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音乐教学中培育学生音乐能力的有效策略 |
范文 | 田芳宁 摘要:随着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合素质教育的理念,使得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培育学生主体的综合素养,而小学音乐教学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音乐能力,因此亟待音乐教师创新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善于灵活运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创建趣味性和创新型的音乐学习课堂,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力,促使学生踊跃的加入自主学习的行列,形成独立思维和创造能力,进一步升华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能力;培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02-169 新课程改革在小学教育中如火如荼的推进,促使小学音乐教学形式也更加的多样化,而小学高段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发展,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更加重视借助音乐的艺术性培育学生的内在情操,和锻炼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促使学生音乐水平稳步提升。在传统音乐教学中更加趋向于乐理知识教学,且枯燥和单调的课堂教学形式难以发挥音乐的艺术性和趣味性,打击了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鉴于此,在现代化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坚定科学的教学理念,积极的推动音乐课堂的创新和发展,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为立足点,善于将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内容与教学实际进行灵活运用,培育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平。在此,本文简要探究小学阶段学生音乐能力培育的有效方法,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优化音乐课堂提供积极的参考意见。 一、结合媒体技术,搭建生动学习氛围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音乐课堂提供了增加润色的方法,其生动的图文和视听展示可以有效的辅助教师将声音与画面进行自自由切换,便于教师创建趣味的音乐课堂,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且有效的丰富音乐课堂的信息接收量和教学容量。然而在以往音乐教学中不仅教学形式单一,且教师在呈现音乐知识中受教材等辅助工具的限制,在课堂教学中展示的内容有限,难以培育学生多层次的音乐感受。因此在现代化小学高段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时间简短且内容丰富的优势完善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创建生动和丰富的音乐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培育促使学生自主的获取音乐知识的意识,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和素养。 例如,在《吹起羌笛跳锅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的运用展示乐曲的背景知识,再现羌族地理环境特点与人文特色,通过引导学生直观的了解羌族中碉楼、传统服饰和代表性生物金丝猴等,激发学生的音乐探究兴趣。教师在音乐展示中可以结合的动态视频为学生创建音乐学习的情景,帮助学生在情境中深入理解歌曲饱含的情感,使学生更加快速的理解、学习和掌握这一歌曲。教师通过媒体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创建音乐学习的情景,且通过生动的背景知识展示可以为学生营造和谐生动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实现音乐教学更加高效化。 二、运用合作教学,拓展自主实践空间 小学高段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创新的应用合作教学模式,创建探究、启发、合作的音乐学习课堂,提升学生的音乐合作能力和给予学生独立创造和思考的空间。在传统音乐教学中教师往往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边缘环境中仅需跟随教师的步伐进行模仿练习,教师难以指导学生发散思维,进而培育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因此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合作教学模式的运用将学生分成若干个音乐合作学习小组,通过音乐剧等形式的学习,拓展学生自主实践与合作的空间,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因为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所以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迥异,基于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合作探究中可以结合同组异质的原则使不同层次学生拥有独立思考和学习的空间,促使学生在课音乐课堂中学有所得,实现能力的跃迁。 例如,在《东郭先生与狼》这一音乐剧学习中,教师可以结合合作演绎的方式给予学生合奏、齐唱、合唱的空间,促使学生发挥主观创造性进行进行音乐剧的表演活动,锻炼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分析和表演,并结合竞赛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的探究音乐剧中蕴含的精神内涵与个人形象,深入感受音乐剧的主题音调。教师通过教学任务的设置开展合作教學,促使小组中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发挥主自主性进行学习和音乐探索,既保障学生团结合作,培育学生的集体意识,又给予拓展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时间,提供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 三、挖掘情感内涵,激发学生创造乐趣 小学阶段音乐教学中不仅需要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应重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学生主体发展为基础培育学生个体思维和情感,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的知识内涵,进一步提升音乐素养。在传统音乐教学中理论为主的教学模式挤压了学生领会音乐内涵的空间,音乐课堂教学倾向于机械化和形式化,消磨了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因此,在小学高段音乐教学中,教师应积极的扭转这一刻板的印象,结合多元化的形式展示音乐的内涵体,发挥音乐艺术性的优势陶冶学生的情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微课教学形式突出乐曲的重点和快速的展示乐曲的背景,进而丰富课堂的容量,促使学生在充沛的音乐赏析中提升音乐鉴赏能力,潜移默化的滋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使学生音乐水平的逐步提升。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内涵突出的乐曲落实情感培育,如《我的中国心》这一首歌曲学习中教师可以展示磅礴大气的音乐,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并运用媒体视频结合这一主题进行乐曲赏析的拓展。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结合这一主题搜集相关的资料,在课堂中加以展示,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通过带领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及技巧,帮助学生更加完善的掌握歌曲的学习方法和升华学生的音乐感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音乐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高段音乐教学中培育学生的音乐能力,不仅需要教师关注学生乐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情况,同样应重视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教师能够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为基础,联合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多样化教学方法的使用,创建和谐生动的音乐课堂,使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升。 参考文献 [1]陈红燕.小学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欣赏能力的教学策略[J].儿童音乐,2017(08):66-67+45. [2]董丽琴.小学音乐教学中分层教学的运用[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08):120-12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