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比较机械力学与动力学力学在膝关节置换中的临床价值 |
范文 | 李庆奇 【中图分类号】R683.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11--01 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膝关节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但目前广泛应用的全膝关节置换机械学对线技术并没有充分考虑人体本身就普遍存在的膝关节生理内翻或外翻,而把下肢中立位对线作为对线目标[1]。本次研究就将全膝关节置换动力学对线技术与机械学对线技术做術后对比、分析,得出结论,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10例接受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分组,分为采用基于动力学力学的运动学对线(KA)治疗的观察组,与采用传统机械力学对线(MA)的对照组,每组均55例。其中观察组男性31例,女性24例。年龄42-77岁,平均(61.52±3.48)岁。对照组男性32例,女性23例。年龄43-76岁,平均(60.47±3.1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具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 1 ) Kellgren-Lawrence 为Ⅲ、Ⅳ级的内翻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 ( 2) 病人存在膝关节疼痛、僵硬等骨关节炎临床症状。(3)患者均知情且自愿参与,并由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 ( 1) 类风湿关节炎等炎性关节炎; ( 2) 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 20°且无明显后髁骨赘; ( 3) 膝关节严重骨性磨损并畸形; ( 4) 膝关节外伤史、手术史; ( 5) 髌股关节明显骨性结构或对位异常。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MA-TKA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改为基于动力学力学的运动学对线(KA),以及3d打印定制膝关节假体,具体方法如下: 1.2.1 3d定制截骨导板制作 我院与纳通医学科技研究院合作制作实施KA-TKA 的PSI,具体流程操作如下: ( 1)首先获取病人的双下肢全长的DICOM 格式数据,通过医生的账号上传到研究院的服务器。( 2) 工程师下载原始数据进行三维重建、表面优化,建立参照系,描绘关键表面标志点,并按照MA 技术进行测量、虚拟截骨和假体安装。( 3) 工程师把初始手术规划上传回服务器,医生下载该手术规划到医生终端APP,并在软件界面中按照KA 的技术要求进行可视化更改。( 4) 按照KA 技术确定手术规划方案后,工程师可以直接下载KA手术规划,并以此进行3D 打印PSI。(5) PSI 制作完成后快递到医院,消毒备用。整个流程需要3-4个工作日完成。 1.2.2 手术操作 手术采用和常规TKA 相同的膝前切口,髌前内侧入路。显露过程中注意剥离滑车近端股骨远端侧的软组织和内侧胫骨平台远端的软组织,参照与PSI 配套的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的模型,刮除部分股骨髁远端和胫骨平台的部分残余软骨,以保证相应部位和PSI 能够紧密贴合安放。保证PSI精准的截骨。 1.3 观察指标 手术后1个月门诊复查检查关节屈伸活动度。手术后3个月复查双下肢负重位全长X 线片以及膝关节侧位和轴位X线片,并比较。还分析膝关节Lysholm评分,评价内容包括交锁、疼痛、肿胀、不稳定、活动受限等,重点是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分数越高表明功能越好。疼痛视觉评分(VAS)评分。评分总分为10分,分数越高代表疼痛约明显。记录术后并发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用检验,当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X线观察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正位胫骨角、侧位胫骨角分别为(88.51±3.72)°以及(81.91±4.1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正位胫骨角(85.19±3.58)°以及侧位胫骨角(84.28±4.62)°,p<0.05。 2.2 膝关节活动度 具体见下表1。 2.5 并发症 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 3 讨论 传统TKA 的对线技术采用机械力学对线,但具有一定缺陷,从 2006年开始,有学者开始尝试一种全新的对线方法运动学对线 (KA)。由于 KA-TKA 技术致力于恢复正常膝关节运动学的基础膝关节面的原有表面形态,对恢复患者原有膝关节的运动学有理论上的优势[2],为改善TKA术后患者的主观感受创造了条件。基于此,为进一步明确KA-TKA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就选取近年来我院收治的110例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采用基于动力学力学的运动学对线(KA)与3d打印定制膝关节假体治疗的观察组,与采用传统治疗模式,即基于机械力学对线(MA)的MA-TKA治疗的对照组,各55例。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正位胫骨角、侧位胫骨角分别为(88.51±3.72)°以及(81.91±4.1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正位胫骨角(85.19±3.58)°以及侧位胫骨角(84.28±4.62)°,p<0.05。此外观察组包括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Lysholm评分以及VAS评分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由此可见,通过运动学对线提高传统机械力学对线的治疗效果,改善膝关节功能,减少痛感,值得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王毅,赵继华,李霞,罗浩天,姜楠.数字化三维打印技术截骨导向器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20,32(08):1170-1174. 尹治辉,邱冰,胡超然,李佳.3D打印截骨模板辅助膝关节精准置换的早期疗效观察[J].贵州医药,2020,44(08):1254-125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