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小学阶段家长群体在子女教育上的误区 |
范文 | 杨显东 〔摘要〕目前,我国中小学阶段家长群体在子女教育上存在着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错误理解,需要对这些误区进行逐一剖析。本文采用文献调查法、思辨法以及观察法等研究方式提出中小学阶段家长群体在子女教育问题上存在着狭隘理解学校教育以及推卸家庭教育责任两大误区,并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了产生这两个误区的原因。要纠正以上误区,必须首先完善教育分流制度,其次要发挥政府机构对群体心理的引导疏通,最后要加强学校和家庭的双向沟通。如此,我们的教育才能在新的时代欣欣向荣、蓬勃发展。 〔关键词〕家庭教育;中小学;家校沟通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13-0072-03 教育問题一直是我们党和国家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们国家就发出了“科教兴国”的口号,当下我国的教育发展总体而言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各阶段教育的质量较前时期有了非常巨大的提升,在党和政府机构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教育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然而发展的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遇到问题,我们在此要讨论的是关于家长群体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存在的误区,这些误区导致学校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过于重视知识教育这一倾向。我们在此并不是否定知识教育在学生个人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旨在通过澄清家长群体在教育过程中的误区,客观理性地分析产生这些误区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促进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中小学阶段家长群体在子女教育问题上的误区澄清 教育问题是一个事关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大问题,必须严肃谨慎地对待,在这一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马虎大意。从整体上看,当前我国中小学阶段的家长群体在子女教育问题上存在以下两大误区:第一,对学校教育的狭隘理解。第二,推卸家庭教育的责任。我们将围绕这两点进行解释分析。 (一)狭隘地理解学校教育 孩子接受教育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过程。但相对于孩子在其他方面的表现而言,当下中小学阶段的家长群体似乎更看重自己的孩子能否在智育上表现自己。家长群体将学校教育狭隘地理解为知识教育,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如果一个人只是在分数上表现自己,那么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等于根本没有表现自己,而我们教育者,在人的这种片面性表现的情况下,就根本算不得是教育者——我们只看到一片花瓣,而没有看到整个花朵”[1]。 (二)推卸家庭教育的责任 家庭是每个人成长的第一站,在培养人这项伟大的使命中,家庭教育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没有学校教育,都无法完成培养人这一项极为细致、复杂的任务”[2]。然而,在我国的中小学教育过程中,家长群体似乎存在这样一种错误的倾向——推卸家庭在子女教育过程中的责任。这一错误倾向表现为依靠课外辅导机构的教育。 家长群体将家庭教育的责任部分推托给学校,或者转嫁给课外辅导机构,这些现象无不说明中小学阶段的家长群体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在子女培养过程中的重大作用,在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上存在很大的误区。 二、导致中小学阶段家长群体在子女教育问题上产生误区的原因澄清 就眼前来讲,这些由于知识过载而不堪重负的孩子们未必就符合家长群体的期望。因此,针对家长群体的愿景和现实之间的矛盾,我们有必要对当下中小学阶段的家长群体在子女教育问题上产生上述误区的原因进行澄清。 (一)主观原因 中小学阶段的家长群体在子女教育问题上之所以产生上述误区,首先我们必须从家长群体自身来找原因。从群体心理的角度来分析,群体无意识行为的影响是产生这种误区的潜在原因。从社会分层的角度来分析,家长群体对知识教育的过高期待是现实原因。 1.群体无意识行为的影响 “当一个人长期处于群体中时,他会发现自己像是被一个高超的催眠师催眠了一般,自己所有的行为都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进行的”[3]。在这种无意识行为的影响下,群体的行为和情感都具有仿效性,并且这种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仿效会不断蔓延,这是心理群体的一个重要的特征。 事实上,如果将家长仅仅作为一个单个的个体来看,我们或许得不出什么有价值的结论,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家长对孩子殷切的期盼。然而,将家长作为一个群体,从群体心理的角度去分析,我们就不难发现或许群体无意识行为是这种殷切期待背后的潜在原因。 2.对知识教育的错误期待 教育具有选择的功能,“教育是一个巨大的过滤系统,在每一个水平上都有一些人掉队,而另一些人被鼓励继续学下去,以满足职业等级中不同水平的需求”[3]。大部分家长只是偏执地认为孩子的学历越高,得到好工作的概率越大,社会地位也越高。片面理解教育的这种选择功能使家长群体产生对知识教育的错误期待,这种错误期待在中小学阶段教育教学过程表现为孩子不堪重负,甚至对知识产生厌倦心理。 (二)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是存在的,但客观原因同样也不可忽视。导致中小学阶段家长群体在子女教育问题上出现误区的原因也应该从教育分流体系和阶层特性这两个客观的角度进行分析。 1.不健全的教育分流体系 当下我国的教育分流主要发生在初中毕业之后和高中毕业之后这两个时间点,学生可以选择接受普通教育或者职业教育。随着近年来大学的不断扩招,这一举措使学生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的难度越来越低,这使得很多家长认为职业教育等同于后进生的教育。教育分流体系这种不健康的导向是导致家长群体重知识教育、轻职业教育的重要原因。 2.特定阶层的阶层特性 家长群体之所以存在推卸家庭教育的责任这样的错误认识也是由家长群体自身的阶层特性所决定的。目前我国的阶层结构仍然是处于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的过渡阶段。在中小学阶段的家长群体中,大部分从收入水平上来看仍属于中低层收入者,从职业层次上看仍属于中下层职业者,并且受教育程度都不高。 这部分家长群体的阶层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对现状仍不满足,努力追求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改善。第二,由于受教育程度不高,对家庭教育这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第三,知识储备较少,且得不到及时更新,不能够很好地承担起辅导孩子课外作业的任务。这些原因导致学校对家长群体在孩子管理上的要求同家长群体无法满足这种要求之间产生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家长群体不得不采取转嫁责任这种方式将孩子委托给课外辅导机构进行管理,这也是大量课外辅导机构产生的直接原因。 以上对导致当前我国中小学阶段家长群体在子女教育问题上产生误区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在对原因进行了澄清后,我们也需要给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三、纠正中小学阶段家长群体在子女教育问题上的误区的对策澄清 要解决上述问题,首先要净化外部环境,要建立更为完善的教育分流体系。其次,从家长群体自身来看,要扭转群体心理上的错误认知,政府教育机构需要进行疏通引导工作。最后,化解学校和家长群体之间矛盾的关键在于加强家长和学校之间的交流沟通。 (一)完善教育分流体系 从功能论的角度来看,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各有其存在的价值。完善我国的教育分流体系,当务之急是要改变当前职业教育等同于后进生教育的这种现状,在高等教育扩大招生的同时,要防止对职业教育的排挤,既要抓普通教育的发展,同时也要抓职业教育的发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那么具体应该怎样做呢?首先,在中小学阶段必须培养学生对待劳动的正确态度。职业教育不受重视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缺少对劳动这一概念的理解,在中小学阶段就应该端正学生对劳动的态度,要让学生明白劳动光荣这个道理。其次,国家教育机关要给予职业教育机构特别是职业技术学校足够的扶持力度。要用优秀的教师团队、完备的基础设施和严格的教育方案培养出一批能真正实干的高质量技术型人才。 (二)引导群体心理向正确的方向转变 事实上,群体本身具有很强的保守性,“群体跟原始人一样拥有坚不可摧的保守本能”,“他们对一切传统持有恋物般的绝对膜拜,可内心深处又不断滋生恐惧,并且害怕这些恐惧会改变他们生存状态的本质,而这一切又是他们在无意识中表现出来的”[2]。因此,转变群体心理只能采取循循善诱、疏通引导的方式。 对家长群体的心理进行引导应该主要做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給家长群体积极的暗示。“群体具有轻信的倾向并且容易受到暗示的影响”[2],对家长群体进行心理引导时也应该牢牢抓住群体易受暗示的这一特征,这些暗示可以出现在家长生活的任何一个方面,尤其要充分利用电脑、电视、广播这些媒体渠道。第二,重点关注家长群体中有威望的人。这部分人的行为方式对整个家长群体起到一种示范作用。“它们强烈的信仰给言语带来强大的暗示力量”[2]。因此,在对整个家长群体的心理进行引导疏通时,首先要对这一批家长开展工作,发挥他们对整个家长群体的示范作用,用少数威望高的人来带动整个家长群体心理上的转变。 (三)促进家长和学校的双向交流 在对一个学生进行评价时,要摆脱过去的片面标准,从德、智、体、美、劳这五个方面出发对学生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个过程有赖于家长、学校和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促进家长和学校的双向交流,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成长体系。首先,教师工作是关键。诚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要经常向学生家长反映学生在学校的动态,对学生要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其次,学生认知是基础。学生自己要对自身的优势和短处有清晰的认识,不能简单地因为无法在智能上表现自己而心生自卑,每个学生都应该从内心深处找到让自己充满自信的力量。最后,家长配合是重要条件。只有家长密切配合学校的工作,教师才能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才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工作。 家长群体自身绝对不会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不妥之处,他们生活在体制内,常常会按照群体早已设定好的路线一直走下去。而社会舆论除了指责教育制度的不合理外,也不会想到将焦点集中在那些眼神里满含期待的父母身上。以至于没有人会想到家长群体也是导致当下中小学教育制度存在不合理之处的重要原因。当然,需要清楚的是这只是一种客观的分析,而不是简单愚蠢的批判,这项分析旨在找到中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存在缺陷的根源,以期将培养人的这项伟大事业进一步向前推进,从而促进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最终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湖南教育》编辑部编.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概述[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2](法)古斯塔夫·勒庞著.海哲译.乌合之众[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17. [3]钱民辉著.教育社会学概论(第三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延吉,13300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