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校卓越工程师素质培养模式研究 |
范文 | 张凌 董宇艳 赵金龙 刘舒力 摘要:以培养全面、和谐的人为目标,坚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高校大学生素质培养模式的建立和完善已成为目前高校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构筑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要求,从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途径、培养效果评价以及培养效果反馈5个方面构建了高校大学生素质培养模式,着重阐述了培养途径和培养效果反馈两个方面的具体内容,为提高高校大学生素质培养水平提供有力保证。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素质培养;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与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紧迫要求,为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工程技术人才,教育部提出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在该计划中,包含对参与卓越计划高校工程专业四年制本科毕业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11条要求。其中,除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的要求之外,均为素质方面的要求。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是培养“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中重要的一环,高校大学生素质培养模式的建立已成为目前高校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构筑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 高校大学生素质培养模式应以培养全面、和谐的人才为目标,坚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本文试图通过对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素质培养模式研究,确立大学生素质培养目标、内容,明确高校大学生素质培养定位;通过拓展培养途径,搭建科学的教学平台和多与多元化的实践平台;探索出一套适应于各种类型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培养体系,进而全面提高毕业生的知识水平、能力素质和实践技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 1 高校卓越工程师素质培养模式的基本构架 高校卓越工程师素质培养模式,包括培养目标和培养内容,培养途径、培养效果评价和培养效果反馈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如图1所示)。 1.1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模式构建的根本指导原则。通过素质培养,使大学生在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同时,提升内在素养和品格,加强大学生的创新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能够比较快地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学会生存;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的褒扬,学会认知;帮助学生建立起有助于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进步人生观,学会发展;使学生学会创新的途径和方法,学会创造。 1.2 培养内容 根据本科层次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通用标准,将卓越工程师的素质培养内容概括为五方面,即科学文化素质、人文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和能力素质等。科学文化素质注重培养大学生掌握基本科学知识和方法,并且能够用科学思想来分析问题,用科学精神来塑造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能力,包括科学基本素质、科学专业素质和科学技术素质等。人文素质的培养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包括基本人文修养、文艺修养水平、思维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是将坚定的政治信念、遵纪守法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融入教学中,即培养具有良好的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有良好的品德和职业道德的学生,具体包括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培养。身心素质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竞争精神和独立意识,使其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能力,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能力素质是指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所运用的各种技能和艺术能力,是在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教育的共同作用下,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和主观努力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能力,包括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的培养等。 1.3 培养途径 高校卓越工程师素质培养,主要通过教育教学体系和高校企业社会实践体系两条途径进行。教育教学体系是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基础,从学生进入校门就生活在这个体系中。该体系中的教育环境、教育师资、教育过程等环节都对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实践体系是“卓越工程师”计划中着重强调的部分,无论是能力素质的培养还是人文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养成,实践都是关键环节。 1.4 培养效果评价 高校卓越工程师素质培养效果评价,目的在于对高校大学生素质培养的效果进行量化考核,通过评价结果的分析发现素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高校及时调整和完善素质培养的相关环节和内容。在校大学生素质培养效果评价,既涉及到评价标准的选取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也涉及到评价方法的选择和评价结果的分析。 1.5 培养效果反馈 高校卓越工程师素质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效果的反馈是确保系统向正确方向运行的重要环节。本文基于CRM客户管理理论,围绕高校、学生、企业3个主体,建立了大学生素质培养效果反馈机制。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这个概念最初是由美国Gartner Group公司提出的,客户关系管理的目标是通过组织细分市场,培养客户满意行为,实现客户与企业之间联系等手段,使得利润、收益、客户满意程度达到最大化,从而能够实现企业的商业战略。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CRM主要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搜集、分析、获取知识,持续改善管理服务的过程。大学生素质培养效果反馈机制的建立及顺利运行,将会促进高校企业学生信息流通渠道的通畅,对高校提高大学生素质培养质量、完成素质培养目标具有重要价值。 在高校卓越工程师素质培养模式五项内容中,培养途径和培养效果反馈在大学生素质培养模式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将在后面着重加以阐述。2高校卓越工程师素质培养途径 上文已经提到,要通过教育教学体系和高校企业社会实践两大体系来实现大学生素质培养目标。教育教学体系是“卓越工程师”计划中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途径,而高校企业社会实践体系是“卓越工程师”计划中大学生能力素质、人文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培养途径。 2.1 教育教学体系 教育教学体系是高校卓越工程师素质培养模式中的核心环节,分为教育环境、教育师资、教育过程3个模块。 (1)教育环境。首先,从组织管理体系上,学校成立“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领导小组和素质教育专门工作组。领导小组负责科学设计和部署各阶段的建设任务,提供政策、人力、财力保障,督促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与互相协作,指导解决推进工作中出现的复杂问题。素质教育专门工作组负责该素质教育项目的实施,就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学籍管理、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改革、教学计划、实训实习、毕业设计、校企合作、国际合作、质量保障、招生方式、毕业要求等方面开展工作。其次,在教学设施建设上,学校主管部门、地方政府结合学校特色,积极为学校提供财力、物力、信息上的支持,为学校与企业、国外相关科研机构牵线搭桥;校企深度合作,在原有国家工程实践中心基础上,成立优势领域合作实验室,让学生初步接触到在该学科领域企业、学校最前沿的思想与技术。 (2)教育师资。参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高校教师整体素质直接关系到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质量。工科教师除了要具备高校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教师素质外,还必须具备工程学科需要的专门素质。教学人员不应局限于本校,凡是能够对学生素质教育有帮助的本校、外校、企业、社会人员均可作为指导学生素质教育的教师。在相关领域有卓越建树的学校就该学科领域成立合作平台,该平台为学校提供联合科研攻关项目,为教师提供充分进行学术交流,为学生提供校际交流培养机会;高校教师每隔一段时期到企业工作数月,以翔实了解企业对学生要求,进而相应地转变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 (3)教育过程。将“既传承中国优秀教育传统又面向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思想贯穿整个素质教育过程。改革课程体系,包括人文学科、社会学科、自然学科以及所学工程学科在内的各学科的核心理论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使学生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具有坚实的基础,拓宽视野,完善全面素质培养;突破书本和权威思维定势的束缚,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方法,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和质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将人文教育融入校园生活中,使学生可以将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更好地结合起来,加强创新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情感智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社会学校家庭环境因素、个性心理因素、网络对理工科学生身心的影响。 2.2 高校企业社会实践体系 面向工程、面向实践,是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准则。卓越工程师的素质培养模式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区别之一就是强调实践。高校、企业和社会在卓越工程师素质培养中承担着实践教学、工程训练和社会锻炼等任务。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是卓越工程师素质培养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高校企业社会实践体系包括工程实践中心、实验室学习环节,企业实习环节和社会服务实践环节。该体系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教育环节和实践资源,将有利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各种实践性的课程、教学环节和实践活动汇总起来,形成满足卓越工程师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的工程实践教育体系。 (1)工程实践中心、实验室学习环节。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是高校和企业联合开展的工程人才培养的综合平台。围绕着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工程实践教育,由高校和企业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制定目标、设置课程、组织实施和质量评价等各个环节。依据校企联合培养的具体目标,设置以动手实践环节课程为主的实践类项目,以培养学生科学研究兴趣为主的实验室试验项目,使学生具备初步基础的科研能力,使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开发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强的实验项目,主要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2)企业实习环节。学生经过工程实践中心以及实验室环节的学习已经熟悉了工作流程,具备了初步的工作能力,但还是要深入到企业进行实战演练,才能真正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转变以往学生到企业实习只是走走看看的实习模式,企业将学生安排到研发、生产、销售一线进行轮岗实习,实习期不少于三个月,有利于企业和学生进行双向选择。使学生在实习环节增加对企业了解,对企业文化认同,了解在相应岗位应具备的基本要求与能力。此外,学校将学生实习环节纳入到学生培养方案中,设置相应学分与考核标准。实习结束后,学生需上交工作报告,汇报实习期间的工作内容以及收获,其中应包括企业导师对其的评价。学校应设置能力评估测试,来检验学生的实习效果,督促学生认真对待实习环节。 (3)社会服务实践环节。在“卓越工程师”计划的高校大学生素质培养过程中,实践性环节应该与社会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主要可以通过参与同所学专业相关的社会服务活动等形式,使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应用和检验,锻炼卓越工程师所必备的各种能力,培养学生的组织观念、纪律观念、合作意识等。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尽早接触社会,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找到自己的社会定位;另一方面,学生能够了解和熟悉社会对所学专业知识掌握的要求,从而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明确学习的目的,为今后的学习和素质能力培养指明了方向。 3 高校卓越工程师素质培养效果反馈 “卓越工程师”计划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质量人才,客户关系管理理念同样适用于高校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反馈环节。基于CRM的培养效果反馈机制包括高校、学生、企业3个主体,所有业务流程围绕这2个主体进行,如图2所示。 高校可以建立学生信息库监测反馈方式,通过各院系学生成长评估监测点,建立比较固定的监测网络,主动记录学院对学生的成长评价、企业对学生素质评价及学生个人对学校素质教育体系的评价,将整合的信息反馈到主管部门、卓越工程师素质教育专门工作组、企业和学生个人。其中,学生在校成绩和表现在可以通过学籍管理系统查询,学生在企业中的动态信息可以通过企业的评价和反馈、学生自我评价和反馈等信息提供。学校和企业都可以通过网络从系统中实时、动态地获取这些信息。学校通过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为企业提供优秀学生,并获得企业对高校大学生素质培养体系的建议和对学生的评价反馈。 4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素质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社会工程。它不仅涉及教育思想的转变,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涉及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时也涉及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应当强化学校和企业的有效沟通,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教学、科研、生产实践结合;通过建立学生信息库以及固定的监测网络,完善学生信息评估、整合及反馈平台。实践表明,它不仅需要教育界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只有大家同心协力,才能保证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推行。 [编辑:徐状]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