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养成习惯,就是教育 |
范文 | 钟静妮 摘 要: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学习知识是基本的、必要的,但知识会遗忘,知识会更新,而养成良好的习惯,会一辈子受益。 关键词:教育;习惯;培养 小学一线教师深知“养成习惯,就是教育”这一观点在实践中的真实性。如今,提倡素质教育,良好习惯的养成就是良好的素质基石。 在去年,班里出现的一件小事令我感到现阶段小朋友的习惯养成迫在眉睫,教师任重而道远。小涵(化名)是我们班的一个小男孩,他个子中等,长得萌萌的,非常惹人喜爱,但他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常开小差犯迷糊。那是刚开学不久的星期一,小朋友们按要求穿着礼服上学,由内到外的顺序是衬衫、马甲、外套。可是这个小迷糊却将外套穿在里面,马甲套在外面。我对小迷糊说:你的外套和马甲穿反了,请脱下来换一下。可是他一动不动,过了一会儿,我才反应过来,原来是不会解扣子呀!我事后一想,作为一年级小朋友们的老师,教书固然重要,育人也不可忽略!七岁的孩子还不会穿衣服,直接反映出小朋友的基本生活技能没有形成,习惯没有养成。 那么如何养成良好的习惯呢,好习惯的养成必须落到生活中,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落到实处,是一次次具体的行动。我们不看一个人如何说,一定要看他如何做。 小学阶段是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学校教育主阵地 1.树立校风班风,繁荣校园文化 学校文化“润物细无声”,与学生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极大关系,能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校在教学楼张贴学生作品、各类宣传语、标语,教室内张贴《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校园内还可以建立具有教育指向的景点,如文化长廊,感恩园、好书畅览园等,使学生受到环境的陶冶熏陶。学校还可开展校园广播站,红领巾校报等校内德育活动,形成德育阵地,学生举手投足间都会受到道德熏陶和思想教育。 2.丰富校园活动,坚持活动育人 活动是开展德育的基本途径。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活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时机,国旗下讲话和党员讲故事,往往给学生启发思考;班队课是开展班会的主阵地,针对小学生实际问题开展主题班会教育活动,更能达到教育的效果;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其明辨是非。读书节的举办滋养学生精神生活,使其养成爱阅读的习惯;运动会不仅能增强班级凝聚力,还能使学生感受体育竞技的精神,养成运动强身健体的习惯等。形形色色的活动丰富了校园生活,学生在活动中成长、收获,教师在活动中育人,进行德育,培养良好习惯。 3.树立师生榜样,发挥榜样力量 教师应规范言行举止,树立个人形象,让学生喜欢、信服并学习,努力做到积极影响和教育学生。教师要从平时的、身边的小事做起:随手捡起教室的垃圾,上下楼梯主动避让,文明用语挂嘴边,上课前整理讲台上凌乱的物品,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受到并且模仿学习,形成习惯。 学生间的榜样作用也不可低估,学生好胜心强,喜欢竞争。教师要对学生及时称赞,班级里表扬;每节课通过小组竞赛得旗纠正学生坐姿;每周班会课对学生一周行为习惯养成做小结;在墙报布置中,张贴书法作品、优秀作文,学生可以参考学习,通过这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好习惯的养成。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要让学生从思想上认同,可以设计一些愉快轻松的活动。比如:培养低年级孩子正确书写姿势的时候可通过竞赛的方式,让孩子们比一比,看谁的姿势最标准;“上下楼楼靠右走,不奔跑”,通过观看踩踏情景模拟视频,结合具体事故进行事例分析,定期组织火灾、地震疏散演练,让学生意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遵守规则,尊重生命。 二、家校教育同配合 家庭是社会最小单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课堂,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中,家庭起着关键作用,每个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庭因素对孩子习惯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学校要做的,是帮助家长,提供方法和途径:定期开展家长分享会,有经验、有成果的家长共享好办法;专家进校园,给有困惑的家长进行理论指导;每学期的家长会,让家校紧密联系,形成合力;家长开放日让家长和老师可以在一起共同探讨研究教育子女的方法。 小学生养成行为习惯绝非一朝一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这漫长的过程始于家庭,不可忽略家庭这一环节。 三、社会教育齐参与 小学生大多时间在家庭和校园,还没有真正步入和接触社会,但不代表社会教育不对他们产生影响。社会教育机构有:文化馆、少年宫、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等,学校根据课程标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社会去参观、去体验、去实践,在校外活动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学校充当学生和社会的牵线人,请学生喜爱的作家进校园,请模范人物到学校做报告,感受时代先锋的精神力量。学生在植树节、重阳节等节日、纪念日走进社区、公园、敬老院参加公益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公民道德。学生慢慢在与社会的融合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在校争当好学生,在家争当好孩子,在社会争当好公民。 小学是养成习惯的重要阶段,孩子们身上存在着无限的可能性。如果错过了,再想改正就很难了,现在,我們帮助学生制定规则,帮助他们养成习惯,也许就会影响学生将来的命运,教师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高德胜.习惯与习惯培养的再思考[J].教育学报,2019(3). [2]章睿齐.努力养成成功的习惯[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4). 编辑 赵飞飞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