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
范文 | 孙文妍 摘要: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将数学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建立关联,能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变得更为感性和直观,激发其数学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和探究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促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探索数学知识的内涵。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40-034 引言 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课程,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积累数学学习经验,提升数学学习技能,培养独特的数学思维,有助于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这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有利于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核心素养纳为教学的重点,从自身做起,创新教学模式,有效改善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在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创建小学数学特色课堂。 一、创建数学情境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和复杂。虽然,小学数学知识内容较为简单。但是,对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很大帮助。数学思维可以解决一些实际生活问题,这是小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他们在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时,可以通过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增加自信与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课本中的知识内容融入实际生活中,作为数学学习的传递。例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节“折线统计图”一课时,课本中的例题有较强的数据性,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不太贴合实际生活。这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例如,我们每个人家里每月的用电量,自己每月的用水量,我们每月会使用掉多少水性笔等与自己日常生活有关的问题,并画出自己的折线图,发表看法。这样的问题会提高学生的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结合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生活探究积极性 数学的广泛应用决定了数学教学必须结合实践,学以致用。教师在教学中,要找到每个知识点在生活中的意义、作用及应用,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增进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使其快速理解知识点的意义,并懂得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相应的生活问题。例如,在完成了“位置与顺序”相关知识点的教学后,教师可采取灵活提问的方式巩固学生对上下、前后的认识,强化学生的方位意識:李明前面坐的是谁?哪位同学坐在李明的后面?教室的墙上挂着什么?教室地上都有哪些物品?可见,合理进行生活化教学,能让学生的思维从书本知识中跳出来,从身边、从生活中找到与书本知识对应的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学活用,边学边用,赋予数学学习以乐趣。又如,在完成了“厘米与米”章节的教学后,教师可提问:我们刚才学习了厘米、米的概念,也知道了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即1米等于100厘米。现在,请大家用尺子量出我们身边课本、作业本、课桌及铅笔等物体的长度与宽度,再想一下,如果我们量出书的长度是20厘米,那应该是多少米?教师还可将生活化教学拓展到课堂之外,要求学生回家后量一量自己家里电视机、餐桌等物体的尺寸,并在下一节数学课上和大家分享。这种从课内拓展到课外的生活化教学模式可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其学习效率。 三、重视课堂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 数学作为一门在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将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通过学习感受到数学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联,真正在数学学习中动手、动脑、用心,并具备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才能深入理解各教学知识点,并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提高数学应用能力。例如,在“时、分、秒”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实物时钟为例,引入时针、分针、秒针的概念,指导学生学会从表上准确找到时针、分针、秒针,再讲解这三者在表示时间时各代表什么,它们在时钟上的运转与人们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要求学生回家后将时钟定在6点15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分、秒的概念。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究知识点的意义及其与生活的关联,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结束语 要想有效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就需要教师专注于实现,并长久坚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以核心素养为基础。提高核心素养和优化创新数学课堂上的教学活动不仅要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也要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能够得以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修明.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的基本路径探究[J].华夏教师,2019(36):21. [2]林素娟.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19(12):26. [3]王静.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分析[J].华夏教师,2019(34):42-4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