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感情的抒发和景物的描写融合在一起。 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最为理想的艺术境界和效果。这种艺术境界和效果在写景抒情的作品中表现为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景情结合,即王夫之所谓“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姜斋诗话》),王国维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人间词话》),李渔所谓“说景即是说情”(《窥词管见》)。这种交融是了无痕迹的情与景会,水乳交融,相揉相衬。这样的作品不但感知着作品所描写的景物形象,而且感受着体现于这些景物形象中的作家的情感体验,情感波动,可以起到情以景传的作用。 为了借景抒情,以景物赋于情感以形体,增强情感的形象性和感染力,作家对自然景物在审美感受和形象描绘中,必须“以我观物”,融情于景,使“物皆着我之色彩”,成为作家“心灵的图画”。王国维《人间词话》 中所谓“有我之境”,即“以我观物”、“着我之色彩”的景物。这样的景物字字关情,句句是情,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正是诗人将感情融于景物的结果。能将感情融于景物,始能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达到抒情的目的。 李渔《窥词管见》:“词虽不出情景二字,然二字亦分主客,情为主,景是客。”写景言情要达到预期的效果,作者必须以情为主,以景为从。这样才能景寄于情,情系于景,情是景物化了的情,景是情化了的景,景中寄情,情中出景,“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 (田同之《西圃词说》) 自然景物形象的多变性,人的境遇、审美能力、趣味的差异性,以及审美观察点的不同,决定了触景所生之情的多样性。俗云“年年岁岁有花开,岁岁年年花不同”。《文心雕龙·物色》:“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人的感情由于景物的感触而发生,随着景物的不同而变化。“献岁发春,悦豫之情畅; 滔滔孟夏,郁陶之心凝; 天高气清,阴沉之气远;霰雪无垠,矜肃之虑深。”感情随景物的不同而变化,语言按照感情的变化而运用。为了取得借景抒情的理想效果,作者提高其对自然景物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很重要的。
情景交融qíng jǐng jiāo róng〈成〉在文学作品中把抒情与描写景物紧密融合在一起:情景交融的画面│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感情的抒发和景物的描写融合在一起。 感情
感情情(情华;情意;情肠) 意(意好) 心肠 心想 感情和景物:情景(~交融) 思想感情:心气 凡人的思想感情:凡念 文章流露的思想感情:字里行间 行间句里 行间字里 人的各种感情:六情 看到眼前的东西产生了某种感情:睹物兴情 感情自然产生:油然(~而生) 能克制自己,感情适度:怨而不怒 见面不相识,感情生疏:对面千里 觌面千里 感情不外露:深沉 思想感情相同:等志 感情专注:钟情(一见~) 钟情,感情专注:钟心 感情特别专注于某一事物:情有独钟 感情纯洁专一:冰雪居心 感情专一深重:笃重 感情忠贞不变:捣麝成尘 捣麝尘香 感情不专一:见异思迁 见异而迁 三心二意 三心两意 感情起落变化:起伏 思想感情的变化:情变 感情随客观事物变化而变化:情随事迁 感情变化不定,叫人捉摸不透:爱憎无常 感情不平静:飘荡 感情和睦,没有隔阂:洽(融洽) 感情恢复到和原来一样和睦:和好如初(对人或事物的关切、喜爱的心情:感情)
另见:关心 喜爱 心情 情感 融洽 夫妻情 不动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