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彝族地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策略之雏谈 |
范文 | 窦兴华 【摘 要】 彝族地区的学生因为语言交流的障碍和落后的经济文化的影响,导致学生被动的接受老师的填鸭式教学,对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基本上就是一片空白。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良好的问题意识往往能驱使个体积极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锻炼能力。重视并加强问题意识的培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从长远看,也有助于学生增强创新意识。 【关键词】 问题意识;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3-0-01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学生的问题意识,主要表现为在认知活动中善于捕捉问题、发现问题的一种心理状态。良好的问题意识往往能驱使个体积极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并加强问题意识的培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从长远看,也有助于学生增强创新意识。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因此,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倡导积极精神 1)质疑精神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是提倡质疑精神的;中华民族要在世界竞争中自立、自强,必须发扬创新精神,而质疑是创新的起点。哥白尼不质疑“地球中心论”,就不可能创立“日心说”,就不会打破上帝造人的神话;爱因斯坦迷信牛顿三定律,就不可能创立“相对论”;所以质疑精神是学生的问题意识第一要义,有质疑才会发现问题。 2)探究精神 有了自己的看法,产生了疑问,就要多方探索,寻求答案。经过一番探究,理解就会更深刻,进而提出更深刻的具有新颖的问题。所以探究能使问题深化,使问题变得更多,提问题的意识更强。 3)求真精神 求真就是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反对迷信权威。迷信权威不是实事求是,随意打破权威也不是实事求是。无理数的发现经过相当长时期的斗争才被人们接受,这是求真的结果。探究不一定很快找到正确答案,也许自以为找到了,其实全盘错误,这时要有求真勇气。所以对于尚无把握的问题不要轻易下结论;同样发现自己的答案不可靠时,也要有勇气再去探寻真正的答案。在这样不断求真务实的过程,能够提出大量的有一定分量的问题。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1)营造学生乐于提问的氛围。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也是数学问题的教学,是以数学问题为纽带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发展的过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所以数学教学要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特点,教学目的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找准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营造学生乐于提问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教师先要求学生用硬纸板做一个底面半径3厘米,高10厘米的“饮料罐”。学生在操作中发现了问题:侧面积不知道用什么形状的纸来围?这一问题解决后,又引发了新的问题:围侧面的长方形纸的长究竟应该是多少呢?启发学生思考的关键在于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在本案例里,教师把问题巧妙地寓于学生的活动中,让学生从情境出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调动学生乐于提问的激情。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同时进行合理评价,能使学生树立信心,调动学生乐于提问的激情。在教学中,我根据课堂实际,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于那些口头表达能力较差,胆子较小的学生可让他们先把问题写出来在小组交流。学生通过在组内充分讨论交流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提问比赛,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由全班同学仔细倾听并作回答。最后比一比,哪组同学提的问题质量最高,哪组同学回答得最好。因为学生有强烈的好胜心和不甘落后的心理,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主动回答问题,这样既能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又能使“我能问”的信心得到激发和强化。让问题自觉走进每个学生的头脑,给学生提供自我思考、自我探讨、自我创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的机会和积极的情感体念,让“学习主人”的身份充分得以体现。教师只是在学生充分讨论,情绪极其高涨的时候,及时地对学生的提问进行引导,给予适时的点拨,才能让学生拨开疑云,疏通障碍,更进一步理解并牢固掌握各知识点。教师导之有方,学生才能自获其知,自增其能。在教学中,我还采取树立典型,以“点”带面的做法,通过开展“最佳问题”和“最佳提问人”等活动利用榜样的号召力,在学生中形成提问的良好风气。在竞赛中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开动脑筋主动提问而不做“观众”,能自觉地在“学中问”,“问中学”。长此以往学生提问的兴趣越来越浓,甚至乐此不疲,从而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良好习惯。 3)引導学生交流问题。现代教学论中明确主张师生之间应进行全通道式的多项交往。它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民主和谐的氛围,更强调生生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激励、相互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把师生之间的问答变成同学之间的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之间的互动”才能堪称真正的“师生互动”。 例如,在教学“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后,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是否有最小公约数和最大公倍数?”小组内先讨论再小组外展开辩论,同学们兴趣高涨、各抒己见。有的脱口说:“书上没有提到,所以不存在。”有的争辩说:“存在,因为不论是什么自然数最小的公约数都为1。”也有的抢着说:“每一个数都没有最大的倍数,2个或2个以上的数也没最大的倍数。”课堂气氛趋向高潮,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辩论,大家对结论更加清晰了。在这种互动交流中,学生能不断产生思维的碰撞,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在这种互动交流中,学生才能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合作。 4)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达尔文有句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步骤,使学生在无疑处生疑,孕育问题意识,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捕捉“提问契机”,不但敢问,会问,而且善问。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高时,首先让学生自学教材,认识什么叫三角形的高?接着让学生动手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并以三角形任意一条边为底作高。由于学生画的三角形各不相同,画锐角三角形的同学,高正好在三角形内,顺利地把高画好了。而画直角三角形与钝角三角形的同学所作的高,有的在直角三角形的一条边上或不在三角形内,这时同学们纷纷提出问题:有的说我作的这条垂线与直角边重合,有的说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不出垂线等等。通过对图形的直观理解,学生勇敢地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求知欲很高,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的掌握。 5)学会寻找生活中的问题。“数学要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现实世界是数学丰富的源泉。因此,数学教学应与学生的生活现实充分地融合起来,要经常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从而增强问题意识。 例如,比的概念规定比的后项不能为0。而学生在观看乒乓球、篮球等比赛时经常发现有像2:0、4:0这样的比分。这就使学生认知产生了冲突,由此可以提出问题:我们所学的比与球赛中的比分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比的后项不可以是0?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而且也有利于学生逐步增强问题意识,提高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非常重要,它能使学生实现自我,保护每个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捕捉每一个学生“智慧的火花”与“灵感”,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创造精神。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