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例谈阅读教学中学生观察与表达能力的培养 |
范文 | 朱广艳 蔡莉莉 摘要: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根源都在生活。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在教学中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才能真正提升其阅读与作文的能力。本文论述了如何通过阅读指导,使学生学会聚焦观察,善于捕捉不一样的特别事物;学会放大观察,善于发现事物不一样的地方;学会描绘动态,让文字具有画面感;学会多面观察,让文字丰富起来;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让习作素材多起来。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观察能力 表达能力 对于许多小学生来说,观察作文是作文中最枯燥无趣的一种,因为它没有清晰的逻辑可以贯穿进行,也不能用大量的抒情来传情达意,学生不得不直接面对描写。为此,部编教材创造性地设置了习作策略单元,第一个习作单元就是观察作文,《搭船的鸟》是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通篇围绕一个问题:作者如何细致观察。本文就以《搭船的鸟》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而将观察所得落实到写作中,提高表达的效果。 一、学会聚焦观察,善于捕捉不一样的特别事物 生活中,我们对于事物的观察往往是走马观花式的无意识观察,所以,头脑中留下的往往只是模糊、笼统的印象。 (一)留心生活,关注新鲜事物 课文《搭船的鸟》描写的是一次寻常的探亲之旅,但就是这样普普通通的探亲之旅,却处处带来新鲜与惊喜。试想:这条通往外祖父家的路,对我而言应该是熟悉的,坐在船上,望着不陌生的路,如果是你,你还会观察到哪些事物?结合课文第一自然段内容,读一读,再想一想:为什么作者只描写了雨和船夫。通过阅读,学生明白了:那个时刻,雨点打在铺有草的船篷上发出的沙啦沙啦的聲音就是独特的,它不同于其他的雨声;船夫穿蓑衣用力摇橹的样子也是此时此刻“我”眼中独特的风景。一路上,相信“我”一定会看到许多景致,听到许多声音,但是,沙啦沙啦的雨声就是“我”一路上听到的最不同的声音,船夫穿蓑衣用力摇橹的样子就是“我”见到的最新鲜的画面。 (二)细致观察,聚焦新鲜事物 抓住新鲜事物,还要细致观察。聚焦“雨大”,通过雨点“打”在船篷上发出“沙啦沙啦”的声音,观察入微,写出雨声的不同,也写出它的新意;聚焦“船夫”,那穿着蓑衣用力摇橹的船夫才会形神兼备地出现在我们眼前。我们只有捕捉到生活中的新鲜事物,对平常生活中不寻常的亮点进行细致观察,才能让文字富有画面感,富有生活的气息。 聚焦事物并不难,其实就是我们的一种本能。如果能将这种本能有意识地运用到生活中,我们就会在五彩缤纷中,学会有选择地观察、有目的地观察、有指向性地观察,观察的素材就会丰富起来,表达也就会更加独特起来。景物或许是相似的,但正是在不同人的眼中,就被赋予了不一样的色彩。这种独特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观察者的情绪、心理、审美观念等等,这就有了一双双与众不同的眼睛,“观察”也就更加丰富而有意义。 二、学会放大观察,善于发现事物不一样的地方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即使有,也会出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结果。所以,观察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察者的主观意识。 (一)读出细节,发现不同 阅读《搭船的鸟》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作者观察了翠鸟的哪些部位?你认为作者对翠鸟哪个部位的观察最细致?请圈画出相关语句。通过品读课文,学生会发现作者对翠鸟翅膀上的羽毛观察最细致。因为,通过“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尤其是“带着”一词,可以看出,作者就像带着放大镜一样对这只翠鸟翅膀上的羽毛进行了细致观察,这样细致的观察,就把这只翠鸟独一无二的地方写了出来。由此引发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做到细致观察。学生通过品味语言文字,以及描写的笔墨对比,领悟到:对于特别之处,聚焦之后,要像拿着放大镜一样观察,捕捉它不一样的地方,这就是细致观察。 (二)学以致用,写出不同 领悟了观察的方法之后,再想一想:你眼中的这只翠鸟是什么样子的?如果这只翠鸟此时飞到你的面前,你会细致观察它的哪个部位?学生在说的基础上再次感受作者的观察聚焦,思考自己的聚焦、自己细致观察的点。再读课文:作者眼中的小鸟是这样的,读——;还有人眼中的翠鸟是这样的,读《翠鸟》一文描写翠鸟外貌的语句。最后小结:有一双留心观察的眼睛,我们也能和作者一样,发现翠鸟的美。水到渠成,读写结合,仿写“细节”——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种动物,抓住令你印象深刻的部分,像拿着放大镜一样细致地观察,把观察到的写下来。这样面前有“鱼”,手里有“渔”,学生自然兴趣盎然。 (三)概括细节,相辅相成 在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的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如果把我们的眼睛比作放大镜,那么倍数越小,所见越笼统,虽然很容易得到事物的概况,但同时对细微之处失去了把握,同样容易使描写的语言枯燥;若是放大镜的倍数足够大,足以探幽析微,但却容易陷入管中窥豹之境地。所以,在引导学生的时候,也要使他们明白,概括与细节是相辅相成的,既不能失去细节,也不能没有概括,而其中由大入小、由浅至深的逻辑关系,更需要多加思考琢磨。 通过《搭船的鸟》一文,窥一斑而见全豹,部编教材的习作策略单元用显而易见的方式告诉我们: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反馈与提升。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读与写是相互包容、相互渗透的,做到读与写的有效结合,对学生的观察写作无疑大有裨益。 三、学会描绘动态,让画面活起来 如果说翠鸟美丽的外貌吸引了“我”,“我”对翠鸟的细致观察是点睛之笔,那么对翠鸟捕鱼的动作描写更是翠鸟的灵魂所在:“冲”“飞”“衔”“站”“吞”五个动词,把翠鸟的捕鱼画面一气呵成、干脆利索地呈现于眼前。让学生读课文,品动词,想画面。引导学生体会:抓住动作,准确地表达,可以传神。学生在品读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抓动词想象画面,也可以观看视频品味动词的精妙。有了感悟,试着写一写生活中的连贯动作,看看谁的描写逼真、有画面感。在分享自己的描写内容时,建议学生带上动作,可以边读边比画,其他同学根据描述及生活经历,判断动作抓的逼真不逼真、有没有画面感。这样由读到写、由写到读,在读写结合中习得了方法。所以说,阅读是习作的基础,习作是对阅读的感悟与反馈。随着这种感悟的深化,观察者的理解同样更加深刻,顺理成章地,笔下的描写自然更加细腻深刻,从而赋予一段文字以灵魂。 四、学会多面观察,让内容丰富起来 观察,并不限于用眼睛看,还可以用耳朵听,用手摸,用鼻子闻,用嘴巴尝……在观察的时候,我们可以调动各种感官,学会多面观察。《搭船的鸟》一文中,作者不仅留心到“沙啦沙啦”的雨声,看到披着蓑衣用力摇橹的船夫,还细致观察了翠鸟美丽的外貌以及它捕鱼时敏捷的身影,甚至中间还自然而然地融入了自己的心理活动。这样将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内容就更加丰富起来。所以,我们在观察的时候也要善于调动不同的感官,从不同方面去感受生活。但是,在鼓励学生调动各种感官多面观察的时候,也要防止学生仅仅把观察所得琐碎地罗列出来。为此,可以通过《搭船的鸟》一文中作者对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内容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各种感官的观察都可以更细致些,但重点要聚焦到一两种感官的观察上,不要面面俱到。 五、做生活有心人,让素材多起来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通过阅读,可以懂得素材如何选择,懂得如何細致观察,懂得如何准确表达……所以说,阅读是学习写作、孕育写作的过程,而写作则是对阅读成果的检验与反馈,是提升阅读能力的综合实践过程。“纸上得来终觉浅”,其实,生活体验、生活实践才是阅读与写作的灵魂,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它们的根源都在生活,只有培养出生活的有心人,才能真正提升阅读与写作的能力。培养生活的有心人才是最终提升阅读和写作的必经之路。 学生想要写出生趣的文字,首先就要有热爱生活的心,对身边的美好报以温暖积极的态度,当你追求美的时候,处处都是风景。在日常生活中可进行相关的训练,熟能生巧,克服一开始的无话可说之后,就会迎来长足的进步。 以课文《搭船的鸟》为例,在向学生讲述的时候,不妨鼓励他们尽情想象作者笔下的画面,那翅膀带些蓝色的鸟儿,灵动的身姿与矫健的动作……只有学生感受到了文字的魅力,明白了笔下妙趣生花的灵性,才能更大程度地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阅读的喜爱、对写作的期待。文字需要这样的温度。 究其根本,文字看似理性的描述,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却是灵魂的姿态。倘若笔者可以将自己有趣的灵魂传递给读者,作为载体的问题必然是妙趣横生的上乘之作。 参考文献: [1]吴忠豪.薛法根.小学语文名师文本教学解读及教学活动设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 [2]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 [3]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