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低碳经济国内外研究述评
范文

    钟英 陈昕 赵志立

    [摘 要] 低碳经济的理念和发展模式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文章对低碳经济的内涵、发展目标和评价体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与综合,着重分析国内外学者的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等相关方法,对比不同指标方法在低碳城市评价方面的优势与劣势,以期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和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深化与完善有所裨益。

    [关键词] 低碳经济;低碳城市;发展模式;评价体系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11. 045

    [中图分类号] F06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8)11- 0103- 03

    0 前 言

    目前,世界各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全球气候变化异常,而低碳经济是近年来各国政府及社会公众普遍重视的经济发展理念。低碳经济的理念提出之后,国内外相关学者纷纷响应,关于低碳经济的研究也不斷发展和完善。在理论方面,学者们建立了低碳经济的评价模式,剖析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发展低碳经济的举措、低碳经济的制度建设等问题;在实证方面,通过综合指标法、层次分析法,以构建的低碳评价体系为手段,对低碳经济的发展绩效进行评价。本文对近年来低碳经济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以期对其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1 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和发展

    1.1 低碳经济的内涵

    2003年英国发布了《未来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低碳能源消耗、环境负担低、高产出效率的经济发展模式。2006年斯特恩爵士在《气候变化的经济学:斯特恩报告》中呼吁各国政府应迅速采用切实行动,建立维持碳价格长期稳定的政策、低碳技术发展政策,消除阻碍减排行动的障碍因素,实现低碳经济转型。陈跃等根据国内外学者关于低碳经济的概念,将其划分为广义角度上的“目标性定义”和狭义角度上的“手段性定义”,低碳经济的本质是正确处理人类自身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

    从广义视角来看,低碳经济被认为是一种能够使人类社会实现由现代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并且是一种具有高度生态可持续性的新的经济形态。代表性的观点: Dagoumas 和Barker 认为低碳经济是为了解决全球变暖的趋势下利用减排技术实现碳的最低排放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夏堃堡认为,低碳经济则是通过相应的技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经济与环境保护均衡发展。付加锋等认为,低碳经济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水平的背景下,在低排放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的高效发展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低碳经济是一种实现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手段。被称之为狭义视角的低碳经济代表性的观点有:敖悦认为,低碳经济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一种发展模式。付允等认为,在不改变原有经济形态的前提下,通过创新改变经济发展模式与手段,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前,被广泛应用的概念是英国环境学家鲁宾斯德的阐述,其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辅之技术、制度,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相应的技术、制度还不完善,所以不能以改变经济形态而发展低碳经济,只能在原有经济形态下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1.2 低碳城市的内涵

    在低碳经济发展理念提出后,人们意识到,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城市创新发展、科学发展和转型发展的根本途径。学术界对于低碳城市内涵的研究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金石认为,低碳城市是指在维持经济的发展不变的前提下,使城市发展所需要的能源消耗及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消耗量降低到低碳水平下。裴雪姣、谈尧认为低碳城市是以实现经济的低碳发展为核心,逐步实现城市经济增长不依赖于能源消耗及CO2排放。

    1.3 低碳城市的发展目标

    多数学者认为,低碳城市的本质是以低碳化的发展模式实现城市的发展。何涛舟、施丹峰认为,低碳城市建设的最终目标是达到碳源小于碳汇。也有不少学者依据美国经济学家格鲁斯曼( Grossman) 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阐述了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程度的关系。高智春等认为经济发展其实质就是利用能源资源,排放二氧化碳等污染物,获得经济水平提高的过程;低碳城市的发展目标是在保障经济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实现低碳化的城市发展。

    2 国内外发展低碳经济的举措

    2.1 实行促进低碳的碳税政策

    庇古在1920年出版的《福利经济学》,首次提出“庇古税”,首开污染经济分析的先河。王岩等认为,碳税是主要用于抑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其中,瑞典的做法是在消费端征税,对个人用户征收全额碳税,而对工业用户减半征收,对公共事业机构则免征此税。以此来减少费用支出,进而推动社会中替代能源的使用。

    2.2 建立相应的法律体系—以德国为例

    欧盟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发祥地,也是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的领军者。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德国政府建设并完善发展了一系列低碳经济的法律体系,相继颁布了《环境规划方案》、《德国基本法》、《废弃物处理法》、《废弃物限制及废弃物处理法》、《循环经济与废弃物管理法》、《节省能源法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等一系列的法律, 2004年德国政府出台了《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专门制定了“燃料战略——替代燃料和创新驱动方式”,以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目的。

    2.3 开发利用新能源,加大低碳技术的创新力度

    隆耀[1]认为,在原有经济发展水平下,使用单一能源发展经济,且能源的利用效率低。因此,应该重视新能源的使用,并以新技术为基础,整合现有的资源和技术,大规模地开发利用新能源,逐步摆脱对高碳能源的需要程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缓碳排放对环境污染程度,实现经济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3 低碳经济评价体系的构建

    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了一套评价低碳城市发展水平的标准体系。用以评估一个城市的“低碳化程度”。国内众多学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例如,指标法、层次分析法、德尔斐法、变异系数法,从低碳经济的不同角度构建低碳经济评价体系。

    潘小军[2]通过主要指标法和复合指标法论述了用于低碳城市评价的方法,了解应用不同的指标评价方法在城市低碳水平的综合性评价方面的优势与劣势。贾祥玉、赵喜仓[3]将城市看作一个系统运用实证分析—网络层次分析法(ANP) 计算各指标权重,并提出了关于城市建设的政策建议。

    李晓燕、邓玲认为城市是一个复合的系统,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四個城市的低碳经济程度做出了综合性的评估。吴雪等根据低碳经济的组成因素,并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 F - AHP) 对低碳经济的发展程度进行量化研究,运用德尔菲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在低碳经济发展进程中应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开发碳汇潜力等建议措施。宋春燕等在借鉴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山东省进行实证分析,并为山东省经济如何低碳化发展提出了建议。

    胡大力、丁帅认为发展低碳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从低碳经济的内涵和高产出、低排放的产业链的角度,按照从初始能源到最终消费市场这一路径,建立了低碳经济评价体系。任福兵、吴青芳、郭强分别根据产业链和各环节产生影响的外部因素确定碳排放的指标,采用德尔菲法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的权重,综合评价低碳社会的发展程度并指出存在的弊端。连玉明通过德尔菲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进而运用无量纲化确定指数,并合成综合指数,建立了低碳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城市如何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依据。

    谢志祥等选取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4年四个时间节点,从投入、产出两方面构建低碳经济发展绩效评价体系,从而得到影响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绩效的影响因素。

    多数学者都是借助层次分析法(AHP)运用实证分析对区域低碳经济进行评价。层次分析法本质上是一种用于决策的思维方式。郑林昌 、付加锋、李江苏利用层次分析方法,对原有指标体系进行提炼,构建新的低碳经济发展程度评价指标系统,并对我国不同省域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江正平等运用层次分析法,从低碳经济的发展阶段E、资源禀赋R、技术水平T、消费模式C四个核心要素出发,构建了概念模型LCE=f(E,R,T,C),用以评价各省的低碳经济发展现状。熊青青选取系统的24个正效、逆效和适度不同取向的具体指标,构建低碳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了城市的低碳发展指数。谢海生等以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为主,以包含定性、定量两类指标的层次分析法为核心,建立适用于区域低碳发展的评价体系,为制定城市低碳规划提供服务。

    白璐、赵增锋[4]通过分析京津冀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构建了科学、合理、全面准确反映京津冀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和高低的三层次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各指标通过变异系数法分别赋予科学合理的权重值,并采用线性加权法计算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为其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数据支持。

    4 结 语

    我国应该建立一种什么样的低碳经济、如何建立低碳经济、哪种程度的经济发展可以称之为低碳化的发展尚未达到共识,如何对低碳经济的发展做出一个合理的评价、如何对不同区域间的低碳发展水平进行比较等问题都需要一个科学的、客观的、合理的评价方法。继续深化和完善我国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对城市的合理规划发展、规范引导低碳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隆耀. 论低碳经济下我国能源发展策略[J].特区经济,2017(3):94-95.

    [2]潘小军.低碳城市的评价方法与支撑体系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1):47-48.

    [3]贾祥玉,赵喜仓.低碳城市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5(12):47-48.

    [4]白璐,赵增锋.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561-56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4: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