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普通高校音乐学院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范文 | 于有荣 苗茂林 [摘 要]目前我国的普通高等院校音乐、舞蹈专业毕业考核基本沿袭着以毕业论文为主的考核模式,此种考核模式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这一现象已经逐渐引起国内各高等院校的反思。本文旨在将毕业音乐会、舞蹈专场代替毕业论文这一创新性改革的实践经验加以总结,并将其进行理论梳理,逐步形成一整套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践经验的,适应新时代普通高校音乐、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毕业考核新模式。 [关键词]普通高校;音乐学院;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毕业音乐会、舞蹈专场是音乐学院本科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所采用的一种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2014年,音乐学院以“毕业音乐会”和“舞蹈专场”的形式作为毕业考核的主要模式,正式推开毕业考核改革、构建考核多元体系的探索。这是学院为适应学校“一校一面”特色发展,建成一批特色鲜明、服务有力的学科群和优势专业的目标定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推出的一项举措,到今年已经是第六个年头。实践证明,改革探索取得了良好成效,带来了活力,推动了学院转型发展。 一、基本做法 2013年10月,在学校统一安排部署下,音乐学院成立专门团队负责毕业论文改革,首要目标就是提高实践内容在毕业论文设计中的比重。在多方调研、学习后,音乐学院结合自身的專业特色,决定把学生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及其基本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等学习成果检验推向舞台,制订出台《音乐学院2014届本科生毕业论文(毕业音乐会、舞蹈专场)工作计划》,尝试在2014届毕业生中以毕业音乐会、舞蹈专场的形式来代替撰写毕业论文,使本科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舞台,也为毕业生搭建了一个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 音乐会形式分为声乐专场与器乐专场。如同毕业论文需要选题、开题、答辩、审定等环节一样,毕业音乐会也有多道程序甚至要求更高。为保证音乐会的质量,学校还规定,申办毕业音乐会的学生必须获得专业技能课老师的推荐并经过资格认证,且在校四年的所有专业测试成绩必须在75分以上。 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2014年,学院仅为占毕业生总人数25%的较优秀的学生举办了毕业音乐会。在此过程中,学院积极探索、发现问题并不断调整、论证、考核和完善音乐会的相关事宜,力求音乐会的举办尽可能完美,以为后期的毕业音乐会提供经验。此后,举办毕业音乐会的学生逐年增加,2015年和2016年,举办毕业音乐会的学生分别占到毕业生总人数的50%和80%,2017年实现了毕业生举办毕业音乐会的人数全覆盖。 为配合该项改革,提高学生应用实践能力,提升毕业音乐会质量,2015年,学院结合“一院一品”教学改革,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推动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有机结合 课堂教学采用专业理论课、一对一授课、小组课、专业大课等多种授课模式,提高专业学习的实用性与应用性。同时,开设与学生就业方向紧密联系的专业选修课程,加强校企合作,创立教学实践基地和就业实习基地,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提供平台。 (二)创建专业乐团,立足省内,走向全国 利用学院资源优势,逐步建立大同大学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合唱团、军乐团、民乐团、舞蹈团,形成以“五团”为载体的较为完善的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邀请省内高校、歌舞团专业乐者、指挥指导交流,努力将乐团打造成省内一流高校乐团。 (三)开拓学术视野和专业视野 与全国高校联盟合作,广泛聘请国内著名音乐学者、音乐家来院教学、演出、举办大师课,每学期每专业至少一场学术讲座与观摩,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表演技巧、国内外专业水平发展现状等引进到学院专业建设上来。 二、主要成效 根据各方反馈信息表明,对于应用性较强的音乐、舞蹈专业学生来说,这场改革非常必要。举办毕业音乐会,舞蹈专场主要有以下成效: (一)展示教学成果 音乐会、舞蹈专场是高校音乐、舞蹈专业毕业生四年学习成果的集中体现, 同时又具有集中度高、容错率低的特点,学生要想举办一场较为成功的音乐会、舞蹈专场,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技能,更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些都与教师的因材施教、严谨治学、辛勤教育密不可分。 (二)提升专业修养 准备一场高质量的音乐会、舞蹈专场是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的,需要学生在专业方面对自己进行更加细致的打磨,如曲目的选择与设计、会场氛围的掌控、听众情绪的调动、适当的舞台形象等,都需要学生不断地假设、试验、实践,方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而这些必不可少的程序无形之中督促学生提升了自己的专业修养,调动了学生把四年所学运用于舞台实践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于专业实践的创造性,更好地体现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3)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举办音乐会、舞蹈专场,学生和教师必然会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或不足,这样便会给教师提供一些思考,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从而进一步探索教学新方法,不断在音乐会、舞蹈专场的实践中去验证,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活跃校园文化 音乐学院从2014年至今,每年举办毕业音乐会、舞蹈专场的时间是5月份,历时近一个月,此时正值我校每年一届的“校园文化艺术节”隆重举行期间,无疑毕业音乐会的举办丰富了校园文化活动的项目,对活跃整个校园文化和提升人文情怀等方面都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五)增加就业机会 针对当前大学生普遍就业困难的现状,音乐、舞蹈专业也不例外。因此,为缓解我院毕业生就业困难,增加就业机会,今年开始,音乐学院计划择优选取整合一场集声乐、器乐和舞蹈于一体的、较为优秀的综合性毕业音乐会,并由学院出面与正规用人单位洽谈,邀请相关用人单位光临本场音乐会招录所需人才,实现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真正有效对接,这也是我院服务学生并且落到实处的又一项重大改革。 (六)实现理论升华 以音乐会作为毕业考核的主要模式,在山西大同大学音乐学院已经拟行近6年,具有一定的实践依据,从而将实践成果理论化,并为学生的艺术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同时也丰富了学术界相关理论成果的研究。 三、今后拟采取措施 (一)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品格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课程内的实践教学为主,以大学生实践训练计划、各类各级专业竞赛等为辅,构建立体、开放的实践教学新体系。 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综合实践相互融合,校内实践与校外实习相互对接,如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创立教学实践基地和就业实习基地,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提供平台。 注重课程整合和共享,针对学生就业方向设置如钢琴调律、舞台表演化妆造型、舞台灯光布置、计算机音乐、音乐课件制作、重唱重奏等课程;同时加入地方特色课程如:山西音乐文化概论、山西民歌赏析、云冈石窟舞蹈艺术、山西民间舞蹈等专业选修课程,将课程设置与就业需求对接。 (二)定期安排实践演出 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学院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实践教学,突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结合专业和爱好选择参加一个实践团体,参与学院乐团的排练和演出,专业学习之余,在实践中补充舞台经验和技巧。 组织学生参加全国五项全能比赛、中国音樂家协会高校音乐联盟、中国音乐“小金钟”奖等,以及省教育厅、文化厅组织的各种比赛,交流学习演出经验,锻炼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与专业技巧能力。 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演出实践的机会,如各类公益性演出、社会演出实践、文艺团体排练、文艺活动的辅导等活动增强掌握本专业技能、技巧的能力,使所学的专业知识达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效果。 (三)完善毕业音乐会考核机制 从举办音乐会人数、曲目选择、表演形式等方面逐步完善毕业音乐会。由于音乐会对学生专业技能和舞台表演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加入舞台表演技能技巧的培养与学习,通过参与乐团演出实践,观摩优秀乐者演出等,为学生积累实践表演经验,最终完全以毕业音乐会的形式取代毕业论文,体现本专业特色。 在音乐会表演形式上则根据学生学习能力来划分,四年专业学习成绩在90分以上可举办个人独唱(奏)音乐会,成绩在80-90分之间,举办双人、三人毕业音乐会,成绩在80分以下则多人合办音乐会。形式可以有独唱(奏)、重唱(奏)、合唱(奏)、自弹自唱、协奏等多种形式,在曲目选择上中国传统曲目与西方古典曲目兼顾。 原则上,音乐学专业学生应突出“一专多能”的专业培养特点,曲目难度不宜过大,可用多种专业技能表演形式。舞蹈专业应突出一专和舞台表演的专业培养特点,选择节目应有一定难度,舞台表演能力应更高一些。 总之,通过毕业音乐会、舞蹈专场的形式代替传统的毕业论文考核形式, 可以更有效地突出专业特点。改革没有终点,大同大学音乐学院将继续坚持“以本为本”、围绕建设满足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音乐教师队伍的目标,不断实践、不断探研,将改革引向深入。 (责任编辑:张洪全)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