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伦勃朗的艺术精神 |
范文 | 周静怡 摘要:与强调理想主义的古典风人物不同,伦勃朗笔下都是现实,观赏他的作品,总会被他的画面中的精神力量、生命内涵所感染、感慨亦或是感动。与他的作品所呈现的强烈光影一样,伦勃朗自己就像是从昏暗中的一线曙光,在黑暗中创造出光来。从年轻时注重传达活动的印象;到成熟期,强调主人翁内在状态,而不注重外表的细节描绘;艺术生涯的最后二十年,他将艺术几乎完全提升到精神领域,他着重生命内涵感觉、强调亲情人性与人性价值的实现。 关键词:伦勃朗;精神;艺术;人性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8-0158-02 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曾有评论家说:“他的光芒将超过拉斐尔。”他的的一生极富传奇性,浪漫又具有悲剧色彩。他的作品,凝练、冷静又神秘,深刻地揭示出他自己和那个时代的灵魂光辉,文艺复兴以后艺术中的人性美质,在伦勃朗身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与强调理想主义的古典风人物不同,伦勃朗笔下都是现实,观赏他的作品,总会被他的画面中的精神力量、生命内涵所感染、感慨亦或是感动。与他的作品所呈现的强烈光影一样,伦勃朗自己就像是从昏暗中的一线曙光,在黑暗中创造出光来。 他的一生都在追求他心中的艺术理想,追求自由人道,至死不渝。在伦勃朗一些早期的自画像中,便可清晰看出他把自己描绘成乞丐与叛逆少年的模样,这是发起对社会的批判。他的许多作品也都是生活气息浓郁,通过许多或大或小的事件反映和反思人性的问题。 在他成为独立画家初期的一幅精致小画《托比特责怪安娜偷小羊》中,一位瞎眼老人双手合十羞愧地晃动身体,而他的妻子嗔怒疑惑地注视着她。人物表现得自然生动而又意味深长,生活感十足,这也是源于他专注研究身边的百姓,所以我们在他的画面中似乎可以读到画面人物的人生阅历和丰富的精神世界。这幅画也是伦勃朗首次高度发挥了明暗表现法,使得在光影的强烈对比下,人物四周呈现出一种无限的空间感,虚实结合,让人物活在了神秘的微光中,唤起心灵深处与精神的神秘。 他一生的自画像达一百多幅,论数量能与之媲美也只有梵高,其极具创造性的绘画语言,将绘画与精神内核融为一体,在画布上挥洒着画者沉着与对生命的热忱与思考,他用“我”凝视着“我”、描绘“我”,通过自画像,他诉说了他忠于内心和自我的艺术人生。伦勃朗在巴洛克风格盛行的时代仍然坚持探索着自己的艺术之路,带有辩证的眼光去看待流行与风尚。他在探索并运用巴洛克风格中的激烈动感、戏剧感、曲线与对比的光线等有吸取了古典世界的广博、简约、庄严等特质以表达自己内心对于质朴宁静的追求。虽然他曾不屑过古典主义的教条化,但他却懂得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他许多自画像中的安静与平衡感显然是受拉斐尔与提香作品的古典精神影响。 这不禁也带给我们一些提示,在我们的绘画学习或是创作中,我们要善于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去观察事物,而不是全盘接受或者去模仿社会的流行亦或是喜爱的画家的创作手法:也不应该在自己创作追求独特时一意孤行,不懂得借鉴大师作品中的精华。 毕加索说过:我不创造,我发现。”似乎可以为我们带来新的想法。历史长河中的艺术之路,存在着在诸多现实背景下形成的数不胜数的典型与规范,而在艺术创作中,再好的规范也会僵化与过时,没有一种的规范可能包容千差万别的真实,因此规范永远在期待着天才的偏离,循规蹈矩的人终将会被历史湮没。 其实,艺术家自身也是如此,我们所知晓的伟大艺术家拉拉瓦乔、委拉斯凯兹,还有我们正在谈的伦勃朗,他们无一不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偏离着规范,而他们自身也不断在偏离自己的规范。这是伟大艺术家们的共性。 伦勃朗二十五岁时以群像《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一举成名于欧洲画坛,他对艺术的探索与钻研,偏离了当时荷兰群像画一字排开式的规范,他的群像创作突破陈规,推进群像画创作到达新一层面。 而他的旷世名作《夜巡》却遭到了不公正的奚落,他的画面充满光线色彩与动感的激情作品,画面复杂却又不失去统一,令观者可以感受到辉煌纷扰的巴洛克情调,创造出梦境般的氛围与戏剧性。而在当时而言,伦勃朗的萧条人生却也是从《夜巡》开始的,由于他的那种舞台剧效果,许多民兵都被处理在暗部,画面中也夹杂了一些似乎无关紧要的人,这些都引起了部分成员的不满。伦勃朗与富商们对美的认知的强烈分歧,导致后来许多富商都不愿意购买他的作品。这又是那一时代大环境下另一的“规范”与“偏离”。 而伦勃朗自身的“规范”与“偏离”呢?从青年时对人物细腻的描绘,到后期粗犷大胆的笔触,不注重人物形象而更注重其人物精神的描绘。他在艺术的道路上的坚持自我,不曲意逢迎,我们便也真正得知,伦勃朗所认为的艺术真谛,明了作为绘画者的那一份画心与对社会的热忱。 从年轻时注重传达活动的印象;到成熟期,强调主人翁内在状态,而不注重外表的细节描绘;艺术生涯的最后二十年,他將艺术几乎完全提升到精神领域,他着重生命内涵感觉、强调亲情人性与人性价值的实现。他想要借由人们的面孔来表达他对上帝和人类的看法,反映他对的苦难、爱、救赎以及历史的真实感受。 他的许多肖像画中的人物充满了思想,《詹·西克斯的画像》中认真倾听市民倾诉的市长,以及伦勃朗备受称赞的众多自画像所展现出的或是疑惑或是坚定或是忧郁脆弱的神情,跃然纸上,直击观者内心深处。 伦勃朗创作的艺术品不断在规范中偏离,创作出一幅又一幅伟大而动人的作品,充满了人文思想与灵魂光辉。 伦勃朗就像是从昏暗中的一线曙光,在黑暗中创造出光来。他自己也一直在黑暗中摸索着艺术之路,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那一线曙光,给后人带去无限的启迪与光华。 参考文献: [1](意)斯蒂芬尼·祖菲.以黑暗绘成光明:伦勃朗作品赏析[M].蒋文惠(译).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8. [2]何政广.世界名画家全集-伦勃朗[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3](美)房龙.伦勃朗的人生苦旅[M].朱子仪,肖立胜(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