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快速康复护理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术期中的应用评价 |
范文 | 马丽影
【摘要】 目的 研究快速康复护理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0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术期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和普通组, 各35例。实验组患者采取快速康复护理方法, 普通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22.69±3.54)h、住院时间(3.65±0.14)d均短于普通组的(38.94±3.95)h、(6.07±1.52)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 低于普通组的22.8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普通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术期患者实施速康复护理, 其更加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值得临床进行推广以及运用。 【关键词】 快速康复护理;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手术期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3.076 目前临床子宫肌瘤发病率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 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由于腹腔镜手术自身具备损伤小以及恢复速度较快的特征, 因此对其围术期进行快速康复护理, 可以更加快速的提升患者恢复的速度[1]。本文择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本院70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术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比快速康复护理方法与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的应用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择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2月本院70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术期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和普通组, 各35例。实验组患者男30例, 女5例;年龄23~55岁, 平均年龄(43.5±11.3)岁。普通组患者男33例, 女2例;年龄22~56岁, 平均年龄(41.2±12.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都知情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所有患者都满足子宫肌瘤剔除的临床诊断标准。 1. 2 方法 普通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法, 按照医嘱, 医护人员充分协助患者做好术前准备, 对患者的生理特点进行严格的观察, 同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 详细记录患者身体指标。实验组患者采取快速康复护理方法, 具体如下。①术前护理。实施手术前, 将病室温度调整到25℃左右, 湿度保持在60%左右, 同时必须保障病房安静。另外医护人员可以加强同患者相互之间的沟通, 对患者进行一定程度的健康教育, 提升患者对手术方案以及相关病情等的认知程度, 给予患者个体化的护理支持。另外运用松节油以及酒精清洁患者的脐部, 需要在手术前的6 h进行禁食。②术中护理。术中必须要特别注意对患者的心理护理, 对患者进行充分的安慰和疏导, 缓解患者生理应激反应。另外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手术室的温度以及湿度。③術后护理。术后对患者的生命特征进行严格观察, 同时进行常规吸氧9 h, 以更好的推动患者排出CO2, 提升氧分压[2]。另外需要特别注意对患者疼痛进行评估, 在条件允许的情形下运用药物进行止痛。术后6 h可以进行合理的早期活动, 患者在术后9 h可进行踝泵的类似相关运动。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 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 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x-±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 实验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22.69±3.54)h、住院时间(3.65±0.14)d均短于普通组的(38.94±3.95)h、(6.07±1.52)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 低于普通组的22.8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普通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子宫肌瘤属于女性常见疾病, 其主要为子宫平滑肌瘤, 是女性生殖器官中常见的良性肿瘤。当前随着女性年龄的不断增长, 肿瘤的发病率也开始不断攀升, 很多子宫肌瘤患者其实并没有显著的临床特征, 只是在通过身体检查时候才知晓和观察到患有子宫肌瘤[3]。子宫肌瘤的大小及其位置等具有非常重要的关联性, 相同特点的子宫肌瘤也会存在差异化的临床表现。大部分的子宫肌瘤其临床特点主要就是月经过多、排便相对困难等[4]。通常子宫肌瘤的发病年龄大概在35岁左右, 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 对患者子宫肌瘤的患病情况分析, 约有25%的人患有子宫肌瘤。子宫肌瘤的诊治准则就是必须要充分考虑到患者生育意愿、症状程度以及肌瘤大小等进行考虑[5]。通常情况下, 无症状者需要按时进行随访, 不需要进行治疗, 3~6个月进行随访1次, 如果肌瘤出现显著的增长以及发现症状, 就需要进行相关的处理。药物治疗都是用来缓解症状, 术前缩小肌瘤体积, 大部分都是选用雄激素进行症状缓解。而手术大部分都是治疗临床表现非常严重的患者。腹腔镜下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创伤相对较少, 术后恢复速度也非常快, 但术后如果出现并发症等情况却比较严重, 所以快速康复外科的全新外科理念在临床实践中不断运用和推广。其主要是利用不同手段对患者围术期的生理病理变化进行控制, 其中涵盖了术前、术中、术后护理, 可以非常有效的改善患者术后情况, 最终提升妇科的护理总体质量。 快速康复外科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外科观念, 其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减少手术自身导致的不同机体异常反应, 有效促进术后患者机能快速恢复。同常规的手术形式进行对比, 快速康复模式可以显著减少患者术后综合并发症, 缩短住院时间, 另外还可以在经济上节约医疗费用, 减轻患者自身的经济负担, 该方式不但可以有助于患者更好的康复, 同时也实现了医疗卫生资源的科学化配置。从快速康复护理在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术期的具体流程来看, 为了能够更好的预防围术期可能引发的综合并发症, 应该进行科学的术前风险分层, 实现医疗的优化。对患者实施手术前的系统疏导, 其中涵盖了手术过程中以及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处理, 加强同患者的沟通和联系, 从而使患者更加主动配合手术, 最大程度地减少副作用发生。让患者及其家属等知晓整体手术的过程和相应的麻醉流程, 同时不断的疏导和平复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 让患者保持平静的心态进行手术。加强手术前的术前评估, 必须要系统和细致, 对于术前检验显示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降低者, 术前应该进行充分的纠正[6]。手术过程中防止患者出现低体温, 发生应激反应, 因此需对患者实施保温措施, 手术间温度控制在24~26℃, 输液温度控制38℃左右, 冲洗液放置在恒温箱中进行预先加温, 术中输液总量控制在500 ml, 假如手术时间延长可以适当增加输液量。患者术后6 h可口服10%葡萄糖200 ml, 快速康复支持患者早期活动, 医护人员要协助患者进行翻身, 把患者病床摇高, 帮助患者坐起、下地, 导尿管24 h内进行拔除, 鼓励患者早下床活动, 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避免患者肺部出现以及静脉血栓塞。患者术后第1天可以进食流食, 2~4 d后如果患者的排气以及排便正常可进行传统饮食, 术后多运用不同方式的镇痛手段实现疼痛控制, 同时需要防止阿片类药物导致的副作用等情况。 本文实验结果显示, 实验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22.69±3.54)h、住院时间(3.65±0.14)d均短于普通组的(38.94±3.95)h、(6.07±1.52)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 低于普通组的22.8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普通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对于接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术期患者实施进快速康复护理, 其更加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值得临床进行推广以及运用。 参考文献 [1] 覃秋如. 围手术期护理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9, 6(14):183-184. [2] 孙晶, 亢婷婷.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应用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对比.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8, 5(14):75. [3] 耿慧敏, 张丽娟.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11):134. [4] 李钟燕.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应用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對比.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 15(67):225. [5] 鞠东玲, 张岩, 张晓荣, 等.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应用优质护理模式的效果分析.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8, 25(S2):239, 241. [6] 陈琴. 不同护理模式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护理效果比较. 大家健康旬刊, 2017, 11(2):198. [收稿日期:2020-03-1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