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浅析 |
范文 | 谢建芳 在初中教学体系中,语文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因为它在中考中占比大,同时,由于语文课程的特殊性,对于学生的性格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师的言行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甚至有学生将教师作为模仿对象,塑造自己的性格。正因为如此,语文教师的一言一行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课堂中使用的语言。 在课堂中,教师幽默风趣、睿智又富有情感的语言能够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课堂,让学生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魅力,甚至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更轻易地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的精神境界更加开阔,可见,语言艺术对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那么,教师又该如何提高自己在课堂中的语言艺术呢?本文将从三个不同的方面展开论述。 一、导入语要具有趣味 语文课堂对于小学生而言绝不陌生,他们从小学开始学习,进入初中,语文课如同学生的朋友。因此,他们对于语文课的教学模式也十分了解。一节课能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重点就是导入环节,生动有趣的导入环节,能够让学生摆脱对语文课的固有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对于课堂有更多的期待。成功的导语设计,是语文课成功的前提,也是进行后续知识学习的有力铺垫。因此,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设计具有趣味性的导入语,让学生在开始就乐于了解课堂内容,进入“乐于学习”的状态,如此,对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在导入环节,可以选择复习旧知、引出新知、引用小故事、使用插图、播放音乐、播放视频、展示图片、介绍背景、提出问题、引导质疑等多种活动形式,在趣味性的导入语活动中为学生推开语文课堂的大门。 例如,在学习《论语十则》时,要设计多样的导入活动、具有趣味性的导入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初始就让学生保持思维活跃的状态,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可以这样设计:“山东素来有一山一水一圣人的美誉,一山是指泰山,一水是指黄河,这些都是自然给予人类的馈赠,而一圣人又是指谁呢?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圣人,跟这一山一水并列放在一起呢?而后学生们开始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给予提示,讨论过后,教师继续导入:这位圣人出生在山东,它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全世界最伟大的十位思想家之首,同时,他的思想对我国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理想,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没错,他就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今天,我们就要通过这位思想家的一些语言来一窥他的思想内涵,有幸聆听他的教诲。”通过这样的导入语言,学生们对孔子产生了兴趣,愿意主动学习,课堂效果得到了很大提升。 此外,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也可以从新奇的角度设计导入语:“我们每个人都有着精彩纷呈的童年,或欢乐或悲伤,或得意或失落,童年带着七彩的情绪向我们纷飞而来,你愿意将童年的故事与他人分享吗?鲁迅先生说:他愿意。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看看鲁迅先生的童年。”教师先用童年这一话题引发同学们的情感共鸣,然后引入正题,让学生对于课文的兴趣更浓烈,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过渡语要巧妙生动 在初中教学体系中,一节课往往有长达45分钟的时间,而为了让课堂更加生动,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要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让课堂更加充实。过渡语就是在两个不同的教学活动进行切换时使用的语言,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教学策略,设计两个顺承的教学活动,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层的理解,活动之间切换不突兀是设计的基本要求,而过渡语则能锦上添花,起到承上启下的效果,让其自然而然地进行切换。成功的过渡语设计,不仅能够体现教师优秀的语言文化素养,展现教师的个人魅力,同时也能在课堂教学进行到中间、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时,发挥激发学生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知识探究的作用。如今,在许多的教学实例中,过渡语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认可,不论是在课堂开始,中间还是结束时,两项教学活动之间进行切换,巧妙而又生动的过渡语可以达到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进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这是学生精神疲惫时的一剂良药。 例如,教学《在烈日和暴雨下》时,已经对“烈日”部分的环境描写和运用进行分析了以后,要切换到“暴雨”部分的学习,这样两种相反的意境,要进行自然切换是有难度的,因此,教师要更用心地进行设计,同时,烈日部分的环境描写也不是具有趣味的教学内容,学生学习之后精神会有些许疲惫,教师设计的过渡语既要让两个部分自然过渡,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其摆脱疲惫的心理状态。例如,可以这样设计:“在如此酷热的天气下拉着车,同学们可以想到,祥子此时已经是精疲力竭,你们猜,他这个时候最渴望来点什么呢?”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们进行回答:“来点雨吧!”然后教师可以沿袭学生的思路继续过渡:“不错,他最渴望来点雨,而雨也确实来了,但是,祥子却高兴不起来,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这样的过渡语设计,不仅让教学内容之间的承接显得无比自然,同时又留下了一个问题,为学生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問题,急切地阅读课文、寻找答案。这样的过渡语,能够有效地启发学生思考,为学生提供阅读课文的线索,让学生带着目的来进行课文阅读,能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点拨语要启发灵感 在教学中,教师要对自己有清晰的定位,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学生则是课堂的主体。因此,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点拨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促使学生养成深入思考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促使学生通过教师的点拨,越过表面,挖掘更深的情感内涵。 例如,在学习《孔乙己》时,已经对孔乙己这一角色的性格内涵、人格特征及对当时的社会环境进行分析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更深层次的思考。而课文的最后一句“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就是引导思考的契机,同时也是学习的难点。教师在学习点拨语时,更要多次揣摩,以学生的思维角度来进行设计。例如,可以设计这样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孔乙己大约死了?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学生要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孔乙己特殊的身份。第二,为什么孔乙己的确死了?在回答这一问题时,学生要考虑孔乙己两次出场各方面的变化。而这两个问题,既引导学生的思维逐渐深入,又有深入浅出之感,巧妙地让学生理解这一句话,能有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总之,语言艺术对于语文课堂而言有着锦上添花的作用,教师应利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设计具有趣味性的导入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巧妙而生动的过渡语、缓解学生精神疲惫,设计启发灵感的点拨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因此,教师应该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历练自己的语言艺术。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袁桥初级中学(22650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