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关于文本分析的理性思考
范文

    一、文本地位的失落

    解读文本,分析文本,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前提与基础,如何解读与分析文本,是所有语文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我们知道,文本(Test)一词有广泛的含义,一般而言,文本是指按语言规则结合而成的语句组合体,短至一句话长至一篇文章、一本书,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所有现象所有事件都可称作是文本。而本文所说的文本,主要专指狭义的语文教材,即学生课本。

    新课标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它让学生、教师、课本三者都有话语权,三者交流、碰撞、沟通。学生可以挑战权威,教师也可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而课堂则是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师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的多向互动的舞台。但是,在实际的一些阅读教学过程中,文本作为一个重要的对话者,却常常处于“空缺”或“半空缺”的状态。

    首先,由于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种情况:许多学校、教师都把使用CAI作为一种“时尚”,以为运用CAI,学习才上档次,教学才上台阶。于是就导致了多媒体的滥用,而忽略了文本的地位。在语文阅读课开始的时候,我们常可以听到教师这样说:“同学们,让我们先来看一段录象”等等。

    笔者曾在中学听过近百节语文课,发现无论是教师还是学校领导都有这样一种认识,认为“公开课怎么可以不用多媒体呢”。而且有些地方明确规定把使用CAI课件作为各种教学比赛评奖的一个必要条件。于是中学生读课文的时间就少之又少了,甚至有些课,学生根本就不用接触课本。如有教师在讲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孔子的《论语八则》等这样的文言文时,直接把课文打印在了课件上,然后要求学生看着屏幕朗诵课文。不可否认,由于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今后一个教学发展的趋势,在现阶段鼓励教师尝试使用CAI也未尝不可,可是,像这样的为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减少学生接触课文的机会,是绝对得不偿失的。

    其次,教师缺乏与文本对话的主动性。曾经听过一位教师讲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其中有这样一个细节,教师问什么是“幸福”,学生有的说不愁吃,不愁穿,就是幸福;有的说什么事也不用做,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就是幸福;还有的说不用考试,想上哪所大学就上哪所大学,就是幸福。这些都是孩子们的真实感受,但是,在海子的这篇诗歌中“幸福”到底指的是什么呢?老师却没有做任何的诠释和分析。像这样的阅读教学,现在的中学课堂上并不少见,但阅读教学并不是放羊。这里,很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只见学生的“发言”,教师和文本都缺失了话语。究其原因,我们认为,首先就是教师没有与文本很好地对话。

    在2005年昆明市的一次初中教学大赛中,有位教师讲的是托尔斯泰的《七颗钻石》。这篇课文内容很简单,说的是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喝,最后七颗钻石变成大熊星座的童话故事。这篇童话就是在奇思妙想的基础上,反映了作者对善良的追求,但是教师在课堂上,却把重点落在了七颗钻石上,课件上一个一个地展示出了七颗耀眼夺目的大钻石,而且对每一颗钻石都加以详细解说。初中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见着这么美丽的钻石,自然是很活跃开心的了。结果,一篇童话课文的重点就全落在了对钻石的鉴赏上了。显然,这些都是因为教师对课文的把握不够、对文本本身认识不足造成的。

    苏轼曾经写过一首《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这首诗写得很通俗,但也很有味道,可以用来形容当今的一些语文阅读教学。我们现在解读文本就是这样,有“声音”,也有“指头”,可是“琴”却消失了。

    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应立足文本,而教师应首先与文本对话。如果教师自己的精神空间没有打开,又怎么去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呢?叶圣陶先生说过,一篇好作品要理解得透,必须多揣摩,读过一遍再读第二遍、第三遍,自己提出问题来解答,是有效办法之一。可是,现在很多语文教师,都是把课文看过一遍后就开始备课了,甚至有些教师连课文都不用看,直接拿着教参备课,以至于滥用多媒体教学,或者曲解文本原意。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多读课文,首先与文本对话,把握准文本的特征,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把握好对话的过程,始终紧扣文本,才能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二、走进文本,尊重文本

    新课标的颁布使语文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大胆地多元解读文本,多形式地开展教学活动。于是,一些语文阅读教学,正如叶春英在《关于“多元解读”的一些思考》一文中所提到的一样,语文课就成了学生思想的跑马场[1]:学生大力追求“个性阅读”,你佩服孙悟空机智勇敢,大无谓,那我就欣赏白骨精屡败屡战,有孝心;你夸司马光砸缸救人是急中生智,那我就说司马光砸缸救人破坏了公物等等。学生忽视文本,断章取义,扭曲了文本的真实意义,而教师对学生的误读错解要么是“笑而不语”,要么就是说些不着边际的赞赏之语。一堂课下来,使人莫衷一是,无所适从,满头雾水,最终是无果而终。

    教师在文本外徘徊,对文本中的细节,文本中的对话、叙述揣摩不够,自然也就无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了。比如一讲到《项链》,就批评女主人公具有“小资产阶级虚荣心”,是“资本主义社会毒害的结果”;一讲到《药》,就批评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和妥协性;一讲《雷雨》,就批评周朴园虚伪、冷酷的地主资产阶级本性……所有这些解读,都来自以前教参或者他人墨守成规的解读。教师不是带领学生去探讨课文,深入分析文中的叙述,而是急于引导学生去课文中寻找证据,来证实已有的结论,进而架空分析文本。

    我们先拿《孔乙己》为例。一直以来的观点是,这篇小说批判旧教育把一个好人变成一个坏人,揭露了科举制度吃人的本质。而实际上,我们只要认真解读文本,从文本的叙述中,就可以揣摩出作者写这篇小说的真正意图。这篇小说中的“我”是作者安排来叙述故事的人,作为酒店的小伙计,他的地位是很低的, 可就是像这么地位低下的人,都可以嘲笑孔乙己,“……我可以附和着笑,掌柜是决不责备的”[2],以他这样的地位,什么事轮得到他笑呢,但笑孔乙己就可以。

    小伙计既见证了孔乙己的原形,也见证了掌柜以及众酒客对孔乙己的一再嘲弄。

    这篇小说采取的是回忆性叙述,小伙计毫无感情色彩的叙述,二十多年过去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看不出小伙计的态度有什么改变。可见国民性的根深蒂固,死气沉沉,毫无生气。小伙计这一看客,是中国人大多数的看客之一,他不表态,不偏不倚,但却在无形中做了帮凶。

    在课文中,“笑”贯穿始终:“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在这些笑与快活中,我们是否感受到了埋藏在其背后的那种酸楚和悲凉呢?鲁迅先生对国民的失望,对中国人(群体)的近乎彻底的失望,小孩应有的纯真、同情心没有了,孩子的冷漠不亚于成人。对于孔乙己的不幸,人们的态度始终没有发生本质的改变,而鲁迅则直接指向了这些笑声背后的冷漠、虚伪和势利。可见,《孔乙己》这篇课文,鲁迅所关注的并不仅仅是孔乙己的不幸,更多关注的是人们对孔乙己不幸的态度,对这一群体形象的塑造,包含了作者深深的悲哀。同时也可以看出鲁迅直揭病痛的决心之大。

    在提倡多元化解读的今天,有学生甚至认为孔乙己挨了打之后应该去告状,而教学也就顺着学生的想象延伸孔乙己告状的情节。[3]这样的歪曲文本,置文本于不顾,教师应该及时引导。我们知道,孔乙己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教师此时应该引导学生去思考,如果孔乙己真的去告状了,那孔乙己还会是孔乙己吗,还会是穿着“长衫”而“站着喝酒”,会认为“窃书不是偷”又总想炫耀“回字的四种写法”的那个人吗?

    又比如对《雷雨》中周朴园给鲁侍萍开支票这一行为的认识。主要的看法是,这纯粹是周收买人心以保全自己而玩弄的手腕。但我们仔细研读文本,就可以发现,周朴园开支票的行为,至少有三层内涵: 一是为了笼络鲁侍萍,以保全自己;二是为了求得良心上的平衡,希望用金钱来弥补罪过。这两点都是周为自己所做的考虑。三是为了给鲁侍萍提供今后的生活保障。这里肯定有周朴园发乎真情的“念旧”成分。[4]

    为了更好地认识第三点,这就要求我们走进文本,用文本说话了。在原著第三幕鲁侍萍带四凤离开周公馆后,要求四凤发誓永远不再与周家人来往时的一段对白,最后一句话说:“人心都靠不住,我并不是说人坏,我就是恨人性太软弱,太容易变了。”很显然,她这里说的是周朴园。可见,三十年前,周朴园最让她不满的,与其说是其在感情方面的“绝情”,不如说是他的“软弱”,不能为爱情而抗争,不能为爱情作出牺牲。所以,从这我们也可以看出,周朴园说的“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记了么”,以及“算是弥补我的一点罪过”的说法,是带有相当的诚意的,而并非是简单的“漂亮话”[5]。

    我们知道,文本总是存在着某些“空白”和“不确定性”。因而,面对同一文本,不同的人会赋予同一对象不同的意义与理解,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我们可以说哈姆雷特是个忧郁的王子、犹豫的王子、勇敢的王子,但是再怎么多元解读,哈姆雷特还是哈姆雷特,他也不会变成“多情贾宝玉”。

    我们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要走进文本,找出文本中的“哈姆雷特”,把客观作品弄清楚,而不是牵强附会地去主观解读文本。只有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才能最终地超越文本。

    注释:

    [1]叶春英.关于“多元解读”的一些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6).

    [2]鲁迅.孔乙己[A].鲁迅全集[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3]史大胜,马玉宾.文本地位的重建[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5,(6).

    [4][5]童志斌.立足文本,合理拓展,促进鉴赏[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6,(3).

    (唐江花 云南文山师专中文系66300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