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用创造思维来教育学生 |
范文 | 梅莉苑 摘要:创造教育在当今现代化教育和素质教育中极为重要。作为美术教育教师,我认为应该运用创造教育理论来教学生。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在观察生活中去体验和创造性地表现生活中的美;运作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儿童绘画兴趣,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创造力;进行各种尝试,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创造教育对人的发展,对社会的贡献,对人类的进程都密切相关。 关键词:创造教育;美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8-155 论创造教育与美术教学创造教育是当今现代化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也是进行素质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我是作小学美术教育工作的,就这方面我感到与创造教育密切相关。 为什么要对儿童进行美术教育,许多人不明白,其实,儿童美术教育并不以培养小画家为目的,它是对人进行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的教育,是人的素质教育。让儿童参加美术绘画并不是目的,而是通过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儿童美的情操和陶冶他们的完美人格。小孩刚生下来,什么也不会,但整个世界对他来说是美丽的、惊奇的。孩子天性就是好动、好奇、好问、好寻找奥秘。我们就可以通过绘画让孩子来观察、来了解这个世界,培养他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全面提高儿童的素质。 作为美术教育教师,我认为应该运用创造教育理论来教学生。 一、让学生扩大绘画空间 美育是用人类创造的一切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的美,反过来对人进行教育,使人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发展。美产生于劳动,又服务于劳动。人们在生产中不仅要获得物质上的满足,而且还要从中获得美的享受。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艺术设计和创意的范围十分广泛,美蕴藏在人类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色彩斑斓的大自然,优雅别致的环境装饰,五彩缤纷的生活现象,人类端庄高雅的行为举止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优秀的艺术作品等等,都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摇篮。如果一个人不懂得现实生活的美,也就无法正确认识与理解艺术美。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美术课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在观察生活中去体验和创造性地表现生活中的美。小学生生活的空间太小,自由支配时间太少,这是传统教育所造成的弊端。小鸟关在鸟笼里生活,虽然有吃、有唱、能跳跃、能鸣唱,但鸟笼并不是鸟的世界,大自然才是鸟世界。小学生如果只是关在鸟笼式的学校里天天临摹画,是不行的。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我们应当多让学生与大自然接触,多面对真花、真草进行写生,这样便于儿童认识大自然,了解大自然。常带学生去公园、校园、广场写生,让他们与大社会接触,认识大社会,了解大社会,这样他们通过各式各样面对大自然,面对大社会接触中,提高了他们的广博知识,对他们进一步创造绘画也是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运作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儿童绘画兴趣 我认为,一堂成功的美术课,首要的一点应该使学生对所接受的新知识具有浓厚的兴趣、极大的热情和好奇。因为兴趣和好奇对学生来说是学习的主要动力。实践证明,学生对所参与的事物,如果没有积极的感情参与认识活动,不可能表现出兴趣的特点来。兴趣与好奇紧密联系着,好奇是兴趣的先导,没有好奇的心理活动就不会产生兴趣。只有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积极参与。教师善于诱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是形成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一环。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儿童,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儿童兴趣、刺激儿童的材料,然后让儿童自己去解决问题。 我们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在科学界里,大家知道有个大发明家叫爱迪生,他小时候看到母鸡在孵蛋,自己也跟母鸡一样扒在一个鸡蛋上,他这种对事物的兴趣和好奇,使他一步步成为举世闻名的大发明家。艺术和科学发明一样,需要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我经常在探索有效地运用智力玩具、积塑造型、七巧板拼图、彩色木块插图石子摆图、玩橡皮泥、撕纸拼图……以此来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创造力。 三、进行各种尝试,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教师的使命,是启迪人类智慧,传播人类文明;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培养创造性的人才。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是道德纯洁的精神源泉。”教师的全部活动都应贯穿着明确的教育目的,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教师要学生受感染,必须对所教内容中的感情来一番体验。一节成功的美术课,教师要充分酝酿情绪,利用自己的语言、声调、速度、动作、姿势和脸部表情的变化,诱发学生与授课内容产生感情上的共鸣。美术教师不仅担负着文化知识技能、技巧传播的任务,而且肩负着对学生实施高尚的审美意识、审美理想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的培育的重任。而审美教育的方式,只能通过丰富的视觉艺術形象、美的情感等向学生展示一个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世界,达到陶冶学生心灵的目的。所以,美术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一切美的因素。我喜欢给学生尝试新的绘画材料,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好奇是兴趣的先导,没有好奇心就不会产生兴趣。在上课中我先让学生用蜡笔,后来又让学生用油画棒,再后来又用水彩、水粉,每一种尝试都会带来不同的画法和效果,学生的绘画越来越活,创造性也随着不断地发挥。另外,我还经常让学生尝试怎样临摹,怎样写生,怎样背画,怎样想象多种方法运用,使得他们通过各种方式的学习,使自己的整体智力发展上了一个大台阶。 每一个少年儿童都有创造力,都有自觉探索愿望。我们应当在教学中充分发现他们的创造力,点燃他们的创造力。针对每个少年儿童的素质要求,营造创造教育的时间、空间、环境,为每一个少年儿童提供表现潜在探索欲、创造力的机会,调动他们内在力,使其创造力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皮亚杰.《儿童关于世界的概念》[M].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 [2]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 [3]杨景芝.《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M].人民美术出版社 [4]罗能建.论美术教育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