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数学阅读:不可或缺的数学素质培养 |
范文 | 仇玉才 [摘 要] 数学阅读是数学课堂教学重要构成元素,学生通过阅读将生活语言与数学语言相互转化,数学学习才会进入良性轨道. 数学阅读能够成为学生生活语言和数学语言的桥梁,加强数学阅读能力培养,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语言,掌握数理解答关键技巧,也有助于学生将数学知识生活化应用. [关键词] 数学阅读;方法;习惯;培养新课改强调学生学习主体,课堂教学要引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师要减少课堂讲授时间,这都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良机.而数学阅读恰恰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和内容. 新课标指出,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读者自然要通过数学符号语言读懂数学涵义. 专家指出:“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 小学生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有浓厚兴趣. 在数学学习中,由于数学教材内容趣味性较差,很多学生没有阅读的欲望,如果教师不能正确引导,学生对数学教材的淡漠就会越来越明显. 学生不阅读数学教材,教师讲解势必成为纸上谈兵. 为唤醒学生阅读数学教材的兴趣,教师要采取一些激发措施,给学生创设数学阅读情境,这对唤醒学生阅读兴趣有重要帮助. 1. 巧设悬念 数学教材内容有很强的生活化倾向,不少数理问题都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利用学生熟悉认知,根据教材实际内容设计悬念,学生自然会生发探究的兴趣,即使教师不让阅读,学生也会自觉进入教材中寻求答案. 如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教师给出一个命题:平行四边形邻角都互补,是不是可以说邻角都互补的四边形都属于平行四边形呢?学生对这个问题没有太清晰的认知,很多学生都想知道答案,而阅读教材自然能够找到正确答案,由于教材上又没有直接现成的答案,仔细阅读,对文本内容进行相应分析,这个问题才可以得以解决. 因为有悬念,学生阅读兴趣被激发出来. 2. 增设体验 学生生活经验与数学属性有太多契合点,教师要调动学生阅读数学的积极性,还可以从学生生活体验方面进行调度. 在学生刚接触《三角形》时,教师列举了生活中的三角形实际应用:自行车车架呈现三角形、一些房屋屋顶是三角形、电线杆支架是三角形,为什么要使用三角形呢?这些三角形应用其实是利用了三角形的固定平面原理,学生从这个结果倒推,自然要从教材阅读中寻求解决途径,也许读过教材还没有解决问题,但阅读行为已经发生,阅读效果已经获取,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顶点、边、角以及分类. 3. 多媒体展示 多媒体引入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利用多媒体强调展示功能,将很多数字、图形、画面场景等数学元素以立体的形式给展现出来,学生视觉、听觉都会受到一定冲击,对数学的理解自然会更深刻. 教师利用多媒体设置数学思考问题、实践步骤、讨论话题,都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合作欲望. 如“三角形”学习时,同桌之间可以利用教材,找相关三角形图形,让对方判断三角形的类型,这样的合作阅读学习,体现的是互动,获得的是双赢. 阅读大多属于学生独立获取认知的学习行为,学会阅读自然是学生学力的重要体现.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自觉阅读文本,并对文本进行先期消化,建立前期数理认知目标体系,这对进一步提升数理认知能力有重要意义. 在自我阅读数学教材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生活经验实际,引导学生对数理问题进行阅读攻关.数学阅读有由浅入深的行进过程,这也是阅读的一般规律. 学生在数理问题阅读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粗读、细读、精读. 1. 粗读 学生对文本内容没有过多解读,只是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文字阅读,按照文本的顺序,粗略掌握教材的内容和信息,大体了解文本的大概意思. 在这个阅读过程中,学生思维还没有真正进入状态,对文本认知也停留在表象上面. 在这个环节,教师只是给予一点提醒,不需要做过多的解析和指导. 2. 细读 学生细读教材时,教师要提示教材重要节点,让学生重点阅读,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活动,要让学生开展自主阅读,对文本内涵进行自我思考梳理,对文本信息进行筛选和整合,去伪存真,感知文本信息的真实. 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要注意将学生生活内容提炼成数学语言,给予学生以正面引导,让学生掌握各种数理信息之间的关系,形成较为完善的数理认知体系. 3. 精读 所谓精读,是对文本教材进行研究式的阅读,对文本信息、数据进行全面对比优化,形成各种数理因素的逻辑关系,找出数量关系,为顺利解决相关数学问题提供多维度支撑. 精读可以是独立阅读思考,也可以是合作研究学习. 在数学阅读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内容实际,引导学生进行不同阶段的阅读学习,掌握相关数理内涵,建构鲜明、完整的数学认知结构体系. 如学习对称、平移和旋转时,前面关于对折长方形纸片的内容,就可以采用粗读的方式;而下面“想想做做”内容,就需要细读、精读了,要认真阅读每一个字,查看每一条信息. 这样才能对对称、平移和旋转有更为具体、清晰的认识. 数学阅读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各种阅读要素:教材文本的内容、重点,阅读需要达成的目标和要求,阅读时要解决的数学问题. 1. 常用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众多,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数学阅读,要根据不同阅读内容,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 (1)查读,给出内容分类 所谓查读,是对阅读内容进行调查式阅读,大概了解阅读内容的主要知识点,并建立初步的阅读感知印象. 查读要对阅读内容进行大致分类,形成较为笼统的知识体系. 如《我们去春游》,前半部分内容就可以采用查读的方式进行阅读,大致梳理下学生们要去哪里游玩,对学生去向进行分类. 后半部分内容需要计算应用,自然不适合采用查读的方式. (2)理读,弄清知识结构 理读,要进一步弄清文本知识结构内涵,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细读,对知识重点、难点内容进行仔细梳理、分析解读,对关键内容进行推敲、揣摩,争取尽快掌握这些词汇的意义,厘清数据之间的关系,并能够举出符合定义的实例,对容易出错的概念进行比对. 如“倍数和因数”第71页的两道实例分析,一个是找一个数的倍数,一个是找一个数的因数. 教材内容不同,但教法方法相似,需要进行对比阅读,这样才能让学生建立倍数和因数清晰概念,掌握解决类题的方法和思路. (3)疑读,找到问题瓶颈 疑读是针对阅读内容进行质疑式阅读,这也属于精读、研读的范畴. 数学有较强逻辑性和抽象性,小学生对数理学习存在疑惑,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有些学生不善于动脑筋,不敢大胆提出自己的疑惑,教师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学生的很多疑问都会被掩盖. 数学阅读为学生发现数学疑问提供重要途径,教师要针对性提出阅读要求,这样才能让学生产生质疑. 提出数学疑问是疑读初级阶段,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解决数学疑问方法也会自然呈现出来. 如“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这里提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几”的规律寻找,如果让学生单纯根据表找规律,恐怕难以奏效. 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出疑问,然后通过大家探讨来解决,这样才能获得较好阅读效果. 2. 培养阅读习惯 数学阅读也有一个阅读习惯的培养问题,学生进行数学阅读时,不知道哪些内容需要粗读,哪些内容需要细读,很容易造成阅读效率的低下问题.教师给予及时引导,对学生数学阅读习惯培养有重要促进作用. (1)独立阅读 数学阅读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阅读应该是个体学习行为,学生是阅读主体,教师要教会学生边读边想,边读边联系,要针对梳理关系抓数据信息之间的规律、关联,而不能只是死记硬背相关知识概念. 只有积极主动思考,才能学会梳理知识,提升学力. (2)互动阅读 互动阅读也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形式,对于大家公认的数学难题,需要借助集体的力量来解决,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对相关数理疑难问题展开攻坚战. 利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合作形式,对教材文本进行深度挖掘,找到解决瓶颈问题的理论依据. 如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时,字母可以代表任意数字,学生往往对这样的提法存在认知障碍.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合作阅读,并用生活中的字母代表数字的实例进行引导,学生自然会顺利接受的. 新课改给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不少新变化,教师“一言堂”现象少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多了,为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效果,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并在对数理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建立数学认知体系. 虽然数学阅读并非课堂教学新理论,但在实际应用中却能够发挥重要助学作用,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受益终生.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