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初中数学有效课堂的构建研究
范文

    周贤德

    摘要:初中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主要学习方式是在探究中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方法的掌握以及基本技能的提升。那么要如何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呢?本文,笔者就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三;数学;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7-101

    我们常常抱怨学生在课堂上“心不在焉”“片面参与”,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为学生没能掌握老师讲授多遍的知识、方法而苦恼。如何让学生整个身心参与到学习中成为教师普遍思考的问题。有人认为,人是关系的存在,学习并不是个人行为,而是一种社会行为。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理应充分发挥自身主动能动性,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良和创新,以丰富初中数学课堂,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鉴于此,笔者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探究。

    一、民主管理模式,构建民主课堂

    过去在应试教育之下我们的课堂都是由教师主宰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单方面的传授。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学生在下面表情呆滞、鸦雀无声。这种一言堂的课堂管理模式会使学生产生这样一种想法:课堂是教师自己的事情,教学也是教师自己的事情,我只需要一本正经的坐好听讲就好了,甚至还会使学生产生“千万不要提问我”的想法,这样就使得课堂完全变了味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会逐渐降低。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初中数学课堂管理也要依据这一原则,改变教师独裁的现状,采取民主管理的方式,构建一个民主型的数学课堂。在民主型初中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拥有充足的互动,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学生也可以向教师提问,学生拥有充足的发言权,一切都更加民主。

    二、通过创设情境,培养阅读能力

    调动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动性,教授学生阅读的技巧,使之通过阅读摸索到自主学习的方法,进而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进行优化,培养其数学素养,使之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用学生熟悉的环境、喜欢的事物来创设情境,引人入胜,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使学生自发阅读。

    心理学表示,兴趣驱动学习者学习,是一种心理活动取向,是智力开发的纽带,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明白的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所创设的情景问题应该与学生的个性、年龄特点、教材内容、教学目标相适应。在学生尚未形成阅读意识之前,教师应该提出一些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用这种循序渐进的过程来降低学生对阅读的排斥,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必须要清楚,问题要具有针对性,而且要简单易懂,难度适中,最重要的是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师可以抛出一些与原有知识相矛盾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来寻找答案,如果解决了问题,那么学生便会感受到阅读的魅力,进而形成阅读有益的思维,这对于教师今后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和思考能力而言意义重大。

    三、深化6+2模式,提升教学效率

    “6+2”教学模式,其中“6”是指教学环节的六个步骤:导、读、教、练、点、评,“2”是指师生的激情与个性。多年来,“6+2”教学模式经历了建模、入模、破模阶段,先后申报省市级课题研究并结题。为了让课堂更有效,这两年一直在继续探索,实行“6+2”教学模式的瘦身计划,旨在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深度学习为根,以学生素养发展为本。

    例如,在教学“弧长与扇形面积”相关内容时,笔者就用运动会上的4X100接力比赛视频及学生照片导入新课,同时指出学习弧长公式的必要性。探究环节,用问题串引领学生自学,通过特殊的圆心角与圆周角的关系,得出弧长与圆周长的关系,进而推导出圆心角为n°时的弧长公式,体现了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类比弧长公式的推导过程,得出了扇形面积公式。整个课堂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生展示,各环节流畅自然,学生自学投入,合作真实有效,切实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加强思维训练,培养思维品质

    思维能力训练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最有效、最有力的手段。首先,在训练的过程中要注意思维的条理性和敏捷性。对于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要理清题目的已知条件,从设问中确定解题目标,从已有知识和解决经验确定解题方向。

    其次,要注意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数学的每个公式、每条法则、每项定理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都有一定的前提条件,和能够被应用的范围。在日常的教学、考试和批改作业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收集学生的错误,帮助他们找到、分析其中的思维漏洞,从而完善学生的思维。除此之外,选择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还可以改变条件进行“一题多变”和“多题一解”的训练。这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措施。

    五、建立知识联系,加强知识掌握

    当我们决定复习某个知识点时,最好的方式是先测验后复习。围绕该知识点设计一个题组给学生做,一来可以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找到学生复习的难点;二来学生也能在犯错的过程中,找到自己复习的重点。

    测验后,就是回顾知识点。这里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对学生觉得困难的地方重新作解释,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本身;另一個是把该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点建立联系,帮助学生从更高的视野来看待。

    认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们是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学习新知识的。而数学的知识点本来就自成体系,建立联系对加深记忆的效果更加明显。比如圆的周长公式、面积公式、弧长公式和扇形公式,如果单独记忆的话,学生需要记四个,但如果学生能把弧长看成周长的一部分,把扇形看成面积的一部分,就可以用周长和面积乘以圆心角与360°的比,推出弧长公式和扇形面积公式,也就是说,学生只需要记两个公式,就相当于记住了四个。

    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课堂应该是一个能够培养学生思维、充满师生互动、充满趣味的课堂,教师要想法设法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实现这些目标。当然,以上笔者提到的几点肯定无法勾勒出整个初中数学课堂的面貌,希望广大教师能够用心钻研、悉心探索,使初中数学课堂越来越好,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数学这门学科。

    参考文献

    [1]郭小娟.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有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10):134-135.

    [2]孙杰.以练导思培养创新——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构建探索[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2016(12):17-1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0: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