北 上海湖南 黑龙江 青海 政府效率正向变化 与2013 年相比,2014年政府效率测度一级指标标准化值增长显著、政府效率正向变化最大的省级政府是青海。其政府效率排名从第24 位上升到第10 位,向上晋升了14 位;其中,政府公共服务排名从第8 位上升到第2 位,向上晋升了6 位;政府规模排名从第28 位上升到第21 位,向上晋升了7 位。 在政府效率测度的二级指标方面,青海省政府公共服务中的公共安全服务、社会保障服务上升明显,其排名从第31 位、第27 位分别上升到第24位和第21 位。但其科教文卫服务排名却略有下降,从第9 位下降到第14 位。另一个二级指标气象服务排名没有变化,依然排在第1 位。 河北 政府效率负向变化 与2013 年相比,河北省政府效率下降了10 位,其排名从第10 位下降到2014 年的第20 位。不难看出,造成河北省政府效率排名后移最大的因素是政府公共服务、政府公共物品及政府规模的变化。 河北省政府效率测度的一级指标政府规模排名后移最大,从2013 年的第8位下降到2014 年的第17 位,排名后移了9 位;而政府公共服务和政府公共物品下降相对较小,政府公共服务排名从第19位下降到第22 位,下降了3 位,政府公共物品从第4位下降到第8 位,下降了4位。由于这三个指标占总指标的80%,故导致了河北省政府效率下降幅度较大。 在政府公共服务中,除了气象服务指标没有变化外,其他三个指标均略微下降了几位,其中科技文卫服务从第18 位下降到第20 位,公共安全服务从第2 位下降到第5位,社会保障服务从第24 位下降到第26 位。而在政府公共物品中的社会基础建设和城市基础建设两个二级指标中,社会基础建设略有上升,而城市基础建设却有所下降,但是后者的效率下降的绝对值远超过前者,最后导致政府公共物品指标下降了4 位。 上海 政府效率测度分析 2014 年上海市政府效率排在第 3 位,与2013 年相比,上升了2 位。在测度一级指标中,2014年其居民经济福利和电子政务排名没有变化,前者排名第1 位,后者排名第2 位;政府公共服务和政府公共物品排名略有上升,政府规模略微下降,由于上升的力量比较大,所以其政府效率排名从第5 位上升到了第3 位。需要指出的是,一级指标测度中,其政府公共物品排名第27 位,虽然比2013年上升了3 位,但是其排名依然靠后,成为困扰上海市政府效率提升的重要原因。 上海市政府效率测度的二级指标标准化值出现分化。比如在政府公共服务二级指标方面,上海的科教文卫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表现较好,排名分别为第2 位和第6 位,但是在公共安全服务和气象服务表现较差,排名分别为第20 位和第31位。而在政府公共物品二级指标方面,其社会基础设施较差,排在倒数第2 位,但是其城市基本设施比较好,从2013 年的第 27 位上升到2014 年的第14 位,上升了13 位。 上海市政府效率虽然总体突出,但也不乏一些短板,比如,其公共安全服务和气象服务,以及较差的社会基础设施和上升较快的城市基本设施等,都是制约该市政府效率进一步提升的因素。 湖南 政府效率测度分析 与2013年相比,湖南省2014 年政府效率及测度一级指标排名得到明显提升。比如湖南省政府效率排名从第28 位提升至第15位,其中,政府公共物品、政府规模、居民经济福利、电子政务分别提高到第18位、第7 位、第16 位、第11 位,特别是政府规模的排名更是提升了23 位,而政府公共物品和居民经济福利排名分别上升了7 位和6 位;但是其政府公共服务排名却从2013 年的第26 位下降到了 2014 年的第30 位,表现有所欠缺。但是总的来说,湖南省政府效率排名上升幅度大,上升幅度达到13 位之多,仅次于上升幅度最大的青海省(上升14 位)。 可以看出,湖南省政府效率测度的某些二级指标变化多样。比如湖南省政府公共服务中的二级指标公共安全服务排名下降到第22 位,比上一年的第7 位下降了15 位之多,而其他指标也有略微下降或持平。而政府公共物品中的社会基础设施和城市基本设施都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其中社会基础设施排名上升得比较快,到2014 年挤进前十名,排在第6 位,比上一年上升了5 位。 黑龙江 政府效率测度分析 黑龙江是我国东北部地区政府效率排名降幅最大的省级地方政府。与2013 年相比,黑龙江省政府效率及其测度一级指标负向变化明显。比如,黑龙江省政府效率排名由第17 位下滑到第22 位,政府公共服务、居民经济福利及电子政务排名分别下滑至第12 位、第18位和第22 位,下滑幅度分别为6位、3 位和5 位。而其政府公共物品和政府规模排名却呈现上升态势,其中,政府公共物品排名上升了5 位,到2014 年排在第12 位,政府规模上升了1位,排在第23位。另外,黑龙江省连续两年呈现下降态势,并且是东北三省中下降幅度最大的省级政府,要提升其政府效率,除了需要继续改进政府公共服务、提供优等的政府公共物品、合理规划政府规模、保证居民经济福利、提高电子政务水平外,还要完善和保障城市及社会基础设施,控制政府规模,精简政府机构和人员,缩减政府行政成本。 (责编:王姣)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