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计算课堂与“问题串”教学的有机融合
范文

    林佳文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越来越重视,“问题教学”的模式也受到广大教师的推崇。“问题串”教学作为“问题教学”中的一种方式,在枯燥的计算课学习中,能引导学生在教师设计的一系列紧密问题中进行有效地思考,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发展思维,体验成为课堂的主人的乐趣。

    【关键词】问题串教学;分数混合运算;基础问题;核心问题

    教育在不断发展和进步,《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特别提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大量实践表明,在课堂中,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而广大教师也在积极地为学生营造这种学习氛围。但许多教育者对“问题”的认识却比较片面,对问题的呈现方式更多是以单一、独立的形式。然而,孤立的问题对学生的思维几乎没有什么效果,只有当“问题”以“问题串”的方式呈现给时,才能引导其有效的思考,进而进行持续的思维活动,最终才能实现发展。

    一、创设情境,导入基础问题

    北师大版教材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方式,通过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思索。数学是一门抽象学科,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思维尚不成熟,尤其是枯燥的数字容易使活泼好动的学生感到乏味无趣。为此,若想调动学生学习计算知识的动力,教师可以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特定情境引入新课的学习,鼓励学生在理解情境的过程,借助已有的知识储备提出基础的数学问题,为后续尝试解决一系列的“问题串”作铺垫。

    问题情境:同学们还记得五年级课本中这道题目吗?校园总面积的是空地,空地的准备铺草地。草地的面积是校园总面积的几分之几?

    基础问题:题目中的单位“1”是什么?先画一画写出等量关系,并列式计算。

    问题情境:兴趣小组在空地上展开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课件出示情景图)

    基础问题1:观察情景,你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基础问题2:请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这一环节中,教师以学生五年级课本的练习题以及熟悉的校园活动做为课堂学习的导入,让学生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凭借知识经验,尝试根据情境图显现的信息,提出基础的数学问题。如此一来,原本枯燥的计算课堂学习便变得趣味十足,学生不仅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了两个基础问题,为接下来的探究算理的學习埋下伏笔,也能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合作探究,深化基础问题

    在“问题串”的教学中,基础问题的有效解决,能帮助学生获得解决核心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但基础问题的解决,不能是教师与学生一问一答的形式。《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见,在解决基础问题的过程中,小组的合作探究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设置“问题串”的时候,可以增加一些探究合作活动,让学生在小组成员的思维活动下,碰撞出新的“火花”,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发展空间,促进学生对基础问题的理解,为后续能自主归纳、解决核心问题作准备。因此,在分数混合运算这节课中,笔者安排了如下的探究活动。

    基础问题1:航模小组有多少人?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么思考的?

    基础问题2:航模小组的人数与什么有关?

    基础问题3:请用图表示航模与气象、摄影小组之间的联系。

    本环节,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这符合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能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串”,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解决每个问题,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而通过小组成员的思维碰撞尝试解决问题,学生经历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不仅能帮助学生成功地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了分数计算的算理,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为下一环节学生自主发现和归纳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特征埋下伏笔。

    三、分析推理,揭示核心问题

    “问题串”中核心问题的解决,往往是不能直接在书本上找到答案,需要学生经过观察、发现、推理、分析等综合能力才能解决。如果学生能亲身经历规律与方法的推理归纳过程,便能有效、快速地找到问题的核心,找到解决核心问题的方法,协助学生发现算法,突破难点。因此,为了有效引导学生获得解决核心问题的思路,在教学中笔者安排了以下的“问题串”,使学生在归纳分析的过程中能自己发现规律、小结规律,真正感悟算理,获得解题的方法。

    核心问题1:通过画一画,同学们已经找到三个小组之间的数量关系,知道了航模小组有3人,现在你能用列式并计算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核心问题2:(板书)你会计算这个综合算式吗?

    核心问题3: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请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在上一环节,学生借助画图的方式,深入理解了算理,感受到画图方法的多样。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设计有效的“问题串”,引导学生尝试用多种计算方法列式解决问题,学生经过思维的碰撞和思考,还出现了一种新的列式——综合算式。当学生在尝试计算综合算式的结果时,其实就已经进入到本节新课的主要内容——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由此可见,层层深入的问题对学生思维的发展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推理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分析发现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特点,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有效地衔接到最后一环节内容的学习,而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也锻炼了学生的团体意识,提高了个人的数学表达能力。

    四、综合归纳,解决核心问题

    学生经过以上两个环节中几个基础问题的探究,在第三环节中已经初步掌握了解决核心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因此,在最后一环节中,教师只需引导学生在前面环节的基础上简单梳理,学生便能综合归纳出核心问题的答案,从而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核心问题1:通过同学们的计算,你发现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是怎么样的?

    (课件出示:)

    核心问题2:这节课,我们探究了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你能概括出分数混合运算与整数、小数的异同点吗?

    《分数混合运算(一)》的教学目标之一是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小数混合运算顺序一样,能理解运算的合理性,并掌握计算的方法。为较好引导学生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教师在学生掌握了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以及方法之后,借助最后一个环节的学习,设计两个概括性的核心问题,让学生先回顾分数混合运算计算过程的每个步骤,再通过与整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步骤对比,综合归纳出分数混合运算与整数混合运算之间的区别与关联,既帮助教师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问题串”的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与传统教法相比,这种方式是动态的,它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出知识的产生过程,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方法以及习惯。因此,教师在设计每一节课的“问题串”时,可以借助预习、反馈进行有效、针对性强的设计,而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最好处于大部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避免难度过大或者过于简单,使所有学生都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能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回答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质疑,可以在每一节课中留出几分钟的自由提问时间。这为教师在下一节课设计“问题串”时提供了新的素材,有利于帮助教师获得有效的教学反馈,改善教学的成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柯琦.以数学基本思想为核心,探寻问题串的设计方法[J].数学教学研究,2018.

    [2]温建红.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内涵及特征[J].数学教育学报,2011(6).

    [3]黄一非.问题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8.

    [4]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1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