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以团队项目化研究提升数学教研组活动实效
范文 黄丰兰
[摘 要] 以“问题导学(G)”——“活动探究(E)”——“拓展思维(T)”为主要特质的学研型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为数学教学带来了全新的革命. 而在此大框架下的“团队项目化研究”,是建立突破教学难点的研讨平台,有效提升了数学教研组活动的实效.
[关键词] “G-E-T”学研型数学课堂;团队项目化研究;数学教研实效随着我校“G-E-T”学研型课堂实践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师在课堂操作实践中遇到了诸多困惑,如:如何增强数学导学案使用的实效性,如何选择课堂小组合作的时机等,这些难点问题的突破唯有依靠一线教师通过有效的教研活动方式,进行研讨、实践、反思、交流,才能得以提升. 为此,我校数学教研组利用“团队项目化研究”的方式,建立突破教学难点的研讨平台,同时,也为学校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
现状分析
任何思想、事物的形成,都因为有一定的问题所在,才会引其发展和演变,我校初中数学教研组活动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最突出的有以下三点:
1. 计划与行动分离
数学教研计划的制订,是结合市教研室要求和学校相关要求制定的,但在操作过程中,实践往往会脱离计划的轨道,一学期下来,回顾教研组开展了哪些有效的研讨活动,解决了哪些共性的教学问题,教研组长会看着周全的计划,比较着鲜少的教研行动,产生懊恼不已的尴尬局面.
2. 教研组与备课组活动混乱
长期以来,数学教研组一直充当着教科室与备课组事务中介的角色,除了开学初的工作布置,其他活动基本以数学备课组这个基础单位组织的方式进行,即教研组的工作重心下移至备课组,由于各年级备课组研究方向不明确,研究目标不一致,导致活动内容零散,从数学教研组整体角度分析,缺乏系统性,使分工与协同出现了混沌的状态.
3. 活动缺乏研讨性
教研活动以开课、评课的形式为主,但由于活动没有明确的研究目标,所以大多数教师的开课、听课均以应付为主. 开完一节课,开课教师按照教案照本宣科地说明教学设计,听课教师由于“证据缺失”,所以评课时泛泛而谈,似蜻蜓点水,整个活动缺乏研究讨论、观点碰撞的交流氛围.
基于以上问题,我校推行团队项目化研究的教研组活动方式,以此明确团队的研究主题,促进团队计划有效落实,全面提升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实施步骤
1. 分析现状,确定研究项目
每个学科有每个学科的教学特点与学习特点,面临的问题也各有差异. 数学教研组研究的项目应来源于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的、急于解决的问题,通过团队的汇总、整理、提炼,筛选出具有典型意义和普遍意义的问题,达成共识,成为教研组团队在教学过程中研究的主题,接着分解目标,确定研究内容.
我校实行“G-E-T”学研型课堂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学研型课堂中的基本环节. 在合作的过程中,数学教师普遍认为学生小组合作效率不高,这种低效的合作学习方式不但没有发挥“兵教兵”及合作探究的作用,反而降低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针对此现象,数学教研组确定研究项目为:“G-E-T”学研型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实践研究,研究内容为: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规范机制的建立、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展讲方法的研究、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时机选择的研究、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的研究.
2. 专题学习,提高理论认识
要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实行项目化研究,教研组长必须先要组织教师进行有关资料的查阅与学习,学习可支撑研究项目的相关教学理论,学习与研究项目匹配的教学经验,了解更多研究进程和细节,利用教研组活动进行研讨交流,并对查阅的资料进行筛选,汇总成文献汇编,供组内数学教师深入学习,让教师拥有更为广阔的研究视野,提高认识,提升研究品质.
3. 确定视角,统计观察结果
要进行项目化研究,听课教师与上课教师必须明确课堂研讨的方式和策略,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研讨. 因此,在进入课堂之前,教研组需根据研究内容,有效商榷,确定观察视角,设计观察量表,确保观察者带着明确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从课堂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教学研究.
观察视角的选择,一般遵循可观察性、可记录性、可解释性三大原则,由于师生的思维活动是不可观察、不可记录、不可解释的,所以观察视角常确定为课堂中的具体行为表现.
如基于“‘G-E-T学研型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实践研究”之“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研究”的观察视角可如下设计:观察维度、观察视角、课堂实录、教师评价、小组合作学习、规范情况评价、小组合作学习讲解方法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展示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学生评价小组合作学习规范情况评价、小组合作学习参与情况评价、评价定性指标评价、语言具针对性和具体性评价、及时性评价,纳入小组的量化考核,通过以上观察视角的确定、观察量表的设计,听课者在课堂上选择适当的位置、角度,更加聚焦地收集记录信息,通过记录得到的量化结果,进行项目化的专题研究.
4. 研讨合作,寻求解决方法
课堂观察的统计结果最终是为了更好地改进课堂环节,改善课堂生态,因此,课堂观察结束后,数学教研组长需再次组织教师进行研讨交流. 上课教师可以围绕研究项目内容阐述课堂设计,就本节课目标的达成度、重难点的处理情况、教学得失等进行反思交流;听课教师将自己的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和整理,有依据地分析课堂教学过程,对课堂进行“把脉会诊”,分享教学亮点,提出教学中值得商榷的问题,并对被观察者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和对策. 在这样浓烈的研讨氛围中,教师相互合作,相互补充,思维碰撞,共同成长,并针对研究项目,从整体上再次制定后续行动的跟进方案.

如对“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研究”这个观察视角进行课堂观察后,数学教研组就“评价语言具针对性和具体性”提出问题: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说了“好”“很好”“非常棒”等词语,但好在哪里,棒在何处,不具体. 此类表扬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缺乏指导作用. 通过研讨,教研组采用了如下策略进行解决:统一设计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条例,以评价条例的内容为依据,对小组进行具体的、针对性的评价. 此方式,一方面可用评价条例引导学生关注合作学习的“点”;另一方面,可通过教师以合作要素为支撑,进行口头评价,促进合作的“点”落到实处.
5. 总结交流,推广研究成果
教研组项目化研究注重实效,但成果的推广才显其研究价值. 当教研组活动形成一定成果时,教研组要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通过展示、介绍的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掌握这些新的理论、方法及策略,并在推广中深化研究,在研究中促进推广,让教师把研究成果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实现项目化研究的教学效益.
当然,研究项目既然来源于教学实践问题,那么它就不可能靠着一次活动过程一蹴而就,它需要教师在持续的跟踪研究中,用心发现,细致对比,潜心思考,才能不断改进教学实践,取得逐步完善与提高.
活动效果
团队项目化研究方式计划性强,目标明确,它能全面剖析课堂,诊断教学问题,寻求教学策略,促进教师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改进,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和教师教学自我完善提升的双重目标,其作用具体体现如下:
1. 创设浓厚研究氛围,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项目化研究的主体是数学教研组团队,这种研究方式让教师彼此分工又相互合作,在活动中,教师之间通过思想碰撞,产生了互惠的效益,也很好地培养了团队的研究氛围. 同时,通过设计和制作课堂观察量表,让教师更加细致地关注课堂,用科学的观点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原有经验的教学行为上做出判断,依托先进的理论,帮助观察者和被观察者改善专业实践和认识行为,实现了对课堂的教学优化,培养了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2. 注重教学细节问题,切实解决教学难点
项目化研究的教研组活动,打破了原来准备不充分,不能深入课堂开展实践研究的尴尬局面. 课堂视角的确定,一下子把课堂观察的点“针眼化”,它将一个完整的课堂分解成一个个时间单元,拆解为一个个空间单元,切入角度小,关注了教学的细节问题,每一个统计的数据,每一个真实的反馈,科学地反映了课堂的教学效果,通过研讨,切实寻求问题的对策,在交流推广中,帮助教师解决教学难题,改善教学行为.
3. 规范教研活动流程,提升校本教研质量
项目化研究方式打破了以前教研组无计划、无目的的活动方式,更多地追求了活动的实效性. 由于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所以教师在积极参与课堂实践研究,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更多地关注、研究与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现状,所以项目化研究方式的起点和归宿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的效率,它植根于教师和学生日常教学活动,又服务于教师和学生日常教学活动,形成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的内在机制,从而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6:4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