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初探音乐教育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
范文 | 【摘要】大学阶段正是学生形成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时期,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下,大学也要慢慢重视对学生的艺术教育。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本文主要介绍大学音乐教育中审美能力的内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必要性和价值,并提出在音乐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具体措施,供大学音乐老师参考。 【关键词】大学;音乐教育;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审美能力的内涵概括地说是在累积音乐审美经验的过程中,慢慢形成发现和认识美的能力,综合统一了意识和无意识、接受和创造、认识和体验、感性和理性,审美能力的形成能够让学生以更加积极的眼光看待生活、看待世界[1]。 在大学阶段,学生心理年龄的独特性决定其培养方式的独特性,要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进行培养,首先就是要对大学生心理特点进行了解。当代大学生要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一方面要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另一方面也要具备一定的艺术气质和心理素质,从而更好地面对社会。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还处于一种不稳定、不平衡的狀态,没有形成自己牢固的信念,很容易被外界所干扰,情绪变化也比较激烈。因此,要通过音乐教育引导学生的心理和情感发展,让学生在音乐教育中舒缓情感,培养审美能力,更加积极地对待生活。 二、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意义 大学阶段,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一定的意义。审美能力可以让人们在认识世界时,更加具体、形象和感性,生动鲜明地反映生活,更加富有激情和理想。同时,审美教育能够促进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音乐教育中,学生感受、表现和创造音乐,在深入探索音乐中感受到美,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从而完善人格、修身养性。另外,在音乐教育中,学生会综合关联视觉、触觉和听觉,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 三、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措施 (一)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音乐属于听觉艺术,音乐作品的形式尽管多样化,但都是需要聆听的。因此,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聆听音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在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积累过程中,大量的聆听和欣赏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为此,音乐老师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各种类型的音乐,引导学生体会各种类型音乐的魅力,比如 古典音乐中的巴洛克音乐、浪漫主义音乐、印象主义音乐、偶然音乐等,流行音乐中的乡村音乐、爵士、摇滚、朋克、舞曲、民歌、电子音乐等等。为了吸引学生的聆听兴趣,老师可以播放一些时下流行的歌曲;在聆听音乐的同时,老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一些简单的乐器伴奏,比如在欣赏民乐《金蛇狂舞》中,可以让学生使用锣鼓伴奏,让学生更能够融入到音乐情境中。 (二)培养音乐理论知识 在音乐学习中,理论知识是学生欣赏、表演和创作音乐的基础,没有音乐理论知识,就无法系统学习音乐,也就无法表演和创作音乐。乐理对音乐形成规范,音乐作品若是没有得到规范,就失去了内涵和深度。因此在音乐教育中,不管是专业的音乐学习,还是业余的音乐学习,都要掌握基本乐理。比如在对《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进行欣赏的时候,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讲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旋律和演奏技巧。让学生在音乐理论教学中,体会到音乐之美,在掌握乐理的基础上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在欣赏和理解音乐作品中,人们会通过音乐形式抒发自己的内在情感,这就是音乐表现能力。在大学音乐教育中,对非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要求不高,而着重让学生在音乐中投入更多的感情,理解音乐内涵。大学生在增长心理年龄的同时,慢慢变得内敛,表现力变弱。表演音乐是学生在表现自己时,一种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通过表现音乐,感受音乐中的艺术形象,体验音乐中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感受美的能力。所以,老师在音乐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演唱,并给予赞赏和肯定,让学生在表现音乐中感受到快乐和自信,从而有更大的兴趣学习音乐。在音乐教学中,老师可以出一个关键词,比如“花”,让学生分成小组,比赛演唱关于“花”的歌曲,在这种氛围中充分激发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四、结语 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学生阶段是激发学生音乐兴趣,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最佳时期,能够让学生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基础上,学会感知、表现和创造,更好地生活。 作者简介:卢花齐(1977—),女,汉族,本科,中级教师,研究方向:少儿小提琴演奏、小提琴教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