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析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传承人才培养
范文

    【摘要】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是一个复杂多元的领域,各种环境跟外界因素的影响,决定了在音乐传承人才培养中可能遇到较大的风险和挑战。所以,在倡导民族文化大繁荣的今天要高度重视。尤其针对当前人才匮乏、传承过于形式化等问题要进行科学分析,以便找到合理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黑龙江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传承;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J607?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倡导民族文化大繁荣的今天,少数民族音乐传承保护是重要项目之一,传承的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否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一、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传承人才培养概述

    当前,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传承人才培养主要通过传统的培养手段进行,总体来看,人才培养取得实际效果。这对于黑龙江省的少数民族音乐继承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由于黑龙江少数民族成分复杂,数量众多,时间跨度大,融合程度高等难题,传承就缺乏了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体现在人才培养上更是如此,由于缺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人才的培养无法衔接,从根本上制约了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的质量整体提升。网络时代的到来,对传统人才培养手段造成了冲击,为农村音乐传承活动带来了新的手段和技术。多渠道的广泛传播对文化遗产传承活动主体、客体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多元性变化,引发了多元的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了传统培养手段的限制,也产生了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

    二、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传承人才培养的问题

    (一)培养手段单一

    目前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传承人才培养中关于培养手段比较呆板,创新性不足,对多元化渠道的了解尝试远远不够。基于传统人才培养思维,当地政府采用了从文化局内部选拔的方式进行培养,很少从社会中进行人才储备、选拔。这种直接的方式虽然成本低、更普及化,但是取得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方式手段应用的不够灵活和不够创新。

    (二)创新意识不够敏感

    我国民间文化遗产研究方面起步不久,许多传承人才对民间音乐等文化遗产并不能了解透彻,意识认识不够,这就在客观上造成了思维的僵化呆板;主观上又不积极尝试创新,因此导致的培养效率低下的问题也并不奇怪。关于人才培养应该学习国外先进的理念、应用方式,运用到有效的培养机制之中。仅靠传统的政府主导等单一方式是不够的,应该结合新媒体渠道创新应用方式。

    (三)人才储备具有客观约束性

    我国黑龙江省地区情况复杂,民族众多,文化遗产传承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稳定的传承保护人才资源储备库。当前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政府主导下,引入了大量的相关人才,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才严重匮乏的问题,人才主要来源是政府官员、高校学者、社会志愿者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地控制了人员流出数量,但是依然难以满足需求,难以形成稳定的储备力量。农村地区随着拆迁搬移,许多人才都去了城市,进一步加剧了这种恶性循环。如果缺乏相对优质的人才资源储备,那么一定会影响到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保护人才培养质量。

    总之,人才培养模式未来将从根本上进行转变,将其固有的缺陷進行了改善和开发,对黑龙江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的价值潜能空间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开发。从宏观看,要引入懂得网络技术的专项人才,还可以和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工程技术进行有效结合,直接或间接服务于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传承人才培养活动中。

    三、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传承人才培养的途径

    (一)政府积极加大人才储备力度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发展,我国已经迈向了世界前列,互联网技术应用不断突破新的界限,5G技术更是让信息传输达到了新的标准,借助我国重大国家战略,将这些技术向各个省市地区输入,首先让少数民族可以及时地接收到新鲜的网络信息,不输在起跑线上。政府积极加大人才储备力度,利用一带一路契机,加大农村及周边基础建设,打通传播渠道,让人才流动成为可能,可以进一步进行政策专项补贴,让更多致力于民间音乐保护的人才更有意愿长期留在少数民族地区,从而得到可持续性和稳定性的发展。在此过程中政府要积极发挥主体优势,真正建立优质渠道,让专项人才和优质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符合实际要求。

    (二)建立健全专项技术管理制度

    人才培养对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传承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当前黑龙江人才培养存在诸多问题,为了妥善解决这些问题,除了阶段性推进专门规范外,最紧要的是建立管理体系,要围绕多元化平台进行建设,利用好网络的强大技术特点和优势,积极适应黑龙江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的现状。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传承活动管理的实施需要完善的管理体系与之适应,否则开展的过程会非常漫长。按照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传承活动管理的目标要求,建设内部组织制度,确定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传承活动的内容范围,结合多媒体渠道和方式进行管理,要抓好人员能力培养,整个过程要保证全过程公开、透明、实施监督。

    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传承活动管理体系不仅可以对各环节实现沟通协调管理,还可以对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传承活动管理的实施提供便捷。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传承活动管理体系首先要建立一个总的目标,让内部人员明确意识到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传承活动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传承活动管理不仅仅是一个强制性要求,更多的是一种基于社会责任的考量。作为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传承活动管理的义务主体,政府更应该在这方面做出表率,通过上述原则、标准和路途,积极引导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传承主体和客体投入到“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传承活动责任共同体”的建设当中。

    (三)提高民间文化遗产等价值观的意识引导

    当前相关专项人才素质参差不齐,年龄不等,在传承活动中缺乏正确的民间文化遗传价值观,无疑是对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传承人才培养造成了严重的困境。当地政府要积极加大对民间文化遗产等价值观宣传开展。

    我国是社会主义大国,无论是农村地区还是城市地区,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当前黑龙江省缺乏这方面意识的引导,因此在人才培养的同时,不能忘记这个根本性的要求。

    四、结论

    综上所述,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传承人才培养坚持常态化且可持续的培养目标是政府和社会的共同要求。人才培养研究所带来的意义不仅仅是工具的,更是一种“责任关系”。因此正确的人才培养研究绝对不能脱离社会主义文化繁荣这个核心命题的视域。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传承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是必要的,政府作为法定义务主体,除了承担自身义务之外,还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

    参考文献

    [1]李虹儒.鄂温克族“瑟宾节”与节日中的音乐[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2]王丽丹.杨士清音乐研究[D].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大学,2015.

    [3]苗金海.内蒙古鄂温克族民间音乐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3.

    [4]王一鸣.达斡尔族民歌的音乐特点及演奏现代保护分析[J].北方音乐,2015(12).

    作者简介:刘畅(1980—),女,汉族,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器乐演奏与教学、音乐理论。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4 19:0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