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新型城镇化推动辽宁省转型发展的机制及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的构建
范文

    杨丽娜 包红霏

    

    [摘? ? 要] 文章结合《辽宁省“十二五”发展战略研究》,阐述了新型城镇化推动辽宁省转型发展的机制,从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社会转型三方面,筛选评价指标,构建指标体系、确定评价指标标准并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和分级标准。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转型;机制;评价体系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9. 11. 055

    [中图分类号] F292? ? [文献标识码]? A? ? ?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9)11- 0125- 02

    0? ? ? 引? ? 言

    辽宁省是我国传统工业基地之一,是典型的资源型发展省份。资源型城市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却也因为资源枯竭引发了城市不同程度的发展缓慢乃至衰退,还引发了经济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矛盾突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城乡居民收入有待提高等问题。因此,辽宁省转型发展迫在眉睫。

    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相对应。高投入、高消耗的传统城镇化侧重扩大城镇数量与规模,造成了产业结构升级压力大、粗放式资源浪费、居住环境恶化、城乡生活水平差距大等问题。新型城镇化汲取其经验教训,高效配置并集约利用资源、降低能耗、缓解资源短缺矛盾、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在提升城镇品质实现产业聚集的同时,加强工业对农业的带动作用,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实现社会转型发展。因此,新型城镇化是加快辽宁省经济转型、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社会转型的必然选择。

    本文明确了新型城镇化内涵与特征,结合《辽宁省“十二五”发展战略研究》,阐述了新型城镇化推动辽宁省转型发展的机制,从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社会转型三方面,筛选评价指标,构建指标体系、确定评价指标标准并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和分级标准。

    1? ? ? 新型城镇化推动辽宁转型发展的机制

    从新型城镇化推动辽宁转型发展的内涵及特征结合《辽宁省“十二五”发展战略研究》中可见新型城镇化推动辽宁转型发展的机制。

    1.1? ?新型城镇推动辽宁经济转型机制

    新型城镇化促进农民市民化,城乡一体化,释放了居民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扩大了内需,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推进教育、医疗、社保、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吸引投资,引导投资倾斜领域,优化投资结构;高效配置和集约利用资源,降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促进经济转型。

    1.2? ?新型城镇推动辽宁产业升级机制

    新型城镇化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有利于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加快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对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集约利用,产生巨大的规模效益,利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不协调、低效率、难循环”粗放型工业发展模式的转变,新型城镇化对公共设施建设标准的提升、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升级,对技术含量和生态节能产品提出了新的要求,推动了工业技术、市场和行业等方面的优化升级;新型城镇化使得人口聚集和产业聚集,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高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协调三产格局。

    1.3? ?新型城镇推动辽宁社会转型机制

    新型城镇化推动农村经营规模化、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农民务农收入;推动农民进城务工,增加农民非农收入;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可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推进农民市民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公平分享现代文明成果,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公平和共同富裕,实现辽宁社会转型。

    综上,新型城镇化对经济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社会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也是新型城镇化推动辽宁转型发展的机制。

    2? ? ? 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新型城镇化推动辽宁省转型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的构建要结合《中共辽宁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的辽宁省转型发展的着力点,即从经济、产业和社会三方面实现转型,这样选取的评价指标才符合辽宁省转型发展的实际。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的指标很多,但并不是所有指标都与辽宁省转型发展三方面紧密相关。在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选取对辽宁省转型发展密切相关的指标,是构建新型城镇化推动辽宁转型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的基本要求。因此,在构建体系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代表性:筛选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选取能代表辽宁省转型发展三方面的指标,避免指標重复,交叉,影响评价结果。

    (2)科学性:指标体系的科学性是进行客观评价的前提。而科学选取指标的前提则需对新型城镇化内涵和辽宁省转型发展诉求充分理解。

    (3)可行性:指标的选取在遵循代表性、科学性的前提下,还要便于收集、可量化、可获得,方便数据计算、对比和分析。

    3? ? ? 评价指标的选择

    以新型城镇化促进辽宁省转型发展,要结合《建议》和《规划》,明确辽宁省转型发展方向。从辽宁省转型发展三方面入手,筛选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将新型城镇化的推动作用与辽宁省转型发展方向相结合,确定了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社会转型三方面下的11个评价指标。

    选择指标还要结合实际,必须要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可量性和可比性。如果没有办法获得有效数据,这样的指标是没有意义的。指标体系要具有可操作性,所选择的指标数据应可以在权威的统计资料中直接查到或间接计算得到。

    3.1? ?经济转型指标

    新型城镇化结合辽宁省十二五规划内容,发挥“扩大内需和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注重科技创新、发展集约型经济、高效利用能源”等新型城镇化的经济推动作用,选取“人均GDP”、“R&D经费内部支出占GDP比例”、“职工平均工资”和“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指标。

    3.2? ?产业升级指标

    新型城镇化结合辽宁省十二五规划内容,发挥“创新驱动、节约集約、就业良好、人口吸纳和产业聚集”等新型城镇化的产业推动作用,实现“优化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的目标,选取“高新技术产业比重”、“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指标。

    3.3? ?社会转型指标

    新型城镇化结合辽宁省十二五规划内容,体现“城乡统筹、公平公共、城乡一体”的新型城镇社会转型推动作用,选取指标“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率(以农民为1)”、“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和“互联网普及率”指标。

    4? ? ? 评价体系的建立

    在遵循指标的代表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原则的前提下,将新型城镇化推动作用和辽宁省转型发展方向相结合,从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中筛选对辽宁省转型发展有助力的指标,构建了新型城镇化推动辽宁省转型发展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具体如表1所示。

    主要参考文献

    [1]包红霏.新型城镇化推动辽宁省转型发展的指标体系研究 [J].辽宁经济,2014(12):48-50.

    [2]王素斋.新型城镇化科学发展的内涵、目标与路径[J].热点关注,2013(4):165-168.

    [3]苏发金.城乡统筹:城镇化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经济经纬,2011(4):111-115.

    [4]徐光平.“十二五”时期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J].东岳论丛,2011(8):156-160.

    [5]张占斌.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意义和改革难题[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3(1):49-54.

    [6]徐晨,何如海,聂雷.基于熵值法的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评价方法实证研究——以合肥市为例[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13,4(2):70-75.

    [7]周雯雯,陈瑞,安理.基于因子分析法的装备承制单位综合能力评估指标体系优化研究[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08,12(6):40-43.

    [8]牛晓春, 杜忠潮,李同昇. 基于新型城镇化视角的区域城镇化水平评价——以陕西省10个省辖市为例[J]. 干旱区地理,2013,36(2):354-36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3: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