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智能手机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探究① |
范文 | 范凌云,文国琴 [摘 要] 在经济与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智能手機早已深入人们的生活与工作。而计算机网络教学作为现阶段一门新型的教学模式,其被广泛使用。而在智能手机不断发展与完善的条件下,此种教学模式也正在逐步发展和完善。在智能手机几乎人手一部的今天,利用智能手机进行计算机网络教学对计算机教学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以智能手机为出发点,分析计算机网络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 键 词] 智能手机;计算机;网络教学;应用探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2-0114-02 作为一门高职院校学生必须学习的学科,计算机学习对未来的工作以及生活都有积极的影响。如何有效地提升计算机网络教学效率成了现阶段计算机教育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问题。而在计算机网络教学过程中应用智能手机,不但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还能够有效调动学习者对计算机学习的积极性[1]。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教育教学过程中,因为所涉及的面广,学习者的实际学习时间往往也非常有限,因此将智能手机科学有效地应用其中不但能够优化教学活动,还能够对整个计算机教学起到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以智能手机为背景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是教育教学的必然要求 不可否认的是,计算机网络教学和其他学科教育教学有很大的区别,由于计算机网络教育教学所涉及的内容相对较多,同时层次也较多,另外学习者需要掌握的知识与内容也较为繁杂,导致不少学习者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出现枯燥厌学的情况[2]。同时因为计算机网络教学内容较为散乱,导致不少学习者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学习吃力的现象,如此就会直接影响其学习质量以及教学质量。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云计算以及大数据也在逐步完善,为各个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计算机网络技术逐渐成了现代社会人群必须掌握的知识以及技术。就现阶段的情况下来看,计算机网络知识范围极广,同时知识以及技术也在逐渐完善以及更新,这种环境下,要求其学习内容不但具备较强的理论性,同时还须具有非常实际的实践性[3]。在这样的条件下,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开展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少学习者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很难从真正意义上将所学知识掌握好。在智能手机几乎普及的今天,学习者通过智能手机能够做到实时在线学习,这无疑为计算机网络教育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巨大的技术支持,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者以及学习者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自身的特点,把网络课程教学和智能手机实施有效结合起来,这样对提升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也有很大的帮助。 二、智能手机蜂窝移动通信的教学问题分析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将蜂窝移动通信引入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目的是提升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另外还可以通过对比让学习者更加有效地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各种问题。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可以通过4G网络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和研究,突出两类网络协议栈、结构以及设计思想等方面的异同,加深学习者对体系结构的设计理解以及分组交换等内容的理解。在网络结构方面,从功能和内容方面可以分成接入网以及核心网两个部分。其中的接入网则涵盖终端设备和基站设备,而核心网则涵盖移动管理实体以及各种服务和接入网关,应该特别说明的是,接入网和局域网有很多相似之处,其设计来源于电信网络,使用集中控制等方法与面向连接的电路交换技术,这和计算机网络中主流去中心化与无连接交互设计思想存在本质上的区别,而核心网则和广域网有点相似,在2.5G与3G移动通信技术中,使用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有效混合的方法,不过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逐渐应用和兴起,4G移动通信中最为核心的网络设计需要完全建立在IP结构上,大量地使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对不同的网络实施接入,实现移动网和固网的有效融合[4]。就系统结构以及协议方面而言,蜂窝移动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区别相对较大,4G蜂窝移动通信层次结构以及相关协议也有一定的复杂性。就分层角度看,移动通信自身的接入网实际上并非采用严格统一的分层设计,也就是所连接的设备间并非有完全相关的层次结构,而相互之间对层次的协议也不一定全部相同[5]。所以,完全不相同的协议栈往往需要通过使用协议中继实施转换。 三、以智能手机为技术支持的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 (一)科学有效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教育教学的本质是学习技术和知识,对计算机学科而言,其教育的本质就是传授学习者技术。因此,在计算机网络教育教学过程中,其往往应用以TCP/IP作为参照,之后依据网络体系自身的结构开展相关教育教学活动。教育教学的内容首先是对基础知识进行一个大概的熟悉与了解,之后深入研究计算机局域网有关的知识,然后对网络层以及传输层等相关实施讲解[6]。但是现阶段在智能手机的支撑下,无线技术以及蓝牙技术等本质上都为局域网技术,可以有效地借助此类技术开展相关教学活动。以蓝牙技术来说,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以集中式的控制思想为主要原则,利用主从通讯的方法,之后紧密联合编程控制器和相关原理,另外也与微机接口和原理等相关课程中主从串口通讯网络进行紧密有效的联系。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的蓝牙技术,对以自动化网络以及太网等内容开展相关研究,利用此类类比教学能够让学习者熟悉计算机体系结构。 (二)利用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开展教学活动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借助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是4G技术,以此达到提升学习者学习兴趣的目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科学有效地应用对比方式,让学习者能够更好地对计算机网络知识进行理解。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利用4G网络开展相关研究与探讨,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对完全不同的网络封层、网络结构以及网络设计理念等有关的信息区别分析,能够让学习者更加深入地熟悉网络体系结构实际的情况,加深对分组交换以及三网融合等内容的学习[7]。应该指出的是,在计算机网络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习以及教育最为核心的内容实际上就是对网络结构的学习,同时在整个计算机网络教学过程中该部分知识点是非常难的。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移动通信网络作为一种移动接入网,与局域网非常相似,同时这种往往需要以电信网络为主要理念,利用集中控制方式与面向连接的电路实施交换,该种网络条件核心网络是广域网。近些年随着世界范围内移动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完善,我国移动技术的发展也更加成熟,目前4G网络中其较为核心的网络基于IP,使用了互联网技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固网和移动网的结合。也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能够充分借助移动网络开展有关的教育教学活动,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的灵活性。另外,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看,目前大众所使用的智能手机其操作系统基本上都能够提供和TCP/IP开发相类似的Socket等编程接口,在此类技术等条件的支持下,手机网络编程与计算机的网络开发在一定程度上说存在很多类似的情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就能够实施有效的应用,最终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三)设计教育教学场景 在实际的计算机网络教育教学过程中,把手机无线网络知识科学合理地应用在计算机网络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效率,让学习者能够更加方便地学习,而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必须合理地设计教学场景,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应该把手机常用的上网场景当成实际的教学案例,科学合理地对各个层次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同时紧密结合学习者的生活实践,利用科学合理的对比分析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者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与此同時,在实际的教学中,作为教育者,还应该充分借助便捷式无线路由器以及手机,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在教育教学课程结束之后,要求学习者能够充分借助手机来进一步拓展所学知识点,这样就能够加深对所学习知识的深入理解,比如在对应用层知识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育者可以要求学习者在智能手机上安装有关的软件,在教学过程中就能够实现具体的WEB以及FIP服务,之后教育者积极有效地引导同时鼓励学习者开展有关的专题汇报工作,也可以开展实物的演示工作,最大限度地提升教育教学效率。另外,在此种技术支撑下,还能够提升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率,加深其对重点知识的印象,让学习者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习[8]。 四、结语 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实际教育教学内容非常繁琐,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内容也较多,同时相关技术内容还在不断地进行更新与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造成了影响。而智能手机的发展与成熟,为计算机网络教学提供了更为简单的方式,所以在计算机网络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应用智能手机对整门学科的发展都有非常积极的影响,对提升整门学科的教学效率也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朱景锋.加强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对策研究[J].电子测试,2016(21):93-94. [2]冯世斌.计算思维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实践与探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0(2):123-126. [3]韩红章.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6(20):88-89,109. [4]刘红荣.网络仿真工具在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5):219-220. [5]贺家兴.浅谈案例教学法在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J].中外交流,2016(16):104. [6]刘宇丹.项目驱动教学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J].大科技,2014(35):25-26. [7]王越.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中行动导向法的应用探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24):99-100. [8]涂中明.网络设备仿真软件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2017(5):250-251,25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