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如何提升高中信息课堂的有效性
范文

    木其尔

    摘要: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和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方面,是素质教育养成和发展的重要内容。文章基于计算思维视角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策略探讨展开论述,分析教学方案设计的有效性,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以供参考。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06-373

    所谓有效教学,就是学生在接受一定时间的授课后,在原有学习基础上获得进步掌握新的知识。高中信息技术学科难度大、要求高,对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实际操作都有较高的要求。本文对高中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进行了深入探究,并提出了一些教学思路。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问题

    对于信息技术科目不够重视。很多教师认为高中学生的主要精力应当放在与高考相关的科目上,信息技术是副课中的副课,不用耗费太多精力。这是错误的观念,信息技术的素养要从小培养,目前我国的信息产业发展越来越快,信息技术不仅影响着学生的日常生活,更会对今后学生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充分意识到信息技术科目的重要意义,转变思想观念,把信息技术放到和语数外等科目同等的地位上,积极做好备课授课工作。

    教学方式枯燥落后。信息技术近十几年才在我国兴起,对于信息技术的授课很多教师缺乏相关经验,没有应用新的教学模式,而是沿用其它科目的教学方法,这无法适应信息技术科目的特点,信息技术中除了大量的基础理论知识,还有众多的上机操作项目,实践动手能力远比背诵概念更加重要。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认识到信息技术的特点,充分利用学校的电子设备,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尽量多的进行实地操作。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探析

    (一)立足于教材内容,渗透计算思维意识教学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就必须立足于教材内容,加强知识迁移和转化,让学生意识到计算思维的本质,加强对学生意识形态和逻辑思维的启蒙影响。教学案例既可以结合书本,也可以脱离教材,进行课外延伸。比如“数据库管理”一课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体验管理员与用户的区别,区分系统权限设置与计算机操作的关系。又例如教师可以代入学籍管理、图书馆用户管理等电子系统,让学生从管理者角度看待查找、调阅、登记等操作与用户角度的差异性,在教学引导中模拟不同流程和系统软件的计算思维的依据,培养学生抽象建模和数字建模的能力。

    (二)积极联系身边事物,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单纯的理论知识讲解很难激发学生兴趣,信息技术需要大量的实践,教师可以从身边的各种app如抖音、淘宝等入手,截取一些使用过程制作成视频在课堂上进行播放,穿插对基础理论的讲解,同时拓展一些app运行的基本知识,让学生对app的原理有一定了解。鼓励学生在课下自己去探索app的其他功能,甚至可以尝试自己编写一定功能的小程序并试着运行。教师应当尽力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去尝试实现自己的想法,同时为学生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三)优化学习方法

    对于学生来说,课堂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信息技术这一科目极为深奥同时还在不断的进步发展,更多最前沿的发展要靠学生课下自行去了解。教师在授课完成后,应当布置两种课程作业,一种是应用课上所学知识制作相关作品,比如制作ppt、excel处理数据应用等。另外一种在基础软件操作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扩充,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利用互联网自行学习拓展操作,同时要求学生制作一个特定功能的作品,作品完成后让学生之间相互评分,同時互相对作品的原理、采用的技术、存在的不足以及改进方法进行分析,这样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下一次授课教师负责更加深入的点评学生改进后的作品,同时可以适当做一些改进,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四)利用微视频,培养创新思维意识

    在高中信息技术实际教学中合理引入微视频,进一步提高知识点的讲解程度,加强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的结合力度,全面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在学习利用信息技术认识电子表格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先把本章节的重点内容及实际操作方法总结出来进行视频录制,然后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并在重难知识点环节进行标注和截取,引入课堂预设的细节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思考,以碎片化学习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对学生后续整个概念的思维整合和逻辑推导有促进作用。学生通过视频内的知识讲解和操作步骤能够更直观地了解电子表格的相关内容。待观看视频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布置相关综合任务,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定会存在难以独自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使用微视频进行举例分析,案例讲解,开展专项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理清逻辑思路,培养计算思维,从而自主完成操作任务。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将一章节的知识内容进行汇总,还能将知识点单独分隔出来进行讲解,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使教学素材得以最大化利用。并且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高中生来说,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自由程度决定了他思维延伸的范围,无论是想象力、创造力还是动手实践能力,学生运用知识都是基于某一个灵感或想法。比如在Photoshop图像处理———拼合图像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已拼合好的图像进行视频展示,然后让学生先试着去处理图像,学生通过视频中所讲解的内容步骤以及展示的成品图片,能够较为清晰地明确操作流程,在操作过程中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创造出新的图像形式等,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减轻教师教学压力,发挥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真正价值。

    目前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还需要在实践方面下功夫,同时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对信息技术给予充分的重视,充分进行备课、授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天地里,走得更高更远。

    参考文献

    [1]杨晓哲,任友群.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价值追求:数字化学习与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17(01):21-26.

    [2]肖广德,黄荣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新课标的考量[J].中国电化教育,2016(12):10-15.

    [3]刘明霞.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微课资源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

    [4]祝智庭,李锋.面向学科思维的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5,36(01):83-8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5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