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探究 |
范文 | 陈巧艳 摘? ? 要:美术教学丰富了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了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创造能力,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迎合了加强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而合作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中的构成要素,也是学生未来生活与工作中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仅要求学生完成自己的任务,还需要协同小组内的其他人完成整体任务。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模式,可以有效地促使学生间的交流及感情培养,体会团队合作的必要性,锻炼小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小学生的大局意识及同理心,从而提升其道德情操及美术素养。 关键词:小学美术;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小学生对美丽的事物充满兴趣,而且创造力、想象力丰富。传统教学中只有语文、数学等必备的基本知识的学习,压抑了小学生的思维与天性,缺乏人性化教育理念。现代教学目标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多数学校开设了美术、音乐等艺术类课程,尤其是美术教学对于增强小学生审美能力、创造力、想象力及陶冶情操等方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美术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无法实现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锻炼。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通过学生间的相互合作,探讨完成学习任务,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轻松、愉快,提高了小学生的主动性和对美术的兴趣,更促进了学生之间友好关系的建立,增强了其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一、科学构建小组,加强合作效果 小组成员间是否能够形成有效的互动,与成员结构的构成密切相关。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某些教师忽视分组的重要性,采取就近原则,比如前后或者左右相邻的学生组成一组,这是最为简单的方法,但其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如果小组学生的知识水平及兴趣爱好等方面都一样,就无法实现合作中的互补,且难以选出领导者。还有教师让学生自由成组,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氛围更加热烈,但是部分学生容易被孤立,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分组时既要考虑学生美术水平、性格特点、爱好的差异性,又要使所有学生都充分参与,以达到相互促进、集思广益的目的。 实际教学中可以按照两个原则分组,其一是组内异质,即小组各成员的整体水平包含高、中、低各个层级,成员间可以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其二是组间同质,即各小组间的整体水平无明显差异,当与其他小组竞争时更为公平。例如,教师要求各组制作一幅以“春节”为主题的作品,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小学生们都亲身经历过,但是春节却涉及很多种元素,蕴含着风俗、礼仪等多方面的文化。小学生在创造这幅作品的时候,需要各抒己见,一起讨论思路,从多项意见中确定采用的内容,小组内学生的差异性越大,其思路也就越广,创造的题材也就越丰富。同时,教师还可以设立比赛机制,比如评选出最好的作品给予荣誉奖励。为了保证小组目标的实现,各组员会齐心协力地完成作品,从而增强了小组内的凝聚力,激发了组员的责任感,更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果。 二、发挥教师作用,调控课堂氛围 随着现代教学理念与教学要求的不断更新,教师的作用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不仅承担着传播知识的责任,还需要监督学生的学习过程,组织丰富的课堂活动。小学生对于合作学习的认知还不够全面和深入,因此需要教师明确学习任务,设定学习内容,并且在必要的时候给予示范、补充等。小组合作解放了小学生的天性和被传统教学禁锢的思想,可以提升小学生创新及实践能力,使其成为课堂的主体。而且,美术教学本身就提倡发散思维与创新,如果小学生缺乏主动性,将无法掌握美术创造的技巧。但是这并不代表小组合作可完全脱离教师的指导,小学生自控能力差,学习中容易偏离主题,而且对不感兴趣的学习内容缺乏主动性,况且合作学习中还会遇到一些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师需要对小组合作过程进行恰当的调控和实时管理。 例如,在“红绿灯下”一课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地方有红绿灯。经过小组讨论,学生很容易想到在较大的路口、火车站有红绿灯。同时,教师让同学们画出红绿灯,借机让学生讨论不遵守红绿灯的危险性,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但是,有些小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积极性不高,与其他同学的配合度差,教师发现这种情况后可以让积极性不高的学生上台在黑板上画出红绿灯的外形,以增加他们表现的机会,并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他们的兴趣。 三、选择适宜的内容,促使思维创新 虽然小学美术教学不拘泥于教材内容的限制,提倡开放式教学,但是教材的设定是对学生美术思维的基础引导,因此教师在选择小组合作的学习内容时,也需要根据教材合理设定。同时,并不是所有的内容、每一堂课都需要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而是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开展。例如,以“美丽的叶子”为主题,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出自己见过的各种形状的树叶,然后教师出示不同形状的树叶,例如枫树叶、柳树叶、荷花叶等形状明显的叶子,然后让小组讨论每个形状对应的是什么树叶,要求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同学,写出这三种树叶。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能够体现树叶特征的树木畫出来。此外,为了凸显小组合作的价值,发散小学生思维,锻炼其创造力,教师可以用“树叶的形状组合”作为主题让学生进行小组间的比赛。每个小组先内部商量选出几种树叶,然后画出其形状并进行组合,并交由其他小组成员进行颜色的填充。在其他小组完成颜色的添加后,自己小组再展示和评价具体的绘画创意构图。这样能够让小组内部展开激烈的讨论,每个同学都充满积极性,认真地对待学习的内容。 四、建立评价机制,引导学生行为 小组合作的效果如何,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来分析。首先是学生的合作态度。教师布置好需要学生合作完成的学习任务后,应迅速地观察各个小组的反应,比如对任务是否重视、是否理解任务内容、是否进入合作状态等,并对小组的合作态度进行评价。例如,设置评价栏,对于态度好的小组给予加分奖励或者贴上小红花以示荣誉,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和进取心。其次是学生的合作过程。合作学习是群体协作完成任务的过程,更是个人学习成长的过程,而且个人的行为直接影响小组合作的效果,因此教师不仅要对小组合作情况进行评价,也要对个人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指导。例如,为每名学生建立评价表,包括姓名、态度、任务、效果等,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对每项内容进行评价。此外,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评价,也可以进行自我评价等。通过多方面的评价,让学生认识到个人在团队中的价值,正确地认知自己的优势和缺陷,日后加以改正和完善,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五、结束语 美术是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及创造能力的重要课程,受年龄及阅历的影响,小学生虽然有丰富的想象力,但是缺乏合理性,认知范围较窄。小组合作学习能使小学生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弥补认识上的差异,拓展认知范畴,提高思维广度和深度,同时促使其建立合作意识。为保障小组合作的有效进行,教师在授课时要科学分组,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并发挥教师在其中的引导、调控等功能,从而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提高美术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费立志.巧用小组合作学习,构建高效的小学美术课堂[J].祖国,2017(1):230-230. [2]马建鹏.浅议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学苑教育,2017(7):71-71. [3]吴晓红.小学美术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之策略[J].小学生(下旬刊),2017(6). [4]宋林薇.中小学美术学科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探究[J].新校园(中旬),2017(2):52-5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