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巧设生活情境,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
范文 | 陈怡诗 摘要:小学数学属于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该学科有着较强的逻辑性与抽象性,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很难正确理解知识内容,进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为改变数学概念的抽象性,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活情景的教学模式,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小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还可以使抽象性较强的数学概念变得生动、形象。另外,将生活情景引入数学教学中能够提升学生们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小学生们意识到数学学科的实用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情景;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7-379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不断改进发展,新课程改革的提出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能够解决小学数学原有问题,适应创新性教学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运用生活情境开展数学教学,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师教学效果以及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让学生能够获得优秀数学成绩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基于此,本文将针对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开展提出教学策略。 一、利用生活情境设问 生活情境能打造良好氛围,教师可结合生活提问,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促使学生全面思考。生活中存在许多数学场景,教师要将知识与具体的场景结合,鼓励学生深入研究,强化学生数学思维。 比如在教学二年级知识《图形与变换》,笔者创设了学生喜欢的游乐场情境进行提问,要求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思考,让学生在此情境中分析物体的行动轨迹,以考察学生的理解情况。笔者先拿出一张游乐场的图片问:“孩子们,谁能说一说图片中哪些物体的运动轨迹是平移的,哪些物体的运动轨迹是旋转的?”学生能联想到自己在游乐场的快乐时光,可以快速回答这些问题。 利用生活情境提问能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相联系,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准确,也能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问可以检验学生的听课质量,也能为新知识做铺垫,教师要结合教学情况合理创设情境,使学生沉浸在情境中,能做到紧跟教师思路,对知识的理解更准确。 二、借助生活情境教学突破难点知识 教学难点知识时可引入生活话题,从而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教师要预设一个学生熟悉的情境,并结合情境提出简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最后结合数学知识分析具体问题。 例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知识《时、分、秒》时,部分学生对时间单位缺乏概念,体会不到时间的长短。笔者选择结合生活举例,引导学生感受时间单位。首先为了让学生对1分钟时长有准确认识,笔者要求学生统计自己一分钟能读多少字,实践过后,学生对1分钟时长有了比较准确的理解。接着告诉学生:课间休息的时间是10分钟,和早上用餐时间差不多。随后让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时间大约在10分钟左右?学生回答后,笔者举出新的例子:一场电影的时间大约是2小时,也就是120分钟,然后启发学生:想一想你是否有过连续2小时做同一件事的经历?2小时的时间都能做些什么?在引导学生认钟表时间时,笔者将钟表图片与电子表图片进行对比,先引导学生记住一天有24小时,再列举具体事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将时间知识与生活结合能促进学生对时间长度的理解,让学生加深印象,教学其他知识时也可创设对应的情境,帮助学生记忆。 三、创设生活情境促进师生交流 良好的师生互动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更专注。教师应引入师生都熟悉的生活情境,与学生就共同话题进行交流,促进知识的传递。教师可采用提问式互动或讨论式互动,通过交流启发学生思考。 例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可以用学生熟悉的情景举例,提出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笔者提出问题“我们的班上有39名同学,如果每4个人分一组,能分成多少组?”经过计算,学生发现按照4人一组划分只能分成9组,还剩3人不够凑一组。笔者又继续提问“如果按照2人一组,能分成多少组呢?”这次学生们很快就算出结果,计算过程中大家都非常积极。如果直接要求学生做除法算式,学生会很难提起兴趣。举出生活中的实例后,学生会积极分析,在掌握技巧后能快速解决此类问题。因此,应借助师生都熟悉的场景举例,帮助学生思考,促进学生解题能力发展。 四、设计实践情境巩固教学情境 在不断的学习中,除了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之外,更要让学生在获得知识之后不断地巩固学到的知识,这就给教师提出了巩固教学成果的要求。为了使学生更加高效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实践情境巩固其学习成果,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如,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知识内容为学生设计生活实践情境,要求他们结合个人所学以及生活经验进行实践操作或是分析解答,设计生活实践情境一定要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超出他们现有范围的学习能力,也不能让学生觉得枯燥,数学兴趣的培养比实践中获得的成果更加重要。在此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地实践,对实践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要提供更多的帮助,对实践能力强的学生要让他们起到带头作用,要制定个性化的实践情境,使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进步和发展,从而在动手过程中明确知识和生活之间的关系。 结语 数学这门学科主要源自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实用性较高,所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可脱离实际生活。在实际教学中,数学教师需要构建出可以联系学生日常生活的教学情景,积极为小学生们营造生动、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小学生们的好奇心,同时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师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其自主研究与思考,鼓励学生们将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實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周金发.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7(48):115-116. [2]汪倩.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7(36):109-110. [3]张丽.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2):246-247. [4]何玉洁.试论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02):110-113 [5]申万泽.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10):102-10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