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德彪西前奏曲《亚麻色头发的少女》之音高组织研究 |
范文 | 【摘要】德彪西《前奏曲》第一册第8首为《亚麻色头发的少女》,标题出自L.德里尔的《苏格兰之歌》中的一首诗歌,原诗描写一位苏格兰少女在晨曦中唱着一支纯朴而天真的歌曲的情景。该乐曲的创作运用了很多关于音高组织的作曲技法,笔者仅从音级集合、五声音阶、平行和弦这三个视角来分析该曲的音高组织。 【关键词】德彪西;前奏曲《亚麻色头发的少女》;音级集合;五声音阶;平行和弦 【中图分类号】J624.1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12-0210-02 【本文著录格式】成晓东.德彪西前奏曲《亚麻色头发的少女》之音高组织研究[J].北方音乐,2020,06(12):210-211. 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Achille-Claude Debussy)(1862-1918)为钢琴而作的前奏曲一共有两册,每集12首,一共是24首,创作于1910~1912年。这24首前奏曲均有标题,但作曲家并没有把标题记在曲首,而是用小字写在乐曲终了的地方,他的用意是希望听众在欣赏时,不要拘泥于标题。这些前奏曲也可以说是一种即兴曲、幻想曲形态的作品。它们所探究、发现和创立的作曲技巧都很巧妙地相互配合运用,是集德彪西作曲技巧大成之作。 《亚麻色头发的少女》(La Fille Aux Checeux De Lin)是前奏曲第一册的第8首,行板速度,优美的旋律中流露着青春少女的甜美气息,标题出自L.德里尔的《苏格兰之歌》中的一首诗歌,原诗描写一位苏格兰少女在晨曦中唱着一支纯朴而天真的歌曲的情景。 在前奏曲《亚麻色头发的少女》中,音级集合(pitch-class sets)的变换使用、五声音阶(pentatonic scale)的交替出现,以及平行和弦(Parallel chords)的大量使用,体现了德彪西独特的创作手法。笔者将从这几点出发,对该作品的音高组织进行简单解析。 一、音级集合 “音级集合是大部分后调性音乐的基本材料。音级集合是由一些音级形成的一个无序音集(unordered collection)。它是把很多可识别的特征——音域、节奏、顺序——都排除在外的一个动机,而只保留了一个乐思中的基本音级和音程级特征。” 该曲第一个音高动机a是乐曲开始的四个音“bD-bB-bG-bE”以及第五小节出现的“bA”组成,按照标准序的排列为[6,8,10,1,3],转换为基本型为sc5-35(02479);该曲第二个音高动机b是第三小节旋律声部的四个音“bG-F-bE-bD”组成,按照标准序的排列为[1,3,5,6],转换为基本型为sc4-11(0135)。 第4~5小节、24~27小节在纵向上为大三和小三和弦,大三和弦和小三和弦的基本型均为sc3-11(037),(037)属于动机a(02479)的一个子集[由子集(047)逆行得到。在横向上,旋律声部和低音声部都是动机a的原型。 第12小节在纵向上为“bC-bD-bE-bG-bA”,横向上为这五个音的琶音式进行。这五个音所形成的基本型是(02479),属于动机a的T5移位。第15小节属于动机a的T10移位。 第10小节和第13小节的旋律声部“bG-F-bE-bD”都是动机b的原型。第14小节的旋律声部“bG-bA-bB”的基本型为sc3-6(024),属于动机b的一个子集。 以上“a、b”两个材料是构成全曲的主要核心材料,整首曲子都是在这两个音高材料上进行变化和发展。 二、五声音阶 世界上很多的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五声音阶,彼此之间各有不同。中国的五声音阶为do、re、mi、sol、la(首调)(宫、商、角、徵、羽),是没有半音在里面的;日本的五声音阶为mi、fa、la、si、do;南印度的音階包括do、mi、fa、sol、si等。而德彪西所使用的五声音阶暗合了中国的五声音阶。 在前奏曲《亚麻色头发的少女》中,德彪西共使用了5种五声音阶。第1处是第1~7小节,使用的五声音阶为“bG-bA-bB-bD-bE”;第2处是第12~13小节,使用的五声音阶为“bC-bD-bE-bG-bA”;第3处是第15小节,使用的五声音阶为“bF-bG-bB-bC-bD”;第4处是第19小节和第20小节前两拍,使用的五声音阶为“bE-F-G-bB-C”;第五处为第20小节的最后一拍,在纵向上使用了五声音阶“bA-bB-C-bE-F”。 五声音阶的使用使音乐的旋律线条更加明显,对于印象派朦胧之意更具表现力,这也是德彪西使用五声音阶的主要原因。 三、平行进行 平行进行早在贝多芬和莫扎特的作品中就曾出现过,但都是一些特例的使用。“而在德彪西的作品中则大量使用了各种类型的平行进行,小到平行音程,多到九和弦、十一和弦、十三和弦等高叠和弦的平行及各种结构类型的平行和弦进行。德彪西不仅使平行进行得以广泛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他以此而打破了大、小调和声体系。”在前奏曲《亚麻色头发的少女》中,使用了如下5种平行进行: 在第5~6小节和第22~23小节使用了平行原位三和弦。平行原位三和弦在传统的和声中是被禁止的进行,因为原位三和弦的连续进行必定会形成连续的平行五度,而平行五度的出现会使音乐显得空洞,弱化多声部音乐的功能。而德彪西的作品中则经常会使用平行原位三和弦,这样可以产生朦胧的效果,弱化了调式感,也打破了功能性。 在第8~9小节使用了平行七和弦第三转位。第8~9小节是对主题的重复,在重复的基础上左手给了和声支持,使用了连续的七和弦,增加了一些不协和的音响。但是和传统不一样的是,这里使用的七和弦并没有得到解决,这也是德彪西创作的一个特点。 在第14小节和第33~34小节使用了平行四六和弦。四六和弦在传统的和声中是很少使用的,因为四六和弦由于低音的缘故淡化了原有的功能,正是因为这点成为了德彪西打破功能体系的一种做法。 在第17~18小节使用了平行九和弦。旋律声部位简单的音阶下行,为其配置九和弦的连续进行,使音响更加丰富多彩,为之后音乐向更高层次发展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在第35小节使用了平行四度的进行方式。 四、结语 从以上分析可知,德彪西的这首前奏曲《亚麻色头发的少女》使用了音级集合的发展手法,大量使用了五声音阶和平行和弦,在单旋律的基础上叠加了丰富多彩的和声,使整首曲子极具色彩性。在传统的基础上打破传统,其作曲技术值得我们学习。 注释: ①标准序是书写一个音集集合最紧密的方式。 ②基本型指从0开始并且左边最为紧凑的集合。 参考文献 [1]康长安.德彪西前奏曲《德尔菲舞女》之創作技法解析[J].大舞台,2012(8):66-67. [2]齐研(译).后调性音乐导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4(5):34. [3]乔鸿.德彪西《为钢琴而作》之《萨拉班德舞曲》创作技法探究[J].艺术研究,2019(6):159-161. [4]任晋雯.探析德彪西钢琴作品中东方元素的渗透——以钢琴套曲《版画集》中《塔》为例[J].艺术评鉴,2019(20):56-57. 作者简介:成晓东(1995—),男,河南大学音乐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