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统编教材文言文教学衔接策略例谈 |
范文 | 沈静 【摘? ?要】统编教材在全国的推广使用将使五年级师生面临一系列衔接问题。针对文言文衔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索,可以发现,教师运用“把握整体,精确定位学习目标;关注学情,精准把握补学内容;重视过程,精心设计学习活动”等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可顺利度过教材更替的衔接阶段。 【关键词】统编教材;文言文;衔接 2019年秋季,统编教材将在全国推广使用。浙江省五、六年级师生将面临教材更替的情况。由于两版教材差异较大,五、六年级学生将面临一系列衔接问题,尤其是文言文学习方面。笔者以五年级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少年中国说(节选)》为例,探究五年级文言文教学衔接策略。一、把握整体,精确定位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基本前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了教师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也明确了各学段学生应该达到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它将古诗和文言文的学习要求合并在一起,详见图1。 学习的要求 可以发现,三个学段对文言文的学习要求都围绕“读”展开,其中第二学段要求学生能够读懂文言文的大意,第三学段要求学生能在之前的基础上体会文言文蕴含的情感。 统编教材在每一单元都设计了单元篇章页,提示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与語文要素。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单元篇章页内容详见表1。 根据以上信息,教师可以制订以下教学目标: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作者殷切盼望国家繁荣富强的爱国情怀,激发爱国热情。 统编教材的课后习题是编者意图的体现,也是每课教学要点的直接呈现。本课的课后习题如下:(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而有气势。背诵课文。(2)结合注释说说课文的意思,再回答下面的问题。①课文用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②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联系?(3)和同学集体朗诵课文。(4)选做:这篇课文诉说了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的强国梦想。结合今日之中国,你认为他的心愿实现了吗?和同学交流。 根据以上信息,教师可以制订以下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正确认识“泻、鳞、惶、胎、履、哉”这6个字,会写“泻、潜、渊、鳞、试、胎、皇、履、疆”这9个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气势地朗读课文。 3.能借助注释读懂文言文。初步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准确、流利地背诵课文,并能集体朗诵。 2.结合查找的资料,通过对比,体会作者殷切盼望国家繁荣富强的爱国情怀,激发爱国热情。二、关注学情,精准把握补学内容 统编教材的文言文学习提前至三年级上册,比人教版教材提前两年。这意味着五年级学生缺学统编教材三、四年级共6篇文言文,详见图2。 相比于一直使用统编教材的学生,五年级学生古诗文积累不足,没有任何文言文学习经验,不会读,不会理解,更不会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其实际学习能力与统编教材文言文学习目标差距较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学,详见表2。 基于以上学情,笔者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做了如下调整。 ◇第一课时 1. 略。(未调整) 2.通过听读、自由读、跟读、对比读、男女生对读、小组赛读、师生对读等多种方式,正确朗读课文。在此基础上,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借助注释、工具书、图片等多种方法读懂文言文,初步了解文言文语言简练的特点。初步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1.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气势,并准确、流利地背诵课文,能集体朗诵。 2.略。(未调整) 在关注学生整体学情之余,教师可以借助预习单,精准把握每个学生的实际学情。笔者将《少年中国说(节选)》的预习单设计为字词预习和背景了解两部分,详见图3。 本课有许多难读字词。笔者对预习单上反馈的字词进行检测,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扫清字词障碍。笔者发现,借助预习单上的提示,学生能通过网上搜索大致了解19世纪末的中国,但并不深入。对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补充了部分资料,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的创作背景。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