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有心无意教语文 |
范文 | 摘要笔者在大语文教学指导下,以语文教材为中心,在课堂教学中旁征博引。在有心无意之间将知识和方法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既打好了知识基础,又提高了考试成绩。 关键词语文教育课堂教学教育理念教学方法 课堂是语文教师的主阵地,如何在这块主阵地上遍地开花,战果累累,各位同仁都在积极探索:我以为“有心无意教语文”亦不失为一法。所谓“有心”,即语文老师应有大语文教学观,有“我即是语文”的意识,让学生明白“生活处处是学问”“课堂时时皆语文”:所谓“无意”,即教师课堂授课时缘于课文的某个词语或某点内容的触动,随时插入或拓展出与语文知识、语文能力有关的东西,它不是备课时的刻意准备,而是灵机一动、信手拈来。 一、基础知识方面 “说标准话,写规矩字”,这是对语文教师的最基本的要求,但也是很高的要求,因为你一张口,就是在给学生示范语音;一抬手,就是在给学生纠正错别字。如果在类似于“教室因为符合山清水秀”“急公好义”“绵里藏针”等词语作为高考考查对象后,我们方知道它的准确读音和字形,那就太滞后了。其实,课堂上遇到与字词有关的内容,完全可以就此带出,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笔者就曾得益于此。2001年,教授课文《勾践灭吴》时,有一句“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其中的“免”注解为“娩”,“分娩(生孩子)”之意。在讲“娩”的读音时,我随机一动,随手在黑板上写了“妊娠(怀孕)”二字,问准确读音是什么?学生面面相觑,不敢读出来;当我说出这个词的准确读音和词义时,学生们惊讶而又快乐地接受了。没想到,三年后(2004年)的高考第一道语音题,只考四个字的读音,其中最难的就是“娠”的读音,但由于那节课的拓展学生记忆犹新,因此,大家毫不费力就拿到了该题的3分。2006年,复习《柳毅传》,在说到“乃擘青天而飞去”中的“擘”字时,我顺便又给学生讲了“巨擘(大拇指。比喻在某一方面居于首位的人物,如医界巨擘)”这个常见但学生却不太熟悉的词,没想到,当年高考辨析错别字就考了这个词。2005年5月,一次阅读《文学报》时。我偶然看到上面公布了《咬文嚼字》杂志整理出的“当代出版物中最常见的100个别字”,并声称如果出版物纠正了这100个别字,其别字率会下降50%,读后我觉得很有意思,在接下来的高考点拨课上公布给学生。当年高考。字形所考的十六个词语中,五个(“度假村”“气概”“悬梁刺股”“挖墙脚~水龙头”)见之于中,且都是要害词。由于该题的突破,我所带的两班学生有近40人I卷得了满分,语文成绩名列全市第一且遥遥领先。上述词语都很常用,但在当年的复习资料和模拟试卷中却不常见,我给学生拓展时,并没刻意于高考,只是觉得是知识,让学生多知道一点,却不想“无意插柳柳成荫”。 二、语言表述方面 因是语文教师,学校常常给我布置一些总结材料、介绍学校的电视片解说词以及拟提示语、宣传语、广告词、对联之类的写作任务,我便将一些“小玩意…转嫁”给学生,一来偷懒。二来锻炼学生。而学生却佳作颇丰:“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阅览室提示语)、“不要和我手拉手,请和我心连心”(树木牌警示语)、“青春充电,人生增值”(自学考试试场学校大门对联)、“心灵的选择,有时候,答案并不是丰富多彩的,走进渭滨中学,是您理智的选择,我们以诚信承诺……”(2003年我校招生广告宣传语,其中嵌进了连续四年的高考作文题)…… 上完中国古典戏曲单元(《窦娥冤》《西厢记·长亭送别》《牡丹亭,闺塾》《桃花扇·哀江南》),我又作拓展,要学生用一副对联或短诗将这几个篇目串起来,最好有一定的意义。学生拟写的有:“牡丹亭下,有谁在摇桃花扇:西厢院中,无人能解窦娥冤”;“窦娥刑场喊冤,莺莺长亭哭宴;春香闺塾闹学,昆生哀叹江南”。这些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记忆和理解,对高考时解答语言表述题如情境造句、对对联等也大有裨益。 三、作文方面 在作文能力培养上,课文也是最好的训练材料,它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都有启发。《项链》一文的主题“虚荣说~直占主流。1995年,我翻阅《半月谈》杂志第12期时,看到杂文家陈鲁民写的杂文《致罗瓦赛尔太太(即路瓦栽夫人,笔者注)——重读(项链)有感》,作者借题发挥,正话反说,痛斥了当下国人赖账、逃帐、以肉体换金钱的辱人贱行;文章形式独特,行文活泼,特别是赞颂了玛蒂尔德守信重诺、吃苦耐劳、坚守德操的优秀品质,读之令人可愕可喜。后来,每教这一课,我都把这篇文章作为逆向思维一个很好的例证介绍给学生。功夫不负有心人,2001年高考作文以“诚信”为话题,一名平时作文并不显山露水的学生,以此为素材,写出了58分的优秀作文。 其实,语文课本中类似这样可供多方开掘的课文很多,读《宋定伯捉鬼》,你除了看到人的智慧,不也能反观鬼的诚信吗?读《记念刘和珍君》,你除了知道杨荫榆粗暴蛮横的一面,还应该了解她力保晚节的一面。读《滕王阁序》,你难免产生文外之思:闰都督让“东床”“宿构”露脸,固有其自私的一面。但当“真天才”王勃作出妙文时,他一不压制,二不冠名,大加推赏,其高致雅量难道不令今之部分为官者汗颜?……这些内容。老师信手拈出,加以点拨,不仅可给学生提供作文素材和例证,还可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过后,各种媒体报道了大量的感人事迹,出现大量的诗作。在紧张的高考复习之余,利用课堂“边角”时间,我给学生讲读了“让悲伤的中国不禁一乐”的“可乐男孩”、“敬礼娃娃”郎铮等故事及许多时评:由于我校也处灾区,高三是搭帐篷上课,我就让学生写见闻感受;我甚至还举办了一个小型赈灾诗歌朗诵会……许多学生下来嘀咕:什么时候了,还“玩儿”这些?但当6月7日拿到高考作文题——“抗震救灾”的材料时,许多学生欣喜若狂……其实,笔者并非有猜题的本领,做这些事时,也并非预见到高考要考“抗震救灾”,因为按时间和常规理解,这些内容很难入当年高考题。我只是禁不住这些感人事迹的“诱惑”,积习抬头,发现感人和精彩的文章就想介绍给学生;另外,遵循“高考不直接命题热点,但作文靠近热点却易得高分”的旧习,想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素材,却不料歪打正着…… 以上仅以笔者的做法和高考契合为例说明一二,我想更多的不经意收益应当是终身的。 当然,利用课堂和教材“有心无意教语文”,不是旁征博引、旁逸斜出,更不是胡吹冒聊,而是赶巧正好,是不经意间的信手拈来。这种“诗外功夫”更要求教师要有大量的阅读、雄厚的积累和正确独到的见解。因为只有这样,才会左右逢源,才会厚积博发,才会浮想联翩,才会“有心栽花花亦成,无意插柳更成荫”。 作者简介:柴双政,陕西省宝鸡市渭滨中学高级教师,校教导主任,语文教研组长。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