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清院画《十二月令图》中的皇家园林植景意匠探析 |
范文 | 傅俊杰 摘要:运用图像分析的方法,探讨清院画《十二月令图》中的植物配置与种类选择,以及不同时令的造景特点,结合相关理论著作,研究清前期皇家园林植景意匠。《月令图》的植物配置方式多样、造园要素互妙共生,从时空一体、画境营造、情景交融等三个方面探讨皇家园林的植景审美意境,以期丰富传统园林植景意匠和植物审美文化研究。 关键词:风景园林;清院画《十二月令图》;皇家园林;植景;意匠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33-0027-02 一、引言 清院画《十二月令图》画面工细优美,场景雍容华贵,约完成于乾隆初期,该图展现了清代雍正至乾隆初期的皇家园林空间场景,对于研究该时期园林各要素的营造以及造景手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本文对其空间布局手法、四季植物景观变化及植景审美意境等方面展开分析,探讨清代前期皇家园林的植景意匠。 二、空间布局特征 园林中通常设置旷奥交替的空间。一月图画面前景的入门部分墙垣凹凸,曲折闭塞,是抑景的空间处理手法,通过这种奥如委曲空间的约束性,使人收敛心神;到达庭院后空间豁然开朗,实现空间与心理上的欲扬先抑。八月图中入门处有山石芭蕉的遮挡,将院落景观进行适当障景处理,不至于一览无余,而植物花屏门后又有巨石假山进行障隔,最后通过似隔非隔的廊柱空间才见到中部水景,获得由奥而旷的意外奇趣。 山水地形脉源贯通。皇家园林规模宏大,充分利用自然的山水,在叠石造池的过程中,追求磅礴之势。《月令图》所展现的皇家园林面积较大,园内山水与园外的自然山形地貌等贯通交融。山势呼应上,七月图中远处有主山巍峨,近景处客山体积不大,与主山呼应,形离而势连,构成了完整的画面;又如九月图中,群山及置石一脉相连,岗连阜属,如同主山伏脉所露的龙骨,东西相望,前后相续。 此外,通过山体、楼、台形成园林制高点,获得山色湖光共一。楼的临瞰效果。一月图中远景之楼阁可远望市肆闹灯之繁华;五月图中画面右侧的楼阁与平台便于观看赛龙舟;六月图中四面开敞的楼阁便于通风散热,纳凉赏荷;八月图中二层亭台与楼阁体量巨大,是望月佳处;十月图竹林掩映中高台上的建筑,可望高山流水;十一月图中园林水口处山势高耸、山巅立亭,近可俯瞰园内,远可遥望群山。 三、《月令图》中的四季植景 二月图中杏、李、梨等花卉盛开。《花镜》“位置种植法”言:“杏花繁灼,宜屋角墙头,疏林广榭”。画作中描绘了到处繁花盛开的美好景象。三月流觞图中水畔植景桃红柳绿,长堤间植桃柳是典型的种植模式。四月图中有玉兰、牡丹、楝花、桑树等,其中玉兰并非此时开放,为与牡丹相配取吉祥寓意。牡丹宜与栏杆、山石相搭配。画中远景处种植了大片桑树,桑树是经济树种,古代皇家园林中常辟地种植农桑,以示劝农之意。 五月龙舟竞渡,开花植物有石榴花、蜀葵等,庭荫树有槐树。石榴种植于亭边院内,充满夏日气息。画中以槐树为主要的庭荫树,是“槐荫当庭”的种植模式。六月纳凉图中荷花在湖面上大面积种植,红白间植,岸边有柳树浓阴。七月乞巧图中主要植物有梧桐、紫薇、葡萄等,庭院中栽植梧桐,其枝干挺拔,根深叶茂,观干或遮阴俱佳,可紧邻建筑种植。 八月赏月图中有芭蕉树、桂花树、鸡冠花等植物。中秋于高台夜宴赏月,桂树飘香。九月赏菊是传统习俗,各色菊花置于盆架之上,摆菊相赏,或植于小院篱笆旁。画面的近景植物有棕榈两株植于主景建筑旁,以增加植物的质感与色彩变化,丰富植景构图。画面远处的柿树果实累累,秋季丰收的气象。十月图中种植了大量的竹子。竹林既可以防坡护岸,掩映水体,又能营造出清幽雅致的气氛。 十一月参禅图中种植了大量的松柏“,松柏骨苍,宜峭壁奇峰,藤萝掩映”,松柏植物古樸典雅,苍劲雄浑,衬托出皇家园林的气派。十二月腊梅赏雪图中,松竹梅“岁寒三友”的植物配置,以花木言志,体现出中国文人儒家比德的自然审美观念。正月观灯图中主要种植了梅花,梅枝横斜探入水中,水中月色朦胧。梅花姿态古雅,花香独具,可以点缀园林庭院。 三、清前期皇家园林的植景营造 (一)植物配置方式多样 《月令图》中植物的种植方式有孤植、对植、丛植等。孤植树可以吸引视线,设置于墙角、主要建筑一侧和空间转折处等,图中孤植树姿态气韵俱佳,有松、柳、槐、梅、紫薇等。对植的配置手法多用于主要建筑的两侧,以烘托严肃的气氛,三月图中桃、柳对植于门前,形成入口空间。 丛植的手法将植物三株或五株进行高低组合,作为画中院落的主景,或与山石结合位于画面一侧,姿态俯仰各异,动势均衡。清代画论中有,“主树势有虚实,衬树随处生发位置”3,“如三、五株,其势似英雄起舞,俯仰蹲立,翩跹排宕”4,五月图中就有三槐的配置,一株伸向水边,另外两株交错;五株的丛植手法见于六月图中的湖岸边,五株柳树姿态各异。 群植的配置手法方面,画面中主要在远景处表现群植景象,如四月之桑、六月之柳、八月之桂、十月之竹、十一月之柏,使得景象深远。 (二)造园要素互妙相生 1.植物与建筑中国传统园林有强调和谐整体的观点,与周边环境完美结合5,和合相生。首先,植物以其种植设计补充建筑功能。例如二月图和六月图中花屏起到了院墙的作用,划分建筑空间,形成渗透、过渡等关系。 其次,植物与建筑相互掩映,增加空间的层次感。遮藏显露具有深化园林景深的空间作用,前景的物象对后面的景物进行适当遮挡,似隔非隔,含蓄不尽,增加其景象深度。例如五月图中种于园中的石榴与假山丰富了前景建筑的空间层次,使之不至于一览无余。四月图中的厅堂也在玉兰花的掩映下显得更为生动。幽深静谧。九月图中,建筑虚室空敞,以落地圆窗与前景的盆菊庭院相隔,“收之圆窗,宛然镜游”,营造出秋日赏菊的之意境。 2.植物与山石 依据地势的高低搭配植物,组成置石小景。高山之上种植松、枫等植物,使得山势更加险峻,起到补足气势的作用。例如十一月图中高耸的山石由山下的小径连接,山上种植大量松柏,衬托得山势更加巍峨。 松、竹、梅、紫薇、芭蕉等植物凭石观赏较佳,营造古、奇、雅的意境。例如紫薇的管理养护较粗放,耐半阴,宜在石山瘠薄的土壤中种植,紫薇枝干光滑、虬曲多姿,富有画意。七月图前景中的两株紫薇生于石山之上,中部庭院中一株紫薇立于剑状的石峰旁,与山石质感形成对比,树姿与山势相互呼应形成良好构图。 3.植物与水体 植物的搭配丰富水面空间,掩映水体之去由,划分水面层次。水体边种植了多种水生植物和岸边植物等,如三月曲水流觞图中溪边植柳与桃花;十月图的溪流处有竹丛夹岸掩映,更显得意境之幽深;湖面宽广处大面积植荷,留出空隙承接天光云影。 以植物划分水景层次,岸上植物伸入水中,掩映虚实,或以植物遮挡水口,营造水流去之不尽。湿生、挺水、浮水植物的组合应用,营造动态多变的水景生境,例如芦苇与蒲草等水生植物种植于溪湾近岸处,丰富水面空间层次。九月图中前景有芦苇入水,中景岸边有色叶植物探入水中进一步划分水体层次,同时营造出色彩丰富的倒影效果。 (三)植景审美意境的表达 皇家园林植景审美意境,其一表现在时间与空间统一,巧借外界自然山水环境使得全园生动;其二皇家园林如天然图画,植景设计可入画;其三植物的人格象征与寓意表达使得情景交融。园林植景的营造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植物是有生命的园林要素,从而形成四季园景丰富之变化。春花繁密形成万紫千红之春,荷花千顷营造夏季纳凉,各色菊花与色叶植物形成斑斓之秋,雪中之松、梅展现冬季瑞雪。《月令图》中金碧辉煌的皇家園林因借远处的山郭、乡村、农田、山林等,可见皇家园林的浓丽需要济之以淡雅,宫殿需要济之以村居6。 《月令图》中描绘的皇家园林雍容华贵宛如实景,而园林营造时也讲究能入画,景中有画,画中有景。中国园林的树木栽植,要具有画意,窗外花树一角,即折枝尺幅;山间古树三五,幽篁一丛,乃模拟枯木竹石图7,画法和植景营造之法相互共通。 植物本身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契合于观赏者的内心情感世界。营建者以景寓情,游赏者以情观物,使得情与景相互交融,生成植景意境。古典园林中以花木之性情来象征人的品格,成为表现哲理、启迪智慧的人文载体8。观赏花木时诱发人的情感,人的情感融入了园林的植景构建中,情与景交融互渗。 四、结语 清院画《十二月令图》反映了清代皇家园林的植景营造特点,其造景注重四季的季相变化;清代皇帝园居的时间越来越长,园居活动广泛而丰富;孤植、对植、丛植等配置手法丰富多样;植物与建筑、山石、水体等造园要素相互补充,和谐共融,表达出皇家园林帝王治世、比德言志、天人合一的意境内涵。根据传统植景创设之理,可逐步恢复皇家园林的历史植物景观。清代宫廷绘画与皇家园林的营造关系也值得进一步探索。 注释: 1郭柳.中国皇家园林造园艺术美学探析[J].设计,2016(01):98-99. 2(清)陈淏子.花镜[M].北京:农业出版社,1979. 3(清)方薰.山静居画论[M].北京:中华书局,1985. 4(清)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3:184. 5胡露瑶,郑文俊.《园冶》植景设计理法探析[J].中国园林,2018??? (12). 6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7陈从周.说园[J].同济大学学报,1978(02):87-91. 8张楠,高翅.尚怡、尚趣、尚德:论江南文人园林植景审美情趣[J].中国园林,2017(06):94-9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