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应用型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思政研究
范文

    李娜 徐菊

    摘 要 新时代,新思想下应用型大学必然要承担起立德树人的责任,其中英语课程是实施课程思政必不可的载体。本文通过对课程思政内涵的阐释,说明了在应用型大学的英语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原因:由于其办学性质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主,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建设,单纯地将英语学习定义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使得学生思想意识领域贫瘠,得不到应有的思想价值的熏陶。以及论述了应用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途径: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利用实践教学实施课程思政;开展第二课堂思政教学,来全面提高应用性人才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 应用型大学 课程思政 英语教学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under the new idea must take the responsibility of building up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Among them, English curriculum is an indispensable carrier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the explanation of the conno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reason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the English Teaching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due to its nature of running schools to cultivate practical talents, ignoring the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is simply defined as the learning of knowledge and skills. It makes the field of students' ideology barren and can't get the edification of the due ideological value. It also discusses the way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pplied college English courses: establishing the concep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urses; implemen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urses by practical teaching; and carrying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second classroom, so as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applied talents.

    Key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curriculum politics; English teaching

    0 前言

    習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 特别是应用型大学的外语教学,由于其注重实践教学的办学性质使得应用型大学相对缺少人文素养。而外语教学不应该只是停留在语言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技能的掌握,更多的是提升学习者整体素质,在学习目标语的同时也应加深对本族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因此,外语教学应为提高综合人文素养服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刻不容缓。高校应以课程为载体将思政教育融入外语教学科目和教育活动中,在这方面,应用型大学的英语教学也因如此。用“课程思政”理念来培养新一代高素养、新思想的综合应用型人才,才是实现社会对于未来人才的培养理念和践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1 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 不是一门或一类特定的课程,而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其基本涵义是:大学所有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功能,承载着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2]单一地通过特定的课程在学生的意识领域进行思想教育已经不占优势,而是要把课程思政这种教育理念融汇到所有课程中去,对学生的精神指引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课程思政”可以分解开来理解,“课程”是平时教师所教授的各类课,包括各种知识和技能;“思政”是课程的“副产品”,它满足了学生对知识技能接纳的同时完成了对学生思想、价值、意识的引领。所以在实际授课中,英语教师应努力挖掘自身优势以及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承载的价值目标、去向和准则以高效、生动和具体的方式融入到日常知识学习中。

    2 应用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原因

    应用型本科大学以应用为根本,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的学生是面向一线岗位,解决实际问题和维持工作正常运行的高技术应用性人才。[3]因此学校在培养目标上将掌握知识和技能并从事社会生产作为主要培养方向。所以,英语教师在课堂上难免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英语语言知识,以及对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上。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建设,单纯地将英语学习定义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使得学生思想意识领域贫瘠,得不到应有的思想价值的熏陶,缺失正确的价值观念引领,对人生目标缺乏明确地定位。学生除了通过学习特定的思政课程,机械地将思想政治当作一门课程去学习,使得思政课程没有高效地起到价值引领的作用。如白臻贤[4]所言,外语学习过程应成为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的过程,进而使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体会生命的价值,促进情感的发展,培养批判的精神,塑造独特的个性,最终达成“人与人、社会、自然关系相协调的生态式发展”。应用型大学更需要在课程思政理念的指导下培养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统一”(高德毅,宗爱东)。[5] 因此,应用型大学英语实施课程思政有其积极意义。

    3 实施课程思政的途径

    3.1 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

    对于教师来说,教师的言传身教在教学效果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教师必须得有课程思政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9月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广大教师要用好课堂讲坛, 用好校园阵地, 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们的心田、转化为日常行为, 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价值塑造能力, 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所以,教师更应该认识到教学应起着立德树人的作用,加强道德修养,树立课程思政理念,并有效地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合到日常教学中。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递者,为学生搭建能够正确引领思想观念的平台。广大英语教师需要做的是厘清语言于意识形态的关系,正如俞吾金所说:“传授一种空洞的语言是不可能的,传授语言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传授意识形态的过程。”[6]可见,语言虽然是文化的载体,但是语言同时也是意识形态的载体。语言不能独立地作为交流的工具,英语教师应该明确并充分利用语言的特性,在培养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应该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的意识形态上做好标杆,并且不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引导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努力将教师的培养理念不断为学生传达,只有学习者明确自己的方向,才能更有效的和教师的理念契合并为之奋斗,从而为学生的人生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肩负着既要教书,也要育人的重责,努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每个教师应为之奋斗的目标。

    3.2 利用实践教学

    鉴于应用型大学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实践教学所占比重较大,可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将思政理念融合到实践教学中去。在具体实施中,各个不同专业可以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活动可以走出校园,例如,理工科专业和英语专业的学生可以合作承担科技会展等各种展览的英语讲解任务,现场感受人类先进与文明。这不仅仅是两个不同专业之间的交流,也是目的语和本土语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生在准备的过程可以感受到本土文化的深厚以及目的语文化的精髓,在合作学习时学生之间的知识漏洞,通过交流学习互相填补。教师需提前布置任务,必要时进行指导。这样的实践教学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又无形之中将课程思政融入到了整个教学过程,对学生的道德情操、人文素养、思想政治、理想信念进行了“润物细无声”般的熏陶。另外,应用型大学很多专业的学生可以参与实践教学的环节中,如旅游英语专业学生可以脱离课本,教师带领学生参加涉外旅游团工作,将理论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体验在真实的语境下是如何完成对外游客的讲解服务。这样的教学比在书本上更加直接,更加有效,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所学知识和技能带给自己的满足感;另一方面,学生可以独自或者与同伴合作处理问题,这样切实地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能力。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到涉外贸易公司、跨境电商专业同学在互联网对外客服公司都是实践教学的合适场所,无形之中将课程思政渗透到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3 开展第二课堂

    利用第二课堂实施隐形课程思政教学也是必要的。例如,英语辩论赛主题可选用从国际和国内视界对比分析的主题,放寬学生的视野,感受文化差异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用英语表演汉语话剧和小品,打破文化单向交流,领略文化艺术的沟通是无国界的;英语演讲比赛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作为大众文化引领学生的价值目标、取向和准则;英语配音比赛主题可以选取经典影视桥段、旅游介绍、科技、地理、考古、历史等,主题丰富多彩,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和培养学生的兴趣点。第二课堂活动不仅是学生学习和娱乐的途径也是实施课程思政的有效载体,所以广大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活动开展课程思政的隐性教学。此外,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来实施课程思政也是很好的选择,如今互联网发达,为学生在网上收集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英语教师学要设计一些能够引发学生产生同理心的、激发学生正能量的或启发学生智慧的专题,然后引导学生在互联网上自主学习,最后在进行课堂讨论,多鼓励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潜移默化的思政内容作为情感目标最后产出。以学生为主体第二课堂教学也是实施课程思政的有效载体,其舍弃了说教式的思政方式,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4 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要响应习总书记“立德树人”的理念,就需要广大教师潜心研究如何高效的开展大学英语思政教学。教师应该不断探索有关提高学习者文化间的认同与异同以及思政教育、理想信念以及人文素养的英语教学模式。承担起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所有应用型大学里的英语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课程思政的融入是大学英语改革的必然趋势,然而英语教学改革并非一朝一夕,需要广大教师真正意识到树立课程思政理念的重要性,才能不断创新教学方式,革新教学方法;需要广大学生明确教师的教学理念,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实施课程思政,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有意上的“协同”,让课程思政理念更好地融入大学英语教学,走进课堂。

    参考文献

    [1] 邱开金.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路该怎样走[N].中国教育报,2017-03-21.

    [2] 安秀梅.《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功能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1):84-85.

    [3] 夏明忠.新建本科院校的应用型办学特征[J].决策咨询,2014(05):87-92.

    [4] 白臻贤.外语课程文化自觉价值取向的后现代视角[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3):37-39.

    [5] 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1):31-34.

    [6] 俞吾金.意识形态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18: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