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说理文教学,“比”出一片灿烂天空 |
范文 | 佘珏 [摘要]说理文在统编版教材中的篇目虽然不多,但在小初过渡环节中却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教师要积极运用对比的策略,感悟说理文的文体特点,洞察作者的论证方法,提升学生的思维意识,真正为学生语文核心能力的全面发展助力。教师应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在篇章对比中洞察说理文的谋篇布局之道;关注中心,在观点对比中洞察说理文的呈现揭示之道;体悟素材,在事例对比中洞察说理文的严密论证之道;品味语言,在表达对比中洞察说理文的遣词造句之道。 [关键词]说理文教学;整体把握;品味语言;体悟素材;关注中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13-0080-02 统编版教材在六下编选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一篇典型的说理文,作为小初衔接的重要环节,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如何让学生了解说理文的文体特点、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教师既需要紧扣教材文本引导学生深入浅出地感知与辨析,同时也可以广泛运用苏教版教材中的说理文,通过对比的方式深刻洞察说理文的说理之道。 一、整体把握,在篇章对比中洞察说理文的谋篇布局之道 说理文作为一种表达观点、展现认知的文体,在结构设置上有着怎样的特点呢?这对于学生整体性了解作者的创作思路、洞察文本的内在结构层次,具有重要的作用。 以这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教学为例,围绕着文本的结构层次,笔者设置了两个板块的教学:首先,从文本自身出发,引导学生紧扣说理文的文体特点,分别从文章的中心论点、佐證论据、论证过程等不同的角度,对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解,并梳理出作者所列举的三个事例,把握文本总分总的结构层次,并相机提炼出说理文“呈现观点——举例论证——总结观点”的表达模式。为了让学生深入地感知并内化说理文的这种表达结构,教师可以相机为学生拓展补充原苏教版教材中《说勤奋》《学与问》等说理文,并组织学生将这三篇课文统整在一起进行对比,既提炼出文本结构上的相似之处,同时也辨析出其存在的不同点。 教师及时拓展两篇说理文,起到了三个教学妙用:第一,运用文本整合的力量,对说理文结构和表达方式的共性特征进行深度强化;第二,在寻找文本之间差异的过程中,感知说理文表达结构上的差异性和丰富性;第三,教师退隐到后台,将更广阔的自主空间交给学生,历练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意识。 二、关注中心,在观点对比中洞察说理文的呈现揭示之道 教学说理文应该首先在关注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直击表达的中心,从而真正凸显文本的中心价值。 这篇说理文开篇就直接言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感受这种开门见山式表达方式的好处。但我们必须要警惕,防止学生误认为所有的说理文都只能有这一种揭示观点的方法,为此教师可以补充另一篇说理文《滴水穿石的启示》,引导学生聚焦文本开头,并思考:1.这篇说理文是怎样将所要表达的观点揭示出来的?2.与我们所学习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有什么不同?3.这两种方式,你认为哪一种更好?解决这三个问题,不能将视野完全局限在某一篇课文的教学中,而需要让学生在对比过程中,认识到《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先通过安徽广德太极洞内的石头被水滴滴穿这一典型现象,将描写、论证的关注点逐句聚焦到中心论点上来。与课文中揭示观点的方法相比,这两种策略并没有好坏之分,更关键的在于要适合所表达的观点和所列举的材料。《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文章的观点是作者观察自然奇观之后有感而发,从现象写起更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便于读者接受自己的观点。 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让学生对比两篇文章揭示观点的方法,并在优劣辨析中明确了合适才最好的道理。 三、体悟素材,在事例对比中洞察说理文的严密论证之道 为了达成论证中心论点的作用,说理文的事例选择和写作,有着自身的规律,需要引领学生在深入阅读中进行对比,才能让探寻其中内在的表达密码。 教学这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时,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三次对比:第一,文内三个事例的对比。教师分别组织学生统整阅读“洗澡水的漩涡”“蚯蚓的分布”“眼珠的转动”这三个案例,罗列出这三个事例的共性特征——都指向于表达的中心,三个事例都没有展开细致描写,而是扣其中心,达成论证的效果即可,感知说理文事例的典型性和简洁性;第二,拓展阅读《滴水穿石的启示》中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的事例,感受说理文事例选择的广泛性;最后,让学生深入关注《滴水穿石的启示》中关于“雨水”的部分,让学生在对比中认识到说理文的创作,除了选择正面论证的方式之外,还可以选择反面事例提升论证的可信度。 通过对比辨析,学生体悟到作者在一篇课文中罗列多个事例中,事例之间的内在关联,从而感知说理文是众多事例所形成的论证合力。 四、品味语言,在表达对比中洞察说理文的遣词造句之道 教师应该从文本的特质出发,开掘契合学生认知兴趣和能力发展的教学价值点,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认知渠道,让学生从文本中感受作者表达的精妙,并在内化和迁移运用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内在的言语能力。 比如这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中,在引出三个事例之前,都有一小句过渡性的话语:比如第一个事例“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第二个事例“无独有偶”,第三个事例“最有趣的是一位奥地利医生”。抛开说理文的角度不谈,教师先让学生通过对比,将这三句表示过渡性的语言剔除,对于整篇文章的表达会有什么影响?很多学生在对比之后,能够立刻意识到:假如删除这三句看似并不重要的话,这三个事例就散落在课文之中,彼此之间失去了联系,没有形成有机的整体;而加上这三句话,就如让涣散的珠宝串联成为一根项链。第二板块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从说理文的文体特点人手,再次深入聚焦并对比这三句过渡性语言,思考对于论证中心的作用。在文本细读中,教师逐步引导学生的发现:第一个事例中,作者先点明“洗澡是一件普通的事情”,正是为下面谢皮罗教授能够从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中产生疑惑铺垫,以侧面烘托的方式论证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中心论点;第二个事例,则以“无独有偶”作为过渡,充分说明这样的事例并不在少数,增强了两个事例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形成了事例论证的内在合力;而第三个事例,作者直接点出“最有趣的是一位奥地利医生”,一方面体现了事例的趣味性.但更为重要的是关键词“最有趣”,因为这位奥地利医生所关注的现象令人啼笑皆非,却为中心论点的印证增添了软力量,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说理文要论证自己的观点,语言表达的严谨性、精准性要求可见一斑,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语言特色,体悟说理文的独特魅力。 (责编 韦淑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