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细节是课堂教学的“推进器” |
范文 | 开 健 创造了“三本五重” 教学模式的于永正老师,被教育部推为“跨世纪园丁工程名师计划”的首位名师。于老师的语文教学朴实、真实、扎实,大道无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他善于抓住细节组织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定向、校正、强化、调控、激励……细节是于老师课堂教学的“推进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他经常提醒学生:读书要用两只眼睛,要注意细节,要注意前后的联系。如教学《再见了,亲人》,在指导学生朗读与大娘告别一段时,从大娘为志愿军战士所做的三件事中让学生理解大娘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然后这样引导—— 师:(一生读完“抢救伤员”这件事时插话)这件事最感人,感情不容易表达,听于老师读一下。(师范读。) 师:大家注意了没有?“当您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这句话中间是个逗号,可是老师为什么停了较长时间? 生:房子炸平了,小孙孙炸死了,心里很悲伤,所以…… 师:志愿军说到这里的时候心里很难过。说—— 生:说不下去了,所以说到这里停了较长的时间。 师:对了,理解了,感情体会出来了,才能读好…… 于老师先让学生调换角色、充当志愿军,与文本对话,面对大娘话别抒情,体会情感,其效果之好是可想而知的。他紧紧地抓住了课文前后内容的联系,运用朗读时一个逗号(“,” )的停顿时间之“长”这一细节,启发、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理解内容、感受情境、体会情感,从而让学生理解并把握“志愿军”离别时的复杂心情。 同样,还是这一课,在引导学生把握小金花这一形象时,于老师一步步诱导—— 师:你们从“你把脚一跺,嘴角抽动两下”一句中看出了什么人?(板书:跺,抽动。) 生:小金花很刚强。 师:对。但只是刚强吗?琢磨琢磨。 生:从“跺”看出了她对敌人的恨。 师:对了,体会得深一层了。——还看出了什么? 生:她下决心要报仇。跺脚就是表示决心。 师:表示报仇决心大。——大家体会得又深了一层了。 生:“嘴角抽动了两下”,说明她很难过,但是,但是…… 生:但是她忍住了,没有哭。 师:是这样。她忍住了悲痛。从这儿看出她很刚强。这一点刚才那位同学说了。同学们,这里有恨也有爱,对敌人的恨和对亲人的爱交织在一起。谁再把这句话读一下?(指名读,齐读。) 于老师说:“语文教学不能把孩子教死,要少做题,多读书,要让孩子读出灵性来,读出悟性来,写出童真来。”在于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步体会到了小金花的刚强,体会到了小金花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对妈妈的无比热爱,体会到了小金花誓为妈妈报仇的复杂情感,因此,他们朗读时就能把这种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而这一教学的成功得益于强化了“跺”“抽动”两个词语的理解,推进了课堂教学进程,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于漪指出:“课文的内容和语言不是两张皮,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文中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见解、丰富的感情,是借助精当、精彩、精妙的语言文字来表达的”。她进一步强调:“只有真正体会到文中语言文字的精湛”,“你才会真正触摸到作者思想的深处、感情的深处”。 以上两例,说明了于老师的教学紧扣课文内容,以小小的细节为“抓手”,做到了“以‘小(细节)驭‘大(重点处、关键处)”,以简驭繁,不断推进。又如教学《壁虎》《翠鸟》时,于老师根据课文中的描述用粉笔一笔一画地勾勒出了壁虎、翠鸟的外形(简笔画),整个过程是活生生的,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形象生动、自然亲切。——正是慢慢勾勒外形这一细节推进了教学过程。从大师处理教学的细节中,我们可领悟到语文教学的真谛:善于发现细节、研究细节、处理细节,从细处入手,揣摩其中的一言一语、一招一式,追求教学的合理化、精确化、智慧化,使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张力与精彩。正因为于老师运用了细节组织、展开教学,给学生的学习装上了推进器,为他们一步步走向成功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华东师大教授李伯棠是这样评价于永正的课堂教学的:“于老师把每一个教学环节组织得那么周密,雕琢得那么精细,使孩子们感到有趣——情趣盎然;有味——回味无穷;有奇——出奇意料;有感——留有思考余地。”于老师教学细节艺术的背后是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关注细节,是教学才智与人格魅力的外扬;关注细节,是对学生的一种温馨的人文关怀;关注细节,是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有效保证。 (开健 安徽省桐城师范学校23140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