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谈如何将“运用”融入高中排球基本技术的教学
范文

    陈戴军

    摘 要:部分高中生对排球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垫球上,他们可能还没有真正体会到排球运动的乐趣,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排球基本技术的运用问题。本文提出四点建议: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提高技术运用能力;有效利用考核评价方式,以运用为主要目的;简化教学比赛规则,在运用中获得乐趣;关注学生身体感受,让运用顺利进行,旨在为一线同仁解决该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垫球;运用;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5-0045-02

    排球作为三大球之一,已成为学校体育球类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大学,体育课都会把排球作为教学内容。但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部分地区从小学到高中对排球基本技术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几乎相同。学生在小学就会接触正面双手垫球(以下简称垫球),然而到了高中,许多教师还要手把手教学生垫球准备姿势、手型等。这其中有体育教学不系统,教师被迫要炒“夹生饭”的因素存在,但也有高中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不合理的原因。笔者近几年来主要担任高中排球选项班教学工作,本文就高中排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谈谈自己一些不成熟的建议,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提高技术运用能力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体育与健康(必修全一册)》配套的教师教学参考书中,关于垫球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徒手练习、击固定球、一抛一垫(抛垫)、自垫、对垫、三角垫球等。大部分教师在进行垫球教学时也是选择了这套方法。笔者认为此套方法过于流程化,缺乏与技术运用的关联性和延伸性。其对初学者初步掌握技术动作是有一定帮助,但如果仅停留在此,不加以延伸拓展,要在比赛中进行运用会有一定难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调整教学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垫球技术运用能力。

    1.球速

    从抛垫球到三角垫球,练习时球速相对比较慢。而实际教学比赛中,即使最简单的下手发球,球速也要超过前者。所以在接发球时,面对较快的球速,学生有些不适应。垫球手型容易变形,击球点的判断容易出现偏差。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学生对垫球次数很多,但比赛时却接不住球的原因。练习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基础上逐步提高球速。如教师可以在垫球练习时,逐步拉大练习者之间的距离来提高球速。另外,通过不同形式的接发球练习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垫球技术的运用能力。在练习的初级阶段,我们可以将抛垫球练习看作最简单的接发球练习形式。抛垫球可以隔网进行,用抛球代替发球,通过距离的调整逐步提高球速。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从下手发球开始,通过改变发球方法、力度、距离等因素逐渐提高球速。值得注意的是,接发球练习可以选择适宜难度,贯穿在整个垫球教学过程中,不需要在后期才进行。

    2. 击球角度和高度

    自垫球练习是大部分教师在垫球教学初期都会采用的方法,笔者认为此方法不宜长时间运用。因为在自垫球时,要求学生手臂完全端平,球做垂直上下运动。但实际运用过程中,多数情况下垫球手臂和地面会有一个夹角,出球方向是向前上方。该练习对学生体会击球部位和控制手型有一定帮助。如果长时间练习,会让学生养成完全依靠抬臂击球和击球方向不准确的错误习惯。笔者建议在初步掌握垫球动作之后可以用对墙垫球的方法加以巩固。因为对墙垫球时,击球动作和出球方向更加接近实际运用中的情况。教学比赛中,如果垫球不到位,球被击出的一定高度,是同伴能否成功调整球的时间保障。高质量的垫球必须具有一定的高度。在学生的垫球练习中,部分击出的球往往刚过头顶甚至在头部以下。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一定的辅助限制手段提高学生的垫球高度。如,垫球可以隔网进行,在练习者中间拉一条高度限制线等。

    3.脚步移动

    教学比赛和平时垫球练习还有一个比较大的不同是来球落点具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尤其是在接扣球、拦回球时,学生除了需要对来球方向具有基本的判断能力,还要有积极合理的脚步移动。而步法练习在教学中往往容易被教师忽视。学生在练习时也不重视。比赛时,学生慌慌张张的乱跑一通,脚步比较凌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球的落点反复练习跨步垫球、交叉步垫球等技术。

    二、有效利用考核评价方式,以运用为主要目的

    部分教师在进行垫球教学评价时,会以自垫球或两人对垫球的次数作为考核标准,而忽略了技术动作完成的标准和对技术动作的运用能力。笔者经常发现在两人对垫球考核过程中,学生距离很近,垫球时肘关节外展,用拳头垫球。不少学生用这种方式也能垫到二三十个,获得不错的成绩。但这个成绩有何意义,不能真正体现学习的效果。这种评价方式让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垫球次数上,而忽视了技术动作的规范,往往助长了错误动作的形成,更不要谈对技术动作的运用了。笔者发现在排球技术动作考核评价时,部分教师喜欢采用一些简单的量化标准。比如:传、垫球的次数;发球的远度等等,而且只是在学习最后阶段进行一次,没有体现考核评价的过程性。笔者认为垫球技术的考核评价可分三个阶段进行。

    1.初期考核可采用技术评价的方式。部分教师可能不愿意采用技术评价的方式。究其原因大概是,技评的方式没有具体的量化标准,全凭教师的主观判断。教师在评分计算上不方便。这往往也是造成学生技术动作不规范的原因之一。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将技术动作要领分成几点,作为考核的量化标准。这些要点就是得分点。这样学生既能加深对技术动作要领的理解,教师在评分的时候也方便计算。例如,垫球初期考核评价时可将标准定为:学生进行自垫球,完成“蹬地”“压腕”“顶肘”动作各得1分,“击球点正确”得2分,满分5分。

    2.在技术动作的巩固提高阶段,评价方式可适当增加难度,并注意与实际运用保持一定的关联性。教学比赛中,相邻的两名队员在合作击球时,一般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和击球高度。所以如果教师选择对垫球作为评价方式,可以在这两个方面做一些限制性的规定。例如:根据难易程度大小,画两条相距2~4米的平行线,规定测试者必须在线外击球。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隔网进行,帮助控制垫球高度。此外,如果教师采用“对墙垫球”的方式进行考核评价,可以对垫球高度和人与墙的距离进行限定。在此基础上,将垫球的次数作为成绩评定的量化标准。在考核评价过程中为了保证连续性,对没有达到要求的垫球,可作为调整球,不计数,考核继续进行。

    3.教学比赛中,垫球作为一传的主要技术手段,其质量的高低主要体现在球的落点上。落点可以说是判断垫球技术掌握程度的重要依据。在垫球技术学习的实际运用阶段,我们不妨用垫球落点的准确程度作为考核评价的标准。如,教师可以采用接发球的形式进行考核,每人接5个发球。落点在前场区得3分;后场区得2分;垫过网得1分;其余不得分。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选择合适的难易程度,发球形式可以变化,从抛球开始到下手发球,最后上手发球。

    三、简化教学比赛规则,在运用中获得乐趣

    1.调整人数,让比赛更合理

    国际标准的硬式排球比赛为6人制,很多教师在排球教学的运用阶段就很教条的安排学生进行6人制比赛,并且把比赛规则原封不动照搬使用。学生可能还不太清楚站位,轮转方法,完全依靠教师临场指挥。6人制作为竞技体育采用的比赛规则,学校体育和小型比赛没有必要完全照搬。毕竟参与对象不同,运动能力也差距甚远。教师应该根据参与对象的实际特点,在6人制比赛规则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比赛人数上,教师可以灵活设置。排球比赛讲究一垫、二传、三进攻。笔者认为三人制比赛比较适合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在练习的不同阶段可以穿插采用2~6人制。关键是看能否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体验到此项运动的乐趣。

    2.降低难度,让更多的人参与

    针对学生的特点,笔者认为首先需要降低比赛的难度,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如:比赛开始的发球环节就是许多同学头疼的问题,一到发球的时候,很多同学都往后躲,生怕球发不过网或者发出界。教师可以对规则做如下调整:发球可以踩线或者向线内迈一步;发球可用抛球代替;取消3击的规定;轮转换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不必每次交换球权都要转换位置等。总之,规则在于教师的活教活用。

    四、关注学生身体感受,让运用顺利进行

    笔者发现学生在垫球练习和教学比赛中会抱怨手臂垫球部位很疼。这种疼痛感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让学生产生一种畏惧心理。尤其是部分女生在接发球时,看到一些速度快、位置高的来球,因为怕疼就直接让开了。笔者认为,除去技术动作掌握程度的原因之外,造成这种疼痛感的客观原因主要有三点:

    1.器材

    一方面,部分学校或者教育主管部门由于缺乏专业经验,采购的排球材质不佳,手感比较差,这个问题需要我们一线体育教师多提意见。毕竟相对而言我们更有经验,也更有发言权。另一方面,教师在排球类型的选择上应有所侧重。与硬式排球相比较而言,软式排球具有轻便、材质柔软的特点,手臂击球时感觉比较好,没有疼痛感,尤其女生在主观上更容易接受。此外硬式排球使用时,充气要适中或者少充气。因为充气过满,会造成球体比较坚硬,学生击球时疼痛感会更强烈。

    2.气候

    排球运动一般在室内进行,但受条件限制,大部分学校的排球教学安排在室外。由于排球自身的特点,风速和气温等天气因素会对其造成影响。排球自重比较小,风速过大会改变其空中运动方向。冷空气对学生的皮肤刺激比较大,击球时的疼痛感会加强,这些天气因素都不利于排球教学的开展,所以教师在排球教学的时间安排上要考虑到季节和天气因素,尽量不要在寒冷的冬季和风速比较大的天气条件下进行。

    3.运动装备

    垫球时,排球直接和皮肤接触,在球速比较快的情况下,球体对皮肤表面产生的作用力比较大,这也是疼痛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学生在手臂触球位置戴上护腕,不仅可以保护手臂,减轻疼痛感,还能帮助学生把握正确的击球部位。

    五、结语

    排球是隔网竞技运动,参与者与对手几乎没有身体对抗。该项目对身体素质要求相对较低,便于在普通学生中开展,适合人群比较广泛。但是作为三大球之一,排球可能不及篮球和足球受欢迎,参与的人数也不如后者。笔者认为这和我们一线体育教师的教学有一定关系。教师应该通过有效的引导,让学生学会运用已学的运动技术,真正体会到排球运动带来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黄汉升.球类运动——排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54-157.

    [2]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体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体育与健康(高中教师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8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0: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