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杨立岗教授声乐教学方法研究
范文

    【摘要】声乐是一门学科,声乐教学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具体实施怎样的方法对声乐的研习者有重要作用。杨立岗教授自1982年1月从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系毕业后到山西大学音乐系任教,38年来已培养出38人次在国际歌剧声乐比赛和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金钟奖”声乐比赛中获奖;350人次在省部级声乐比赛中获奖,并出版《正音学》《声乐教学法》和《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三部专著,发表《论歌唱的鼻口腰腹式呼吸法》《论歌唱中“字”与“声”的辩证关系》《科学歌唱方法的理论阐述》等学术论文40余篇,明确论述了声乐(动词)是以人的身体作为“乐器”,在自身大脑神经指挥下,协调有关器官和肌肉群作有效运动后所产生出来的具有强烈感情色彩和明显高低长短强弱变化的乐音,是以“歌唱语言”为表现人类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笔者亲历了杨立岗教授的教学,结合其有关论述,对其声乐教学方法进行研究。

    【关键词】杨立岗;声乐教学法;教学方法;作品处理

    【中图分类号】J616?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8-0102-02

    【本文著录格式】田敏.杨立岗教授声乐教学方法研究[J].北方音乐,2020,04(08):102-103.

    一、杨立岗简介

    杨立岗,1999年晋职教授,山西省教学名师,硕士生导师,多所高校客座教授,现任山西应用科技学院音乐学院院长。在1992年第五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他教授的男高音学生宋立中获专业组美声唱法二等奖(现任原总政歌舞团国家一级演员,独唱演员);在第八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马啸获专业组民族唱法三等奖(也是第一位青歌赛赛场上唱到e?的歌手,现任山西省歌舞剧院一级演员);在第六届和第七届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王小花在通俗唱法专业组中二次获奖(后任中国煤矿文工团一级演员);李日泉(山西省群艺馆一级馆员)、姚振华(山西晋中学院音乐学院教授,院长)、于有荣(山西大同大学音乐学院教授,院长)、蒋鸣(山西艺术职业学院教授,声乐系主任)、安平(山西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张维胜(山西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副院长)、冯晓玲(浙江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尚广平(山西运诚学院副教授)、田丽坤(山西传媒学院表演学院副教授)和胡晓瑞 (山西长治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等纷纷在国内外各类声乐比赛中获奖。当记者采访时问他为什么能教出这么多的学生?他说:我教学生不是只教他会“盖房子”,而是教会他们会“看图纸”,这样他们不仅仅自己唱得好,还会培养更多唱得好的学生们。杨教授之所以这么讲,是因为他在声乐教学中善于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二、杨立岗声乐教学方法

    (一)呼吸

    呼吸在歌唱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歌唱的动力和生命。中国古代也有“善歌者必先调其气”之说,随着时代的进步,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被广而认可,杨立岗教授在声乐教学实践中通过梳理总结出了独特的“鼻口腰腹式呼吸法”,腰腹部肌肉群又称为歌唱的动力控制器官。

    1.吸气

    首先要在打开口腔的同时,鼻、口同时吸气。要求:放下下巴,整个下颚肌肉是在骨骼带动肌肉的前提下,依靠本身的重量自然松弛地放下来,整个下颚和舌面仍保持闭嘴时放松自然的状态,检验口咽腔是否打开的唯一标准是颌关节是否打开。同时鼻口同时吸气,鼻腔吸满,口腔吸入的气息感觉是沿着上颚呈一条状向内吸入,在后鼻管处汇合,然后沿着后咽壁,后腰充满整个腰腹部,此时腰腹部是全方位的向外扩张。吸气时切记:肩不能耸、胸不能挺(也不能塌)。

    2.呼气

    当感觉气息充满整个腰腹部后开始呼气,小腹略向内回缩的同时,上腹部和两肋肌肉仍保持向外扩张状态,保证气息均匀地从身体的两个部位(从声音的第一支点贴着后腰后背垂直向地面流动;从头顶沿着鼻管向身体的前下方流动)向体外流出。注意当气息呼出近一半时,身体的上腹部上半部肌肉群仍保持向外顶出,上腹部下半部肌肉群和小腹肌肉群仍保持逐渐向内回缩,直至气息完全呼出。在整个呼吸过程中,仍要注意胸不能塌、肩不能压。

    (二)共鸣腔体

    在歌唱中,共鸣腔体的合理运用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让韵母在气息的支持下到共鸣点产生充分的共振,使音色饱满、响亮。共鸣器官的功能是“求字不求声”。

    声音的第一支点:与剑突骨(俗称护心骨)对应的后背第八胸椎处。它的原理是声波通過身体的骨骼与肌肉的传导,到达后背第八胸椎处产声的鸣响,这是取得胸腔共鸣的最佳点,声音的第一支点要做到“气动声出”。当做出呼吸动作后,首先是身体的第一支点处发出鸣响,同时声音带着气流,贴着后腰,双腿向地面拉动(唱上行音阶)或流动(唱下行音阶)。

    声音的第二支点:在鼻孔处。这是头腔共鸣的最佳点,具体动作是感到头顶有一股气流沿着鼻管向鼻孔处向身体的前下方进行拉动或流动。当气息流动到鼻孔后发声鸣响,所以声音的第二支点要做到“气到声流”。

    这里没有强调口腔的共鸣,是因为口咽腔是字音器官,在歌唱发声中的首要功能是“求字不求声”,如果有过多的声音在口腔中滞留就会影响到音色的质量,并且会产生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的现象。

    (三)字与声

    声母是字音准确的基础,韵母是字音响亮的关键。歌唱发声中的口咽腔的首要功能是“求字不求声”,即声母(辅音)成阻、持阻时口腔两个及以上部位相对紧张,除阻后口咽腔必须以肌肉松弛为前提立即向韵母(元音)所需要的不同口腔状态和舌位转换,在气息的支持下让韵母(元音)到两个共鸣腔体中充分鸣响,做到“气动声出”“气到声流”。

    在歌唱练声中我们常用“a”“o”“u”“e”“i”这五个元音(韵母)练习,因为在中国汉语普通话有三十九个韵母,也基本是在这五个元音基础上的复合变化。所以正确掌握了这五个元音正确的口腔状态,对于学生演唱其他国家(包括中国作品)的声乐作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a”“o”“u”:只是唇形变化的元音。打开口腔、舌位保持闭嘴时在口腔中的状态(位置力度不变)。“a”(展唇)、“o”(圆唇)、“u”(嘬唇)。

    “e”“i”:保持a母音的口腔和唇形,是舌位变化的元音。“e”(舌身带动舌尖后缩高举,舌身后两侧轻抵上部左右各一颗后槽牙)。“i”(在“e”音基础上,舌身略向前伸,舌身后两侧轻抵上部左右各两颗后槽牙)。唱a、o、u时感觉从鼻腔向内吸气,而e、i是感觉口腔沿着上颚向内吸气。

    三、杨立岗声乐教学作品处理

    (一)声乐曲目的选择

    在声乐教学选曲上,杨立岗教授遵循因人而异、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学生不同的生理情况(音色、音域、音区)及学生专业素养的不同层次制定适宜的方案,实事求是地科学性施教。针对于初级阶段的学生从稳定中声区的训練开始,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歌唱技能的前提下,布置规整、音域不宽、风格相对统一的作品,例如《思乡曲》《问》等;针对于中级阶段的学生,在中声区训练趋于稳定的情况下进行音域的扩展,通过适当难度的增加,训练学生气息的控制和身体各器官相互协调能力,统一声区和锻炼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能力及驾驭能力。这种阶段在曲目上布置有一定音域垮度、情绪有起伏的声乐作品,例如《黄水谣》《小路》《祖国,慈祥的母亲》等;而针对于成熟阶段的学生,他们音区已得到统一,演唱技能已经基本成熟,能基本自如地协调身体各器官,选取篇幅较大、情绪起伏、情感对比强烈、音域较宽的曲目,并且通过不同风格、不同地区的曲目培养提高学生的演唱素养和情感把控。这种阶段布置的曲目例如《月亮颂》《我爱你,中国》等。

    (二)对作品背景的分析与了解

    在作品学习上,杨立岗教授重视学生对作品背景的探究,作为作品的“再度创作”者,首先是要了解词作曲家的创作背景,因为不同的年代、经历和文化背景及地域所创作的作品情感也不相同,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因此,在新曲目的学习上一定要了解作品的词作曲家及创作背景,使将作曲表达与词作曲的创作内涵相结合。例如《思乡曲》作曲家郑秋枫,作词瞿琮,这首作品是为电影《海外赤子》而创作。在剧中是由女主角黄思华的妈妈所演唱,表现了漂泊它乡的海外同胞对祖国、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这首作品曲调简洁、明朗,旋律悠扬、平缓,歌词朴素,道出了人物心灵深处的感受,是一首难得的优秀的声乐作品。

    (三)作品的形象特征及情感把握

    作品的形象是通过把控分析词、曲的内涵,感受作品所展示的内心世界和情绪以及演唱者的人物形象,通过语调、语气、语势及声音的强弱等调控手段,将作品的内涵通过演唱揭示出来,使观众走进歌者所“营造”的内心境界。换句话讲,若想感动观众,首先要先打动自己;其次,要有对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作品进行不同的艺术处理。

    颂扬性作品:在歌词上多有赞颂的显著特点,多为讴歌英雄伟人、祖国大好河山,优秀品质和具有时代精神的作品,在旋律的形象特征上多有大气磅礴、慷慨激昂、满怀深情的特点。

    地域性作品:中国地区广阔,各个地区人民生活环境、生活习俗的不同,使各个地区有各自显著的作品风格,如《鸿雁》充满悠扬又辽阔的草原形象;又如《茉莉花》展现了江南女子软、羞、嫩的形象。

    影视性作品:这一类的作品需要感触作品在影视剧中的背景以及人物的形象特征,这类作品的特点是叙述性强,往往揭示影视作品的主题,因此,在演唱这类作品时要深入挖掘,展现作品的内涵与时代性。

    四、结语

    声乐教学不仅是对学生进行基本理论的教学,还要启发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作为教学者,我们在将正确科学的理论传授给学生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再创造能力。如杨教授所说,教育学生不仅学会“盖房子”,还要学会“看图纸”,既“授人以鱼”又要“授人以渔”,通过对杨立岗教授声乐教学方法的探究,我作为一名刚走上声乐教学岗位的研习者,深深感受到任重而道远,只要我们擅于在声乐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并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国的声乐教育事业必将迎来又一个新的春天!

    参考文献

    [1]杨立岗.声乐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7(8).

    [2]杨立岗.论歌唱的支点问题[J].中国音乐,1999(2).

    [3]杨立岗.科学歌唱方法的理论阐述[J].当代音乐,2019 (11):3-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3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