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我国政务信息化发展路径探讨 |
范文 | 喻四华 [摘 要]现阶段,信息化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和事物不断涌现。借助云计算、大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将高科技和智能管理相结合,形成新型信息管理体系,给政府变革带来了契机。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了我国政务信息化发展现状,指出我国政务信息化建设在系统建设、服务及运营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政务信息化发展路径的建议。 [关键词]政务信息化;发展现状;发展路径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0.16.078 [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0)16-0-02 0? ? ?引 言 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开始推动计算机电子数据处理在政府事务管理中的应用,经过40年的发展,我国政务信息化已经在全国范围广泛开展,全国已建成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成为优化公共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进管理创新、改善营商环境的重要手段。随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最新要求以及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面暴露出的短板问题,我国迫切需要革新政务信息化制度框架体系。本文在分析我国政务信息化现状、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我国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1? ? ?我国政务信息化发展现状 1.1? ?政务信息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政府网站2 817 962个,经新浪平台认证的政府微博达到138 253个。截至2019年底,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上线运行,涵盖了全国范围3 792 232项政务服务事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43个国务院部门已建设开通了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全国31个省级政府已构建了覆盖省、市、县三级以上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 1.2? ?政务信息化服务覆盖面不断拓展 根据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4年中国数字政府建设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5.09亿人,占网民整体的59.6%,31个省建设了省级政务服务移动端APP或政务服务小程序,297个地级行政区政府已开通了“两微一端”等新媒體传播渠道,总体覆盖率达88.9%。从微信城市服务数据情况看,截至2018年12月底,累计用户规模超过5.7亿人,是2016年的2.6倍。362个地级市共上线13 781项服务,平均每个城市38项服务。 1.3? ?政务信息化融合共享逐步深化 在政务网络基础设施的共享方面,国家政务服务网已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全覆盖,构建形成了“三融五跨”的网络大通道,已实现身份认证、证照服务、事项服务、投诉建议等7个方面的统一规范。从2020年1月底数据看,在业务互联互通方面,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对接各地区各部门业务办理系统784个。在数据共享交换方面,打通33个国务院部门实时数据共享接口1 299个,对外提供查询核验服务9.46亿次,支持跨部门跨地区批量数据交换957亿条。 1.4? ?政务信息化推动营商环境不断改善 2003-2018年,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从0.42提升至0.68,2018年列居全球第65位,其中,在线服务指数从0.33提升至0.86,列居全球第34位。从中山大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课题组2019年问卷调查情况看,全国92%的市场主体表示愿意使用数字政府,其中,愿意使用网上办事大厅的市场主体占比89%,愿意使用移动端APP的市场主体占比85%。我国政务信息化建设有力推动了营商环境改善。根据《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中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继2018年从78位跃至46位后,2019年再度提升至第31位,连续两年入列全球优化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经济体。 2? ? ?我国政务信息化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政务信息化重复建设问题突出 一方面,随着各级政府部门对政务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数据重要性认识的深化,政府部门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甚至将政务信息系统等建设作为固化行政权力的一种手段。在目前全国政务服务网已经建成试运行的情况下,部分政府部门打着改革提效的口号,推进系统上下和跨系统的政务信息化建设,造成大量的财政资金浪费。如目前各地正在推进建设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在全国政务服务网已纳入全部审批事项的情况下,再开展相关系统建设就没有必要。另一方面,受财政体制的影响,各级政府部门负责各自政务信息系统的建设,如全国政务服务网,实行国家、省、市、县四级分别建设,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金和人力的浪费,事项清单近380万项,导致全国范围审批事项的差异化。 2.2? ?政务信息化系统存在不同程度的闲置 一方面,由于政务信息化系统太多,且日常工作并未通过系统开展,需要工作人员在线下办理后再开展线上填报,基层工作人员无暇顾及,久而久之,系统使用频率逐渐减少。从实际应用情况看,除日常收发文应用政务信息系统较多外,其他的报表系统、展示系统由于多数需要二次录入,上线一段时间后闲置现象突出。另一方面,应用培训缺失,也是政务信息化系统闲置的一个主要原因。从新冠疫情信息统计上报反映的问题看,国家传染病信息直报系统并未正常投入使用,数据统计仍然依靠最原始的人工统计方式,造成部分数据重复上报和漏报。从中山大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随机抽样调查情况看,66%的数字政府系统使用率不足60%。 2.3? ?政务信息化系统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 一方面,各级部门目前都设立了信息化管理的专门内设机构,内设机构为了扩充人员和职责,在政务信息化建设方面往往倾向于要求自建机房、自购服务器,将各自信息化系统全部由部门主动管理。另一方面,随着大数据时代来临,政务信息数据资源的价值逐步被社会认可,提供政务信息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寻租手段。另外,各部门之间业务差别较大,相互之间也缺乏整合意愿。从新冠疫情健康码应用情况看,各省之间健康码系统并未连接,健康码信息共享程度较差。 2.4? ?政务信息化系统便民措施体现不够 一方面,政务信息化系统较多,办理不同事项时需要在不同的平台之间重复注册信息、重复提交相同资料。政务服务网上线后,省内已实现注册信息一体化,避免了重复注册,但由于政务服务网仅实现了“端口”受理,多数事项都在后台办理,不同事项重复提交相关资料。另一方面,政务信息化建设的理念是便利审批,而非便民,在系统建设需求的梳理方面,并未让行政相对人参与,仅将线下流程迁移到线上办理。行政相对人在事项选择等方面得到的提示不够,缺乏场景式等服务。 2.5? ?政务信息化系统建设运营专业化人才缺乏 一方面,政务信息化建设需要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相关人员,但目前政府部门信息化内设机构大多数为新设机构,人员基本上偏向技术人才,且力量不足,导致目前政务信息化系统建设维护多数由市场化公司负责。另一方面,政务信息化运营人才缺乏,普遍被动提供信息,且信息的时效性比较欠缺。目前,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人,其中手机网民8.47亿人,有时“当真相还在穿鞋,谣言已走遍天下”,这些情况都对政务信息化带来了新的挑战。 3? ? ?我国政务信息化发展路径 3.1? ?强化顶层设计,真正实现全国一张网 一是推进事项标准化。由国家层面牵头开展对全国范围内权力清单的全面梳理,实行一个事项清单一个编码,推进事项清单办理流程、材料清單等标准化,避免同一事项在不同地区办理的差异化。二是建设全国一张网。结合目前正在开展的新基建,在对全国事项清单实现标准化的基础上,从国家层面自上而下开展全国一张网建设,实现省级层面、市级层面、县级层面所有事项的统一化,将全国事项信息、办理信息全部共享连接。全国一张网上线后,停止其他平台的运营和经费保障,将原有数据按照统一标准转入全国一张网系统。 3.2? ?突出灵活简便,提供购物式体验 一是政务服务网参照淘宝、京东。在政务服务网的设计方面,充分借鉴淘宝网和京东商城的经验,为办事人员提供购物式体验,“傻瓜式”操作,最大限度提升办事人员的体验感,确保人民群众会用、愿意用。二是政务信息网参照网易、腾讯。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强化搜索和推送功能,第一时间推送人民群众关注的信息,将政务信息网打造为人民群众获取政务信息的主流渠道,助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3? ?加强系统应用,推动人才专业化 一是大力推广线上办公。将现有工作除涉密事项外,全部纳入在线办公范围,解决政务平台信息的来源问题。开发更有利于行政人员办公的移动信息化系统,更加便利行政人员使用政务信息化系统办事。二是加强政务信息化人才培养。强化政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业务能力、专业技术、思想政治等全方位的教育培训,建设一支懂专业、懂技术、会宣传的队伍,打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政务信息化平台。 3.4? ?强化系统设计,增强信息安全性 一是严格规范数据采集存储。建立完善的信息采集、公开的规范标准,对个人和法人信息采集、存储、查看等权限进行统一规范,避免个人和法人信息的滥用,切实保障申报信息的安全。二是强化数据共享协调。梳理完善各地区、各部门政务服务和监管平台数据共享需求,建立有效的数据供需匹配机制,梳理形成各级各部门数据共享责任清单,将更多直接关系企业群众办事、应用频次高的数据纳入共享范围,更好地满足各地区、各部门普遍性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的数据共享需求。三是提升数据汇聚质量。以“数据不泄露、门户不篡改、服务不中断”为底线,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务服务平台安全保障系统的风险防控能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一致性的防护体系,确保政务数据有序共享、平台安全运行、个人信息安全有效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1]腾讯研究院.数字中国指数报告(2019)[R].2020. [2]中投顾问.2020-2024年中国数字政府建设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R].2020. [3]国务院办公厅.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Z].2020-01 -21. [4]自然资源部办公厅.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技术大纲(2019版)[Z].2019-02-2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