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信息化在我院病案管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
范文 | 成卓 摘要:探究病案信息化在我院病案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接受的全年病案为对象,其中2017年1月~12月采用传统病案管理,2018年1月~12月采用信息化病案管理,统计分析信息化管理前后的病案完整度和准确度。结果:信息化病案管理后病案完整度(96.40%)和病案准确度(95.16%)均高于管理前[(92.68%),(9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病案管理中采用信息化技术能够保证病案的完整度和准确度,有利于提高管理质量,在医务工作中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信息化;病案管理;病案完整度;病案准确度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29-345 前言 病案是医院的重要档案信息,由于其数量较多、内容丰富等,在其管理工作中极易出现信息缺少、资料不准确等现象,不仅使病案管理质量降低,还给临床病案查询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影响[1]。在病案管理中,其主要包含对病历资料的整理、编号、归档、储存等,为使用者提供有价值的医疗信息,但传统病案管理较为落后,其方法陈旧,需要根据新形势下病案管理特征,对其管理方式进行改善[2]。信息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手段,在病案管理汇总具有很大的实用性。为此,本文以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接受的全年病案为研究对象,观察信息化对我院病案管理质量的影响作用,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记录的病案为研究对象,共有194593份,其中94865份为2017年1月~12月的全年病例,采用的是传统病案管理方式;另外99728份为2018年1月~12月的全年病例,采用的是信息化病案管理方式。在病案首页对病案信息的完整度和准确度进行查询,并统计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1.2方法 传统病案管理:手动整理各个科室病历资料和数据信息,确定其信息无误后,对其进行编号,然后归入相同类型档案中储存,以便于日后查询。 信息化病案管理:在病案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对其管理模式、病案系统、质量控制以及监督中应用信息化技术: (1)管理模式信息化:为了将病案管理与未来医院病案管理系统接轨,采用信息化技术将我院接收的病案制成缩微胶片,并通过扫描技术将病案缩微胶片扫描至计算机中制成光盘,该方式能够提高病案信息的安全性,其综合光盘储存和缩微胶片储存的双重优势,有利于医务人员查阅病历资料,且不影响病案的法律凭证作用。 (2)信息化病案系统:由计算机技术人员开发信息化病案管理软件,医务人员及其管理人员在参与到该过程中,保证病案管理系统能够对病案资料实时检索、查询和浏览;同时还要结合各科室的需要,开发不同功能的病案检索模块,提高病案信息的利用率;最后,建立病案信息数据库,实现病案信息的远程传输功能,提高病案管理效率。 (3)质量控制信息化:将病案信息以电子图像文件方式储存,使其保留病案原件的风貌,并保证其保存的持久性;由于病案数据较大,可选择网络光盘镜像服务器作为储存设备,使数据的读取速度增快;利用广泛技术、录音听打系统、条形码识别技术等先进技术,以便于病案资料的交叉检索,提高其大量病历资料的检索效率。 (4)管理监督信息化:采用数据安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先进技术,开发信息化病案管理监督系统,实施查阅病案管理系统的安全情况,能够查阅医生的病案记录和患者的检查结果等信息,以保证病案管理的安全性和实时性。 1.3观察指标 统计信息化管理前后病案完整度和准确度相关数据,并加以比较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本实验数据输入SPSS21.0软件处理,病案完整度和准确度以n(%)的形式描述,采用x2检验。P<0.05的情况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信息化病案管理后病案完整度和准确度均高于管理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数据如表1所见。 3. 讨论 病案管理为医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其工作量较大,内容纷繁复杂,传统的管理模式不仅用时较长,且容易产生失误,影响其管理质量[3]。信息化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手段,在目前企业管理中,大多采用信息化技术建立先进的管理系统,在实施信息化管理后,对其管理内容的信息数据进行整合,提高其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能够实现实时信息的同步更新和共享,有效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针对目前医院病案管理的情况,在其中应用信息化技术具有显著的适用性。在病案管理中,信息化技术则是通过现代化技术建立病案管理系统,并应用条形码技术等,将病案信息通过扫码录入,其操作方便快捷,还能够将节省出的时间对录入的病案信息进行查漏补缺,从而提高其管理质量和效率。 在本研究中,在我院病案管理工作中引进信息化技术,建立病案信息化管理系统,价格病理信息导入系统中,其包含缓和姓名、住院号、入院时间、入院科室、疾病、治疗方案、使用药物以及出院时间等,将住院号或姓名作为索引,以便于查询;为每个病案制定条形码,避免登记出错;病案登记完成后将其打包保存在医院异地系统中,以节省医院病案管理系统的空间;定期查询信息化系统中的病案信息,对其进行查漏补缺,并与临床医师进行沟通,保证其信息的完整度和准确性;因此,研究结果显示,与2017年1月~12月期间的传统病案管理相比,2018年1月~12月信息化病案管理的病案完整度和准确度较高,数据上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信息化技术在病案管理中应用效果良好。除此之外,传统病案信息为手动录入和查询,信息化的应用还有利于缩短病案录入的时间,而条形码以及索引设置能够在保证病案信息准确和完整的情况下,缩短病案查询、分享、传阅、索引等操作时间,从而对病案管理效率具有提高的作用。 综上所述,信息化技术应用于病案管理中效果显著,其能够提高病案的完整度和準确度,改善病案管理质量,在医务管理工作中具有很大的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谭艺灵, 唐瑞璠, 彭三玲,等. 病案信息化在病案服务利用中的应用效率分析[J]. 现代医院, 2017, 17(3):349-350. [2]朱爱华. 优化病案信息管理促进病案开发利用的办法分析[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 9(10):31-32. [3]黄丽娟. 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于电子病案管理效果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 10(14):104-105. [4]卢易. 浅析信息化病案管理系统在病案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 17(1):136-142. [5]罗娟, 黄平, 廖晓瑜. 上海69家医院病案信息化管理现况调查与分析[J]. 中国医院管理, 2016, 36(1):45-47. [6]马建华, 刘斌, 陈晓华,等. 加强医院病案室信息化管理的几点思考[J]. 人民军医, 2015, 58(10):1247-124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