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针对中职音乐教育中声乐教学的几点思考 |
范文 | 于瑶 摘要:我国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基础音乐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需要引发教师对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思考。中职音乐教育起步较晚,受重视程度远远不如专业课,因此,系统性的加强中职音乐教育,保证声乐教学的效果,成为音乐教师发展音乐事业的目的。 关键词:中职音乐;中职教育;音乐教学;声乐教学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6-106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促使学生直接感受到音乐的旋律美、节奏美、音色美等,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让学生在感受美、鉴赏美的基础上,开始有意识的创造美、表现美。就音乐教育中的声乐教学来说,其强调以学生的声带为主,配合口腔、舌头、鼻腔作用于气息,发出声音。相较其他教育形式,音乐教育,更能够有效的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对于发展学生的素质,全面培养学生具有积极作用。 一、声乐教学概述 声乐教学既可以称门一门艺术,也可以视作一门科学。学习声乐,教师首先需要对人体的呼吸器官、发声器官等进行系统性的认识,明确气息的训练与应用。在具体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既需要有专业的教学能力和指导能力,还应该具备抽象思维能力,能够将听得见、摸不着的声乐转化为学生能够理解的内容,促进学生快速领悟声乐的真谛。 二、学生特点分析 中职学校的部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经历中,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缺乏专业的声乐训练,也会导致学生在音乐学习上缺乏学习的自觉性,甚至不明白教师所指代的内容。音乐基础差、艺术素养低的学生也很常见。同时,由于学生专业课的限制,不少学生看似十分明确学习的目的,只在专业课上下功夫,对于音乐教学没有投入足够的关注。因此,面对这样特殊的学生群体,教师开展声乐课教学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点,给予学生更多的耐心,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爱上声乐,并学会正确表达音乐。 三、规范声乐教师队伍 声乐教学必须由声乐教师来完成,因为音乐教育本身就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为声乐,另一部分为器乐。不懂发声训练的教师来指导音乐教学,显然没有办法起到正确的示范作用,学生体会不到正确的发声方式,没有办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的选择十分重要。中职院校在选拔音乐教师时,应该明确声乐教师所需要具备的条件,教师不仅需要懂得发声训练,还应该明确中职院校学生的基本学习特点。在共鸣腔体和气息的运用时,对学生实施个性化的指导,打开学生的嗓子,促进学生将体会到的唱法和发声方法,运用到歌曲的演唱过程中去。良好的发声训练内容和频率,都是影响声乐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加强针对学生的发声训练,学生的演唱水平才能够不断提高。 首先,学生在站姿上需要做到双脚站稳,身体直立,颈椎、胸椎、腰椎在一条直线上,眼睛和面部平视而略仰。在站姿上不讲究,很可能会导致学生的身体机械不协调,除了姿势本身的不雅观,如低头、哈腰、弯腿等影响舞台形象的姿势外,主要的是不良的姿势对正确歌唱的发挥造成了麻烦。其次,通过急吸慢呼的训练,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吸气时两肩放松,把胸打开,将气吸到腰周围,再用小口慢慢呼出,锻炼学生气息的长度,加强气息的训练。最后,共鸣腔体的训练。在声乐实践课中,借助打哈欠的简单方式,让学生感受口腔的打开状态。在自然状态下,利用气息的自由流动让学生感受腔体的状态。同时,共鸣腔体的训练应该循序渐进,从轻声开始逐步提升音量,培养学生的声乐技巧。 四、声乐教学过程中的有效策略 因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共同特点,学生因各种原因选择来中职院校学习,多半是因为专业课的影响,而对于音乐教学的了解知之甚少。因此,学生对声乐课虽然有所好奇,但枯燥的训练方式很可能引发学生的反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措施,让学生对声乐课的学习产生充足的兴趣,并引领学生完成学业。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常见,在传递美的过程中通过声音向学生传达美,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借助听觉与视觉结合的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音乐和画面一致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领悟歌曲的内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起学生开口演唱的兴趣,促使学生根据声乐训练的情况正确表达个人的情感。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对于音乐作品,学生在欣赏或演唱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这源于学生的音乐审美不同,教师无需多加干预,而是尊重学生的对音乐作品的个性化理解,同时善于运用联想、想象等手段,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学生标新立异的唱法,给予鼓励,而不是扼杀学生的创造力,为学生学习声乐塑造一个敢做、敢唱的氛围,让声乐课成为学生表达个人情绪、阐述个人情感的课堂。 (三)有针对性的选材 因学生学习基础不同,对音乐的感知力不同,声乐基础训练情况也有所不同,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也会表现出喜欢的不同音乐,如有些学生喜欢摇滚乐,有些学生喜欢流行音乐等。结合学生的不同表现,为学生针对性的设计教案,为每个学生的音乐学习都提供一定的支撑,促进学生在音乐欣赏和表达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促使音乐教学摆脱单纯的说教模式,将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兴趣等因素充分考虑进来。 (四)加强学生对声乐教学的理解 声乐课的价值在于学生通过聆聽和欣赏,掌握歌曲的演唱方式,并通过个人将感情释放出来的方式演唱,学生自主的创造审美活动,充分体验了整个音乐形式,了解了歌曲中蕴含的丰富的情感。只有学生深刻理解了声乐教学的内容,明确音乐作品的内涵,才能够更好的体验到音乐中要表达的情感。因此,教师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可介绍音乐作品的相关背景,从学生的声乐训练入手,让学生掌握通过声乐技巧表达个人感悟的方式。 总之,声乐教学是一门抽象性的艺术,其与普通的理论课存在差别,教师要认真钻研,积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在提升个人教学专业能力的基础上严格要求学生,采取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方法与策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指导学生的声乐技巧。 参考文献 [1]仲勤. 在中职声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应用[J].北方音乐,2017,37(15):153. [2]张洪波. 中等职业学校声乐教学探析[J].当代音乐,2017(08):27-29. [3]李星. 中等职业学校声乐集体课教学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05):144-14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