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加强高校教学管理机制的措施研究 |
范文 | 陈敏 【摘 要】 高校开展教学管理,是促进学校运转的重要手段,能够为学生、教师开展学习、教学提供便捷。在当前,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工作面临着理念意识落后、考核过于片面以及管理形式单一等困境,因此需要及时优化高校的教学管理机制。高校教学管理机制的优化将有助于高效开展教学活动、培养专业人才、提高工作效率,因此本文认为应该采取五大加强高校教学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 高校 教学管理机制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所谓的教学管理,包括学校中所有教学涉及到的内容管理,不管是教师、学生、教学计划、教学档案,还是教学工具、教学过程,都要进行管理。教学管理的主要任务既包括促进学校的运转、发挥人员的作用,也涵盖了学生学习、教师教务、教学改革的促进和带动。教学管理的内容可以是过程管理、业务管理,也可以是质量管理和监控管理。在多媒体普及运用、教育改革、新的教育理念的带动下,需要更加优化的教学管理机制措施来促进教学管理效果的发挥[1]。 一、高校教学管理面临的困境 在各地方高校的努力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开展顺利,学生对教学管理工作的评价越来越高,满意度逐年提升,教师教学纪律性好,教研活动的知晓度提高,但是总体看来,高校的教学管理仍然面临着三大困境。 1.困境一:理念意识落后 作为兼具教学性和管理性功能的教学管理工作,实际的工作人员理念意识却是相当落后,高校教学管理面临着巨大的理念意识落后困境。从表现来看:一是教学管理队伍的思想理念落后,他们更多的出于完成工作的角度,来开展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没有真正的进行工作创新,对学生、教师的关心程度不够,主动性非常低;二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意识不足,更多的学生工作归结到完成学业,修够学分,拿到学位证和毕业证,没有更多的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多为学生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各类竞赛活动;三是学生、教师的参与意识不足,学生和很多教学老师都认为,教学管理工作与自身无关,只是教务老师的任务,自己没有必要关心,因此在实际的操作中,他们很少主动的关心教学管理质量和进度,没有督促或者检验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四是教学管理的创新意识不足,随着教学管理的复杂程度加深,任务变重,单一的教学管理计划,实在无法满足教学管理的实际需要,将使教学管理变得十分僵化[2]。 2.困境二:教学管理考核过于片面 实际运行的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考核体系,对于学生而言是完成专业课期末论文、或者参加考试,对平时的学习态度、出勤率、表现没有考核;对教师而言,期末考核是是否完成教学任务,是否发表规定数量的论文,是否完成既定的课题,没有就实际教学课程的考核;对于教学管理工作者而言,是否按时出勤,是否完成既定任务,就是全部的考核标准。显然,这些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考核体系是非常片面的,并不能够科学的对教学管理的各项内容进行系统的评估,反而会阻碍学生、教师的创造性发挥,培养出的人才也是模块化的,形式化的[3]。 3.困境三:教学管理形式单一 在实际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使用的管理方法非常单一,即利用教学管理系统来完成管理工作,每个学生按照学籍信息进行管理,每个老师按照账号对应进行管理。在社会发展的带动下,需要更加丰富的教学管理形式来满足日益扩大的教学管理工作需求,需要更加完善的教学管理系统设备、网络服务、硬件设施,让更加优秀的员工投身到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学管理手段的单一,将让学校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放缓,学生的学习空间被局限。 二、实现高校教学管理制度优化的必要性 在高校的教学管理中,制度优化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表现一:有助于教学活动高效开展 教学管理制度的优化,将有助于开展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就能够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助力。事务性的教学管理,能够让教学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完成更加高效,让制定的教学管理策略更加符合实际工作需要。让更多优秀的教学管理工作人员投身到一线工作中,并熟练地掌握业务工作流程,组织教学力量、开展教学工作,完成教学管理目标[4]。 2.表现二:有助于专业人才培养 在高校开展教学管理工作的人员中,一些是因为机制原因,无法接受很好的业务培训,进行工作软硬件的升级换代,造成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足以满足全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需要,特别是在急需人才的工作岗位,无法通过特定的办法来引进优秀人才。因此高校教学管理机制的优化,将更加有利于培养专业人才。在高校教学管理机制的助力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将得到很大的提升,在开展学生和教务工作的时候,能够从学生需求出发,采取符合学生特点的工作办法,以人为本,更好地开展教学管理工作。 3.表现三:有助于提高实际工作效率 板块结构束缚下的高校教学管理机制,不仅让一些想要有所突破、创新的工作人员,有力无处使,不知道怎样改善教学管理质量,还让复杂、繁琐、重复的教学管理工作,压垮每个教学工作者的工作信心,很多人形成了工作拖延症,不好好为学生服务,在考核中也没有将工作质量和实际工作绩效挂钩。因此实现了高校教学管理机制的优化,将能够带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提高工作效率上着手,得到更好的工作收益。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能,为学生、老师服好务[5]。 三、建立健全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对策建议 加强高校教学管理机制的创新,采取积极高效的措施,将是学生、老师、工作人员的共同需求。从具体措施来看,本文认为应该有以下五个重要构成部分。 1.以明确的管理职责倒逼教学管理观念的转变 实现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观念转变,形成老师、学生、工作人员的意识提升长效机制,最主要的是要实现教学管理的职责明确化发展。首先,针对学校的领导管理层,要让他们意识到教学管理观念转变的重要性,要在全校的重大战略决策、规划中,体现先进的教学管理思维理念,让高校领导层来分管教学管理工作,承担起提升全校教學管理质量的领导责任;其次,要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虽然是教学管理工作的服务对象,但是依然要对教学管理提供参考建议,要倒逼老师进行制度优化,解决实际教学管理中的多项难题;再次,要提高教学老师的参与积极性,在操作教学管理系统中,遇到问题了,要及时向技术部门反映,让技术部门及时进行更新和优化;最后,要明确一线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让教学管理效果评估成为其工资绩效考核的一部分,倒逼其进行理念提升[6]。 2.以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为保障 从学校的管理制度建设现状来看,缺乏了教学管理制度的出台,因此必须做出改变,以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来保障教学管理工作的优化开展。一是要在制度制定之前,对全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开展现状进行摸排,对教学的方法、内容、质量,对学生的学习、社会实践等进行分析,形成分析报告,从分析报告中明确出教学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二是对全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开展现状开展调查,从学校的教学处、各学院的教务科入手,对平时开展教学管理的情况、问题进行搜集;三是建立起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意见反馈渠道,提供学生、老师、一线工作人员反馈意见的平台;四是以提升教学管理质量为目标,建立起可供推行的教学管理制度,以制度来保障实际的教学管理工作开展。 3.以日常的管理和服务提升教学管理质量 教学管理工作覆盖了所有的办学过程,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从平日的工作出发,一点一滴的服务好学生和老师,不断提升教学管理的质量。一是要开展精细化的教学管理,在解答学生疑难问题时,更加细心,在为老师提供服务时,更加全面;二是要采取更人性化的办事方法,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在遵守学校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前提下,灵活的处理遇到的问题。 4.以优质的教师队伍为支撑 教师是制定教学计划、开展日常教学、进行学生教育服务的主体,因此要以更加优质的教师队伍来支撑教学管理的优质化进程。一是要对所有专业课老师开展政治培训,让老师提高政治修养,在学生教学中,不考虑利益,毫无保留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二是要制定更好的教学计划,让有能力的教师更多的参与课题科研,完成专业论文;三是实行严格的教师职称晋升制度,给符合条件的老师提供畅通的上升渠道,充分调动老师的积极性。 5.以现代化教学管理手段深化教学管理 电子信息技术的充分运用,将提高教学管理手段的信息化程度,提高教学管理效率,降低教学管理成本,因此以现代化的教学管理手段能够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深化。一是要在教学管理系统的使用上,更加的科学化,让信息平台的使用率提高;二是要将所有的教学管理实现系统化运作,让学生考试系统、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等实现网络化运营,提高便捷度;三是要随时进行教学管理系统的优化升级,以最先进的硬件设备为基础,在软件上进行创新和优化。 参考文献: [1] 康金婷.加强高校教学管理机制的措施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1):252- 253. [2] 秦明建.加強高校教学管理的措施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S1):55- 57. [3] 苏文军,许克祥.高校教学管理机制创新刍议[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36(4):153- 154. [4] 李婧.如何完善高校教学管理机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0):172- 173. [5] 张公鹏,牛爱芳,魏靖.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10):179- 181. [6] 王艳玲.西方高校面向地方教学管理机制的构建及其启示[J].肇庆学院学报,2011,32(6):62- 6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