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桂北地区古村落景观视觉表达技巧研究 |
范文 | 张龙凤 张跃 【摘 要】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地大物博,为了传承发扬我国的传统民俗,向世界展示我国的传统文化魅力,对于古村落的保护行动刻不容缓。如何保护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人类历史,如何挖掘和利用潜在的文化旅游资源,是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章程,也是“保护古村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桂北地区;古村落景观;视觉表达技巧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4-0147-01 为了更深入了解这一建设,更好地实施古村落保护措施。我们调研小组对黄姚古镇、大圩古镇、雄村等古村落进行了为期四天的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现状 广西北部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开始关注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并开始发展成为风景旅游区,促进当地经济增长。那些保存了很长时间的古老村庄已成为宝贵的资源。通过对桂北地区古镇古村落的调查,以黄姚古镇、大圩古镇、雄村为案例,探究广西古镇古村的现状。 (一)黄姚古镇现状。黄姚古镇位于广西贺州昭平县东北部。黄姚古镇面积为3.6平方公里,属于喀斯特地貌。黄姚古镇起源于宋代,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自然景观有8个主要场景和24个小场景;有超过20个寺庙和寺庙,十多个亭子,大多建于明清时期。2007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09年,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4A景区[1]。 (二)雄村现状。雄村原名熊村,这是香桂(古代市场)古道上的一块古老牌匾。由于村里新建了这条路,大部分村民都搬到了村道的两边,慢慢将古村落遗弃了。其实新村和古村也就一墙之隔。但正因为如此,这个古老的村庄被完全保留了[2]。 (三)大圩古镇现状。大圩古镇历史悠久,始建于公元200年。它形成了汉代的一个小定居点;在北宋,它成为一个繁华的商业城镇,拥有各种各样的商业,它是南北商人的聚集地。明朝時期,它是广西四大古镇之一[3]。 二、传承与保护 (一)改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涉及人们的饮食、穿着、生活和各方面。 第一,全面推进古镇古村落厕所改造工作。加快古镇古村落厕所改造,采取多种形式和综合措施,提高厕所净化水平,消除潜在的健康危害。 第二,加强垃圾无害化处理。加大村级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全面推行“村庄集合、城镇清理、县消费”,垃圾处理模式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县的垃圾收集、清除网络。 第三,完善农村交通设施。继续完善村庄街道硬化工程,完成“村村石油路”任务,实施古村古镇街道硬化工程。 (二)加强环境整治。首先,清除街道和车道上的碎片,恢复道路的原貌。其次,加强市场、摊点的整治。重点关注景区周边地区和各类旅游道路,不得违反商店外经营规则,占用道路管理。设置的各类摊点必须严格按照划定的经营区域和经营时间进行经营,必须保持周边环境卫生整洁。再次,必须以市委旅游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将取缔旅游道路两侧店铺占道经营、清理旅游道路两侧无照经营摊点作为重点。集中精神、时间、力量,合力达到优化旅游生态环境的总目标。 (三)积极开发,合理利用生态环境。古村落具有宽广的土地面积,我们可以通过种植高价值的珍稀植物,使得土地得到全方位的利用,将绿化效果得到有效提升,从而维护生态平衡,发展生态文明。 (四)传承民族文化。新农村建设除了保护这些传统的古村落建筑外,还要梳理古村落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特别是加强和合理利用农村生态,合理利用农村文化,可以更好地发挥传统农村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古村落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其建筑一样,都可能会失传和遭到破坏而消失,我们应该利用一些措施让它们传承下去,可以通过当地调研、搜集古村落人们的文化习俗,了解习俗来源并记录下来,还可以适当宣传,让更多人知道当地古村落文化的魅力。 三、建议 一是加强村民对古村落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的有效性,使村民和村干部充分认识古村落的历史、文化和环境价值,认识到保护古村落工作的重要性。作为古村落的行政管理部门,各级政府部门要改变原有的观念,承担起保护古村落的重担。这是它不可推卸的责任。要树立村民的意识,自觉保护村庄资源,激发和提高村民保护古村落的信念。村民是古村落及其文化的所有者。 二是了解古村落的文化内涵,挖掘被历史遗忘的珍宝,加以弘扬和保护,把古村落和古建筑保护列为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努力扩大古村落的选择,使古村落的选择更加合理、严谨,制定相关的保护措施,全面保护古村落。 三是全面开展古村落资源和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工作,了解古村落的文化遗产,挖掘和保存隐藏在山区的珍宝。认真贯彻“以保护为本,抢救第一,合理使用,强化管理”精神,古村落和古建筑的政策被列为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要积极探索多元化融资机制,拓宽投资渠道,加大对古村落保护的投入,做好维护、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 参考文献: [1]程洪,潘豪.决策与信息(上旬刊)[J].2018,(4),38-47. [2]赵岩岩.中国佛教寺院名称与文化[D].西安外国语大学,200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