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小学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范文

    陈燕

    摘要:在课程改革的影响下,一线教师应更加注重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的提升。事实上,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还能够帮会学生开拓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从而实现知识、能力、素养全面提升。因此,教师应当优化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手段来落实其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04-318

    1阅读的意义

    几乎各类教学科目都离不开阅读。学生要通过阅读,理解内容的含义,做出正确的判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首先可以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有许多汉字都是他们借助字典等工具书,或者是通过请教他人,在平时的阅读中主动识字积累的。不仅如此,阅读还能加深学生对已经认识汉字的印象,达到加强巩固的目的。其次,阅读能够加深学生对阅读对象的理解,能够促进其对一些常用词语的正确理解及运用。汉语言是世界上含义最丰富的语言。一词多义,同义多词,褒义贬义,修辞手法等语言现象,看起来虽无甚差别,但表意却大相径庭。只有通过不断阅读,方能品味其真正用意和深层含义,而不至于不辨东西,胡乱解释。另外,教师通过阅读,还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听话、说话能力,增强其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小学生获得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开发他们的智力,提高其审美情趣,促使小学生美好道德情操的形成。

    2小学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2.1创设情境教学,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而情境的创设能让学生置于具体的故事或者生活情形中,勾起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发学生的想象,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对于阅读的激情。对于第一学段的小学生来说,阅读并不是值得开心的事情。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学段的小学生刚开始接触语文学习,其词汇量相对较低,因此,对于文字阅读他们会很吃力,这样极为容易打击到小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同时,若将文字阅读改为简单的绘本阅读,小学生只是简单的观看图片,就会导致其对绘本所要表达的意思不能够正确地领会,从而达不到预期的阅读效果。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可以根据阅读的内容创设具体的情景,为学生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让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文章所要讲述的内容。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导入语来开设情境背景,达到聚集学生注意力的目的。其次,在课堂中教师可以使用图片来呈现文字所描述的画面,让学生将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得以呈现,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最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资源,利用小视频创设情景教学,并将文字变得生动形象,激活学生的阅读欲望。

    2.2运用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对阅读的期望

    提高学生的阅读期望首先要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文化积累。我国文化博大精深,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数不胜数,《论语》《寓言故事》《三寄小读者》《幽默三国》等,都能让学生阅读。知识储备、文化积累并不是一日、几日就能增加的,而是在语文学习中逐步积累的。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开展故事会、小小演说家、诗歌诵读等形式的活动,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可以在班级开设一个阅读角,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多读一些课外读物。其次,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小学三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可能有所欠缺,当他们面对众多的文章和读物时,他们会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该从哪读起,以什么样的方式去读。这时就需要老师指导学生阅读,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教给他们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让学生知道文章的哪些内容是能略读的,哪些内容是必须精读的,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2.3分层指导

    小学生由于年级的不同,其阅读注意力、专注度、识字水平、阅读理解能力等都有较大差别。因此,教师在指导他们阅读时也应该区别对待。对于低年级,教师要以识字为主要目标,以有趣为主要手段,借助有趣的短小故事,或是彩绘、彩页、插图等有视觉愉悦感的小读物,使他们在愉快的阅读过程中完成对字音的校正和对句子、对小片段含义的初步理解。对于小学中高年级,教师则要指导他们进行有目的的阅读训练,让他们带着一定的目的任务去完成阅读,解决问题,增强语文能力。例如,学习小学五年级课文《松鼠》时,因为大多数农村孩子都见过这种小动物,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师就可以让他们带着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课堂学习,让经验与文字表述相结合。

    2.4开展课外阅读,优化阅读成果

    義务教育阶段,学校开设了多门课程学习,导致小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语文学习的课时有限,教师无法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大量阅读能力的培训。但新课标对学生的阅读要求愈发地高。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合理地利用课后时间,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增长其阅读时间。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在课堂内传授阅读的方法,才能有效地推动学生课后阅读的顺利进行。与此同时,课后阅读的内容并不是随机的、随意的,而是要经过教师精心筛选,与教材内容相关、学生阅读能力相符的。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教学需要以及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思维培养、情商养成等列出课外阅读书籍的清单,让学生进行目的性的阅读能力培养。因此,学生在进行扩展阅读时需要以课本教材为主、以学生为主,以拓展知识量、增强自主阅读能力为目的的。事实上,学生通过鉴赏优美的散文,品味经典的文学名著,拓展自身的知识量,从而达到优化阅读的目的。

    2.5创建展示平台,交流阅读经验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不同的读者由于彼此的生活经历、受教育的程度以及兴趣爱好的不同,他们对同一个艺术作品的理解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每一个小学生身上。具体体现在每一个小学生进行阅读同一段文字时,他们对文字的理解会不一样。这种不同是合理存在的,由于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环境、性格爱好存在差异,所以他们的阅读理解程度是不一样的。教师应当尊重每一小学生身上所存在的差异,甚至还可以创建展示平台,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阅读经验。学生通过交流彼此的阅读体验,发掘自己的阅读盲区,进一步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结论

    在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总会面临一些问题,只有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找到方法解决问题,才会不断地提高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黄生才.小学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J].考试周报.2020(05):39-40.

    [2]赵吉虎.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J].天津教育.2020(04):74-7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8:4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