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析新时代部队后勤精准化管理 |
范文 | 黄雅飞 王浩宇 一、实行部队后勤精准化管理的现实需要 (一)战争刷新保障模式 新时代高技术战争的高强度、高消耗、高速度和立体化,都对部队后勤保障和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 (二)需求成为目标导向 将精准化管理思维运用于部队后勤管理,就是将原有的被动的“任务推进式”管理,即以部队保障计划和管理模式为标准进行部队后勤保障,调整为积极的“需求拉动式”管理,即以部队最终的目标为源头,从战略、战役、战术各级的具体需求出发,往前拉动部队的后勤保障方法与管理模式。 (三)高效更需高精准化 对于军队而言,部队后勤保障是为了满足作战、建设和生活需要而组织实施的各项保障活动,其效能的充分发挥是提高部队战斗力和赢得胜利的保障。部队后勤管理,则是围绕后勤保障力量生成和提高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活动。 二、实行部队后勤精准化管理的基本路径 (一)牢固树立精准思维 观念领先是最大的领先,观念落后是致命的落后。推进部队后勤精准化管理工作,首要任务是引导教育后勤工作者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转变观念,树立与时俱进的、科学的精准化管理思维。所谓精准,就是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解决什么问题。 (二)积极借鉴外军经验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美军通过总结海湾战争的教训,在伊拉克战争中成功地实现了“以效能为核心”的精准化后勤保障。我军在探索部队后勤精准化管理的道路上,可以积极借鉴美军在这次反思性改革中的有利经验。 (三)努力攻克技术难题 首先,要尽快实现管理对象的信息化。信息是后勤管理的纽带,精准化后勤管理的核心就是要实现信息化后勤。要做到适时、适地、适量的资源配置,首要任务是要确保信息的快、准、实。部队后勤应建立各保障资源的信息数据库系统,实现信息互聯与共享。 其次,要尽快实现管理手段的数字化。可将信息技术和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高新科技运用到管理实践中,成为提高管理效果的“助力器”。使管理工作逐渐从“人管”发展为以人为主导的“人机共管”,甚至“人工智能”的新模式,充分发挥各管理方式的优长,增强部队后勤管理的便捷性和动态可控性。 最后,部队后勤精准化管理的实现,要求管理者必须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要勇于发扬改革创新精神,敏锐洞察当今世界军事管理科学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不断发现部队改革进程中部队后勤管理需要进行调整的问题节点,解决好后勤精准化管理的重难点问题。 三、实行部队后勤精准化管理的制度保障 (一)确立科学标准体系 一要制定量化指标。精准化管理强调目标的细化、量化、可操作化。要坚持效能第一的原则,着眼中心工作明确量化管理的总目标,制定阶段性的管理计划和具体管理方案,将精准化管理的指标分配至部队后勤各业务部门,且要将每个分管人员都作为精准化管理的源头,严格规范后勤工作程序,严格执行保障标准。 二要优化运作程序。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理论中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要将流程管理作为管理的中心环节。因为管理过程运行的质量和顺畅程度,直接影响管理效果。所以在部队后勤管理过程中,应将管理的决策、规划、实施、反馈、检查、奖惩等各个环节的流程进行明确,将该合并的进行合并、该细化的进行细化、该简化的进行简化,避免工作流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重复。 (二)健全精准管理机制 一要完善精准化管理的运行机制,紧紧抓住精准化管理运行过程中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等环节,保证管理活动精准高效运转。我军后勤部队首先应积极推进科学决策——充分发挥组织计划和技术咨询对决策的交叉辅助作用,把精准化管理的需求分析、研究论证、专家咨询、集体决策等程序,以制度化的形式确定下来,从而确保决策机制高效运转;其次要强化部队各级执行环节中的责任意识,严格落实定岗定位定责——明确各级后勤保障管理标准、内容、时限和反馈要求,对各类人员的具体责任一一进行明确界定,切实把责任分解到岗位、具体到个人。 二要完善精准化管理的考评监督机制。要完善法纪约束机制,充分发挥部队后勤管理过程中的组织监督、纪律监督、制度监督、群众监督和审计监督的职能。要结合部队对后勤保障及管理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估考核,建立完善的从机关到基层的考评体系,细化部队后勤精准化管理考核办法,形成科学、公正、客观的评判标准,形成制度管理的长效机制,从而确保每一项工作和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得到精准有效的控制。 (作者单位分别为国防大学联合勤务学院、军事交通学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