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
范文

    刘君丽

    摘要:在小学美术的教学中,美术老师都更加侧重于對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没有把核心素养的培养放在一个重要位置,从而导致没有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起来。随着我国的教育改革不断深化,进入到一个又一个新时期,核心素养也不断被提出,要求加强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想要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革新教学方式,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察,感受等方面的能力入手,促进学生提升自我艺术修养。在小学美术教育课堂上,要把学生当成课堂的主人公,让学生敢想敢说,激发小学阶段的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此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核心素养;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50-354

    引言

    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课程中,美术课是一门相较于其他课程更加轻松有趣的课程,在小学生的成长学习发展的过程中有着相当积极的意义。想要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重点就在于美术教学。美术教学方面就需要教师承担起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重任,通过美术课上的教学让学生去感悟艺术的魅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升与发展。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教学的过程中,形成的关乎自身发展及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一种能力,是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的一个结合体,同时重视的是过程以及学生在其中的体悟。核心素养具有明显的开放性、稳定性以及发展性,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既对自身个体发展有着促进作用,也有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让学生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

    很多小学的美术课堂上都是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为主,这种方法固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很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听得进去,单从教师的讲解中就能体验到美术学习的乐趣所在,所以,教师最好采用新型教学模式,通过体验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主动,不再被动的光听老师讲课,而是主动地参与到美术课堂的活动中来,真切地感受美术的魅力。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们年纪小,心智不成熟,在课堂上就有点并不知道该干嘛,他们也不懂得如何才能算是参与到课堂中去体验美术乐趣,需要有人带领引导,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设计时想出更多更有趣的教学活动,并尽可能的让学生们都参与进来,带领同学一起去感受美术课堂的魅力,以此培养学生美术的核心素养。

    (二)立足生本,注重交流

    学生在上学期间接触老师的时间远远多于与自己的父母,教师的言行也深刻地影响着学生。在小学阶段,教师更多的需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给他们前进的力量,应该多鼓励学生,而不是严厉地批评学生所犯下的错误。美术作品的表达跟创造者的情感是息息相关的,同样的风景,不同的人来看也会有不同的表达。美术的表达,是作者和看官之间的感情交流,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减小负面情绪产生的可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要做的是指导学生学会如何用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的作品形式才不会受到限制。

    (三)从美术创造出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在培养小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创造性思维与创造力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在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处于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培养学生的美术技巧时,通常均是制定学生画什么。学生在课堂上只能就接受教师的支配,无法得到思维上的活动空间。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主动表达自身的想法,并通过画笔让自身的想法得到完善。

    (四)依托媒体,丰富认识

    在小学五、六年级阶段的美术教学中会渗透一些基本的美术理论知识,不只是单纯的写写画画。而这些理论性的知识可能会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所以要巧妙地运用教学设备,将枯燥的知识点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更方便学生接受。例如:在讲解构图的过程中,就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让学生从各个角度进行观察,直观地感受不同角度所带来的不同感官。总之,要综合地运用教学技巧,结合多媒体技术,使生硬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形象起来。

    (五)联系现实生活培养美术核心素养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艺术来自生活,同样,美也来自生活。小学美术教学一定要贴近生活,在生活中去观察事物,发现事物的美,在生活中得到美的启迪。教师在小学美术的教学中想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不能忽略了在教学的过程中将美术与生活联系起来,引领学生们在生活中去寻找美术创造的灵感和启示,提升学生的品味和美术欣赏能力。学生们可能会因为年纪小而不敢表露自己的想法,所以教师充当好鼓励的角色,鼓励学生们分享自己对生活中存在的美的想法,激励学生不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自身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习《捏糖人》的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前安排学生到生活中去看看糖人是怎么被师傅们做出来的,观察糖人的形状,将他们和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动物联系起来,有条件的话最好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一下,感受做糖人的整个过程,从而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艺术品的感悟能力。

    结论

    在小学美术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需要引导学生认识、了解艺术作品,还需让学生在课堂上养成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需要渗透核心素养的培养理念,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兴趣的激发、教学方式的创新等,让学生可以主动分析、观察、品味美术作品,进而实现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虞文君.课例点评:核心素养培育视角下主题情境教学的建构[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21(09):59-59.

    [2]张传燧,丁伟平.“和易以思”: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特征及其构建策略———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的视角[J].教育科学研究,2018,No.281(08):58-65+96.

    [3]湛娟娟.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微探[J].小学教学参考,2016(36):57-5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8:5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