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范文

    林宝珍

    摘要: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是落实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正是无数节课堂教学积累的结果。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在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需要在教学设计阶段以核心素养为目标和导向,将其自顶向下解构到教学目标、教学环节之中,做出高站位、宽视野的规划。本文基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26-356

    引言

    当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是每个公民的必备技能之一。学生必须从小学阶段开始学习并掌握相应的信息技术知识以及计算机操作的相关要点。部分小学基于对信息技术课程的不重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教师没有领会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片面,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兴趣,未能有效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最终不利于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一、情境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同时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信息技术的学习不像玩电脑游戏那样简单,它是一门知识性学科,要求学生用心去学习,用心去培养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必须要针对课程教学的模式展开全面而且有效地创新,以此来充分激发出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欲望,凸显生本教育理念,发挥学生个性学习的信心。将情景教学模式引入实际教学,通过以问题为导向来进行情景的创设。在创设情境中要以学生的认知为基础,即围绕着具备相应价值而且真实的生活问题展开实践性操作,扎实做好学生的计算机知识与技能操作,真正掌握好信息技术知识,落实课堂学习目标。

    二、确定学习目标,开展组内合作学习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给学生制定一定的学习目标是学习活动开展的目的所在。教师要结合每组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一定的学习目标下开展合作学习。学习目标要具备两个方面的属性:一是目标要对小组成员具有适用性,成为小组成员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在此基础上开展合作学习,通过交流、讨论发展合作精神、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等素养,让学生的自主发展这一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发展;二是目标要具有层次性,小组成员组建之时就强调组内成员之间要具有个体差异,这就决定着我们的学习目标也要突出层次性差异,确保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都得到提高与发展,都能提升學习的积极性,真正实现学生学会学习、科学精神、责任担当等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例如,在利用软件绘图“我的家”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习目标确定为:(1)根据多媒体上给出的范例,找到“我的家”需要绘制哪些图形;(2)想想用什么工具来画图;(3)绘图以后,用相应的工具对所绘图形加以填充;(4)在绘图后用文字简介自己的作品。在这个目标体系中,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完成其中的目标(1),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完成其中的目标(2)(3),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则完成其中的目标(4),并且在完成不同层次目标的具体学习过程中,学生进行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习活动就很好地发展了其核心素养。

    三、注重程序设计

    计算思维是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思维活动,继承了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维方法,也承载着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重任。在实际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计算思维包括分解任务、形式化表述、流程化加工、系统化管理、评估与优化等环节。程序设计教学是计算思维培养的关键性载体内容之一。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scratch等可视化的编程语言来引领学生进行程序设计,体验算法思想,激活计算思维。

    四、构建情境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是指学生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知识的思维方式。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知识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学生对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学习很大程度上都来自于生活经验。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一味坚持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的教学手段,会产生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无法提高的弊端。因此,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中采取情境教学法,通过巧妙为学生设立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养成计算思维核心素养。例如,我在开展《测测我的运算力》这一课的教学时,为了使学生了解变量的作用,我在课堂教学开始前为学生们设立了这样的情境:“各位同学,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是不是经常会遇到一些自己不会计算或者计算起来比较麻烦的问题啊?”学生回答是的,我问学生:“那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制作一个方便计算的计算器呢?”这样,我通过生活情境的构建使学生意识到智能系统的便利性,从而使学生产生设计计算测试程序的热情。接着,我引导学生通过运用Scraino程序制作计算器,指导学生开展“选择变量模块”等步骤设计运算测试程序。这样,可以通过构建贴近生活的情境,充分培养学生运用变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五、渗透德育内容

    信息社会是一种新的社会形态,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都是其鲜明特征,辩证认识信息社会、合理开展信息活动、善用法律法规都是其重要内涵。信息社会为人们的生活与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信息污染、信息犯罪、信息侵权、计算机病毒等诸多问题与威胁。因此,教师在教授学生信息技术的同时,要有意识地渗透道德规范教育与品行教育,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与价值观因素,结合学生的认知情况,如感恩意识、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合作意识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不断推行,教师在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时,要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构建合理的教学情境、运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开展游戏化活动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养成在计算意识、数字化学习能力和信息意识等方面的核心素养,从而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牛胜才.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9):126.

    [2]吴云清.浅谈核心素养下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策略[J].亚太教育,2019(08):6-7.

    [3]刘桂伶.浅谈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小学生学会学习核心素养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24):15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