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职院校实施精准扶贫的路径研究 |
范文 | 龚绍波 摘 要 高职院校实施精准扶贫是服务社会的途径,彰显社会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更是对传统扶贫理念的一种创新。高职院校在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在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学生进行经济资助的同时,也同时对他们进行心理的帮扶,让他们从精神意识上摆脱贫困,创新育人的理念到助人的理念。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精准扶贫的道路还处于探索阶段,存在许多问题与困境。高职院校如何利用有效的政策和方案,贯彻扶贫的举措,不断总结经验,切实让贫困山区和贫困学子能有效获得帮助,为小康社会的实现贡献力量,是扶贫攻坚道路上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 高职 精准扶贫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獻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7.080 Research?on?the?Path?of?Accurate?Poverty?Alleviation?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 GONG?Shaobo (Hunan?Urban?Construction?College,?Xiangtan,?Hunan?411101) Abstract Implementing?precise?poverty?alleviation?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is?a?way?to?serve?the?society,?highlighting?social?responsibilities?and?obligations,?and?also?an?innovation?of?the?traditional?concept?of?poverty?alleviation.?In?the?process?of?implementing?precise?poverty?alleviatio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not?only?provide?financial?aid?to?poor?areas?and?students,?but?also?provide?psychological?help?to?them,?so?that?they?can?get?rid?of?poverty?spiritually?and?innovate?the?concept?of?education?and?help?others.?However,?at?present,?the?road?of?precise?poverty?alleviation?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in?China?is?still?in?the?exploratory?stage,?and?there?are?many?problems?and?difficulties.?How?to?make?use?of?effective?policies?and?programs,?carry?out?poverty?alleviation?measures,?constantly?sum?up?experience,?effectively?enable?poor?mountain?areas?and?poor?students?to?get?help?and?contribute?to?the?realization?of?a?well-off?society?is?one?of?the?important?ways?of?poverty?alleviation. Keywords higher?vocational?college;?accurate?poverty?alleviation;?path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强调要实施精准扶贫政策,要加快创新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模式。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要实施职业教育扶贫,扶贫重点要面向民众,服务社会,要突出抓经济、抓就业、抓扶贫的重要方面,切实提高贫困地区的人口素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规划要求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强化职业教育资源的统筹协调和综合利用,推进城乡、区域合作,增强服务“三农”能力。这就为地方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扶贫指明了方向。所以,当前分析和把握我国職业院校扶贫的现实状况,找出其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也已成为新时期我国教育扶贫工作的重心。 1?高职院校实施精准扶贫的独特优势 (1)高职院校具有人才智库的优势。人是推动经济的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经济的增长通过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实现,高职院校在区域经济基础上,有较好的学科知识优势,有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实用人才优势,能为当地政府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划上当好参谋。高职院校能通过智力扶贫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现有资源条件来统筹规划工农业结构找到农村脱贫的方向与举措。 (2)高职院校具有实施精准扶贫的技术优势。现代农业已经摆脱过去旧农业时代靠天吃饭,靠天种地的模式,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来实现现代化农业。高职院校通过生产性服务、互联网和技术推广方面来提升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摆脱贫困。 (3)高职院校具有文化精神扶贫的优势。相关学者曾研究发现,部分贫困地区随着贫困状况和贫困时间的长短将逐渐形成一种“贫困亚文化”,这种文化一旦形成,将会强化现有的贫困状态和导致贫困代际传递。而我们传统扶贫方式主要以经济帮扶为主,加大对资金分配,没有从贫困者的精神面貌和行为方式,心理诉求方面来扶助。而高职院校实施的精准扶贫则侧重于造血式扶贫,除了从经济物质方面的扶贫也要从精神文化层面的扶贫工作,通过对贫困地区的基础实施建设和提高对贫困人口的就业能力,改变和塑造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思想价值、精神面貌和心理品质。 (4)高职院校具有激活区域经济活力的优势。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产业项目大多移往城郊相连接的地方,很多乡镇地区企业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越来越高。所以地方高职院校对区域内经济整体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为欠发达地区在职业素养的培养,人力资源的培训提供智力保障,能为激活整个区域经济带来很好的条件。 2?高职院校实施精准扶贫工作现状 (1)增加贫困地区招生数量。随着大学普及、大学生失业率的逐年增高、以及师资力量的缺失导致所以很多贫困地区的贫困家庭对于教育的概念比较缺失。大多数贫困地区的孩子九年义务教育都很难完成,更少有人去接受高等教育。所以,在精准扶贫计划号召下,很多高职院校的招生倾向力度都偏向于贫困地区,在贫困地区招生的数量相比以前增加到2倍以上。 (2)积极开展农民培训。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利用自己的专业特色,场地优势,针对性的为贫困地区的农民开展专业培训,解决生产、加工、营销方面的实际难题。同一地区,不同类型的专业高职院校还可以组织成不同方面的专家和教师通过科技下乡,登门指导,为他们传授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相关技能,切实为贫困地区农民提供智力支撑和知识力量。 (3)实施干部驻村帮扶。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委派老教授以及青年专业技能教师、干部在贫困地区进行挂职锻炼,为贫困地区吸引商资,技术攻关,引导贫困地区人民脱贫致富。 3?高职院校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 (1)精准资助不够“准”。由于县区民政部门、县教育部门的建档立卡对象没有实现资源的共享,导致地方高职院校的贫困学生名单没有足够的“准确”,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在申报助学金、助学贷款的时候,只要提供家庭收入证明,而很多家庭不贫困的学生也能动用关系轻松拿到收入证明,从而占用贫困生的名额。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和部分老师也能利用关系,动用人情,让部分非贫困的学生获得国家助学金,或者助学贷款。 (2)教师实践能力不够强。高职院校派出去的精准扶贫老师在实践能力上有待加强,很多老师在课堂上能游刃有余,知识丰富,但下了课堂,在实际操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难题,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不能解决农民的技术障碍。 (3)科技应用不到位。由于贫困地区留守在家的大部分是老人,年轻人都外出打工,老人在家对于一些科技扶贫项目和科技扶贫能力的提升的接收效果都比较慢,导致很多贫困地区的人民直接放弃对口帮扶的相关项目,只要政府的救济款项,简单劳作,安于现状,满足自给自足的生活。 4?高职院校实施精准扶贫的路径 (1)扩大宣传政策,实施精准招生。由于贫困地区的教学资源、教学条件的限制,导致学生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方面较城市学生有着较大的差距。如果高考成绩不理想,部分贫困家庭的孩子将会失去上学的机会。所以为贯彻执行精准扶贫的要求,高职院校在招生政策上,制定单独招生计划,招生政策对贫困地区要有倾斜,尤其对贫困家庭的子女制定单招分数线。对于贫困地区的中职院校,要做好贯通融合工作,设置单独招生计划,单独录取。招生宣传工作要做到位,加强门户网站的建设,通过门户网站宣传招生计划和招生优惠政策,并下到实地去对招生相关政策进行解读,让家长和学生能及时了解政策,掌握信息,消除困惑。利用媒体加强宣传的影响力,引导高职院校的专项计划政策价值,拓展贫困地区学生进入高等学校上学的机会,切实解决贫困地区上学难的问题,实施“精准招生”。 (2)推行心理疏导,实行精准资助。近年来,部分高职院校在贫困资助学生方面取得一定成绩,形成了良好氛围,但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例如,部分高职院校仅仅将国家、政府下发的资助资金发给贫困学生,只对学生進行“物质”上的资助,忽视了贫困学生内在独立性、自身发展、内心情绪的培养。让部分学生对助学金有了依赖感,对他们人格的塑造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壁垒。部分学校领导对贫困学生名单也只是参考,一掠而过,没有实际深入去了解贫困生家庭,缺乏合理的评判标准,导致部分学生通过人情关系而获得贫困资助,实际需要资助的寒门学子却错失机会,无法得到帮助。 所以,高职院校在进行扶贫资助的过程中,要向贫困学生身边的同学、老师、街道和乡镇联系人进行走访和了解,对其贫困的精准进行把握,按贫困程度给予贫困资助的等级划分,让贫困学生切实能得到帮助。注意对其进行“精神”资助,密切跟踪学生的心理变化,让他们打开心结,融入校园社会,不产生自卑心理,同时建立贫困学生心理辅导机制,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疏导,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压力,树立自信心,端正心态,培养他们的人际沟通能力,进行良好的社交,切实做到“精准资助”。 (3)优化帮扶体系,实现“精准就业”。面对就业形势的严峻,由于很多贫困生自身会有些卑怯的心理,所以在找工作的时候,面对招聘考试官,缺乏自信,心理胆怯导致他们就业情况堪忧。在精准扶贫的实施方面,高职院校要做到首先,新生入学必须要做好人生的职业规划,将就业指导政策做好前期引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提升贫困学生的就业能力。其次,要针对贫困生建立咨询服务平台和一对一技能培训,丰富和完善信息渠道,及时将就业信息向贫困学生转达。高职院校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为贫困学子植入创业的理念,做好创业政策优惠的传达联动活动,激发创业兴趣,加强培训让贫困学子切实感觉到创业的实际效能切实做到“精准就业”。 (4)规范扶贫制度,推进可持续化扶贫。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精准扶贫存在一时兴起的跟风制,重形式,走过场,缺乏长期的规划和监督。各级政府教育部门,要把高职院校的精准扶贫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要实行优奖差罚制度,给予扶贫优秀高职院校在资金和项目上的优先,提高扶贫的积极性。对于联系结对的贫困地区,高职院校要派专人定期驻村扎点去访问和实践,持续跟踪服务,后续过程中长期保持辅助,挖掘区域特色产业和项目,助推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摆脱贫困代际传递。 参考文献 [1] 黄小明.高职院校提高教育扶贫实效的探讨[J].探索带,2017(2):10-12. [2] 楚琼湘,王刚.农业高职院校在精准扶贫中的优势及发展思考[J].湖南农业科学,2017(1):28-29. [3] 徐元俊.精准扶贫: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探索[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6(8):8-9. [4] 李柱朋.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精准扶贫的价值与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7.1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