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让恰到好处的“比较”成为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范文

    蔡丹妮

    

    

    

    【摘要】比较既是解决问题的一般思想方法,适用于各种科学的研究;同时也是数学领域解决问题较常用的思想方法。在抽象思维过程中,比较这一判断性思维是共同存在的,在“比”的同时,就完成了“较”的任务,进行着抽象的肯定和否定。在数学教学中,笔者从学生的起点处、从学生的难点处、从学生的疑点处、从学生的悟道处四个方面运用比较的特点,通过提问、追问等形式,巧妙引导学生在认知的关键点、困惑处、平衡中推进、促成课堂教学。

    【关键词】数学思想方法;比较法;列表法;解决问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总目标中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数学思考的部分特征就包括有顺序、有层次、全面、有逻辑性地思考,比较就是具有这些特性的思考方法。比较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找准知识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联系与区别,分清具体与抽象,促进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分清概念,获得规律性的认识。本案例通过巧设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四次比较,促进学生有序的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一、走进生活——激活经验,从学生的起点处比较,体现主体课堂

    课伊始,开门见山要求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图1)理解“载质量3吨”和“至少”各是什么意思?

    出示例题(图2),理解“装满”和“恰好”各是什么意思?第一次比较:都是运完8吨煤,第1题和第2题在装车问题上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教师提供新旧知识比较的机会,让学生主动经历“比较—发现—认识”的过程,想象能力和思维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通过一个练习题,复习用 “进一法”解决问题的方法,与例题比较的目的是,理解和区分两题的要求不同,第1题“运完”8吨煤,有一次可以不装满。第2题“运完”8吨煤,每车每次都要装满。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不断比较、辨析的过程中不仅找到了二者的区别,还找到了联系。

    二、走进学生——以做启思,从学生的难点处比较,体现实践课堂

    小组合作探究填表,第二次比较是比较不同学生的作品(图3),从而发现问题:有的学生寻找的答案出现了重复和遗漏的现象,而有的学生找出的答案却是完整的,这是什么原因?引发学生思考“表格给别人看的时候,怎样才能更容易发现其中的规律呢?”

    【设计意图】学生在比较思考的过程中不断提出质疑,在教师的引导下,一起探寻问题的规律,提高了认识,不但避免今后列表出现遗漏和重复,而且培养了严谨认真的态度。通过比较,明确异同,及时排除了学生负迁移的干扰,而且巩固了正迁移的成果,使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感受列表法解决问题“有序”的重要性,对于“有序性”的理解更深刻、更清楚了。

    三、走进问题——真诚交流,从学生的疑点处比较,体现对话课堂

    教师没有按照书中的解题策略教授学生,而是采取更优化的解题思路,提出问题引发学生进行第三次比较(图4):刚才我们先确定大卡车运煤的次数,一共有序地尝试了4次,找到了两种符合要求的方案。如果从小卡车的运煤次数开始有序地尝试,结果会不会一样呢?数学书第33页的列表策略就是以小卡车为标准有序排列的,仔细看一看书中绘制的表和老师绘制的表,比一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你更喜欢哪种方法?

    【设计意图】数学的学习方法是“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显然,传授方法的数学学习,才能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学生在不断的观察、思考、比较中豁然开朗——随着条件的变化,不同方法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在比较的过程中学生明白了不管“定位”哪个数据为标准,制表的步骤相同都能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出所有符合要求的方案。从大数据入手去思考,还可以帮助我们减少尝试的次数,使思考的过程变得更加顺畅。最可贵的是,研究过程中充盈着学生积极的情感。

    四、走进细节——纵横联通,从学生的悟道处比较,体现求实课堂

    第四次比较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图5),作出比较:“同样是以小卡车为标准,虽然排序不同,但是什么又相同呢?”拓展了学生思考的维度。

    【设计意图】在使用比较策略时,不只是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点,还应该关注相同点和联系,这样比较得出的结论和规律才更加全面。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确,只要确定了标准,不论是按从大到小依次减少,还是按从小到大依次增加,尝试方案的次数是同样多的,感受用列表法解决问题过程的完整性。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比较是教师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数学概念、形成逻辑推理能力不可缺少的策略和方法。比较策略的使用能够使学生对于研究对象的认识不再是孤立、零碎的,而是全面,系统的。比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策略,切忌不确定性的盲目比较。为了什么而比较,应该比较哪些对象以及对象的哪些方面,教师需要心中有数。

    参考文献:

    [1]徐云鸿.基于数学文化的小学数学课例比较研究——以“圆的周长”教学为例[J].小學数学教育,2020(19).

    [2]彭国庆.苏教版和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中两、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比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6: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